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了世界级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上给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本文作文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提出了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加强教师的自身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等几点策略,望引起同仁们的注意。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人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少年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是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1.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顺序。这样不但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会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中,可先让铁跟稀硫酸反应再向反应液中加入氯水,最后加入硫氰酸钾溶液。这样既能够观察到各价态铁元素之间的反应,又能节约试剂用量。对于某些实验中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制取一些有毒物质 (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 。对有害尾气要增 加吸收或转化装置 ,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 、氯气等有毒气体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 ,可用碱溶液 ( 如 氢氧化 钠溶液 )来吸收 。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進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2. 加强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 教学是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直接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2.1 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许多化学教师平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教师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也应注重对在职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力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2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化学教师,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是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有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性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知识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环境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可重点介绍酸雨,播放酸雨危害的录像,而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防止酸雨的形成?工业生产上产生废气中的SO2用何吸收?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工业化学内容虽然较为分散也不系统,但都不例外地合理渗透了环保观点。如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在工业合成氨,氨氧化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业流程中采取循环操作。为了防止污染和减少污染,在氨氧化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艺流程中都设立了尾气处理装置,使学生了解尾气回收的方法和回收物的综合利用意义,等等。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通过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可能也是巨大的。当然我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方法还很肤浅,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人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少年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是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1.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顺序。这样不但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会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中,可先让铁跟稀硫酸反应再向反应液中加入氯水,最后加入硫氰酸钾溶液。这样既能够观察到各价态铁元素之间的反应,又能节约试剂用量。对于某些实验中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制取一些有毒物质 (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 。对有害尾气要增 加吸收或转化装置 ,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 、氯气等有毒气体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 ,可用碱溶液 ( 如 氢氧化 钠溶液 )来吸收 。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進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2. 加强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 教学是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直接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2.1 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许多化学教师平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教师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也应注重对在职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力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2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化学教师,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是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有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性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知识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环境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可重点介绍酸雨,播放酸雨危害的录像,而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防止酸雨的形成?工业生产上产生废气中的SO2用何吸收?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工业化学内容虽然较为分散也不系统,但都不例外地合理渗透了环保观点。如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在工业合成氨,氨氧化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业流程中采取循环操作。为了防止污染和减少污染,在氨氧化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艺流程中都设立了尾气处理装置,使学生了解尾气回收的方法和回收物的综合利用意义,等等。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通过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可能也是巨大的。当然我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方法还很肤浅,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以造福于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