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责。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问题意识淡薄,又怎能创新?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生物课堂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遵循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我校高二年级中任选五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较少和很少的占64%,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的问题65%的认为是由教师提出,只有15%认为是由自己发现;对于同一个生物问题,经常提出与别人不同看法的学生仅占12%,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本校生物教学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学生被动学习、问题意识淡薄较普遍,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因此,就目前学校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深入地研究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必要的,也是现实的。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生物新课程的要求。
  二、目前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至今未能深入研究。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国内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问题解决认识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尤其是对问题解决在数学学科领域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则起步较晚,如缺少对问题意识淡薄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提出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创新方面的调查及分析,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激励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有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其中核心理论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五、实验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采用了等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法。本实验选取同一生物教师任教的两个平行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高二(A)班为实验班,高二(B)班为对照班。高二(A)班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加强问题意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B)班按常规进行教学。该实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实验因变量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在平时教学中便于评价,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个案研究,对他们进行观察、访谈、座谈,采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加强问题意识”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重要环节:观察发现问题、自主构建问题、尝试表述问题。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环节都有其各不相同的功能,是生物教学的一个基本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教学资源的变化加以灵活地运用,三个环节可以反复进行,但结果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要通过每一环节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验的基本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独立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模仿以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深入钻研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意猜测后提出问题。
  在上述的三环节、四阶段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针对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没机会问、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等现象,我们摸索出了如下五条应对策略:
  1、 利用“问题储蓄罐”,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3、 提倡合作学习,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4、 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问题意识的土壤;
  5、 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实验所获得的素材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及思考:
  1.实验结论
  (1)实验教学的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2)实验教学的策略,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实验教学的策略,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4)实验教学的策略,融洽了师生关系。
  2.几点思考
  (1)互动教学以小班为宜。
  (2)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
  (3)完善教学实验设计。
  (4)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
  (5)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学生作文能反映出他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表达能力、阅读量、知识面、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作文本身也是让学生表情达意的手段,而小学阶段的写作具有练习的性质,往往不是出于学生自发的需要,而当他们没有什么情意想表达的时候要他们“硬写”,学生就会苦恼万分地做“无米之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作文让学生“望而生畏”,一提写作文学生就抓耳挠腮。而新课程的实施让作文教学有了良好的
期刊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在社会大舞台中自由翱翔呢?  一、让学生想说  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  1.榜样激励。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
期刊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读和写历来要比翼双飞,才能有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高质量,一翼损伤或薄弱,语文能力强不起来。如今,一篇篇文章作法,一本本印刷精美的作文选,昭然于书肆,昭然于形形色色的报刊,教学之道寓含其中。但从小学到初中,从学生的点到学生的面,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注者不多,笔者认为应该就此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令人担忧的农村初中写作现状  1.初中生怕写作文  “作文,作
期刊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写作文,教师们也最头疼改作文!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写好自己的作文呢?  一、体验生活,观察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因为在农村孩子们家里都有动物,我让他们回去观察几天再写,结果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大都比较单调。我想了想,还是学生不会观察,抓不住写作重点。于是我在教室里饲
期刊
物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科学想象、科学推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是至关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的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
期刊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在应试教育指导下考上了大学。当时考上大学就像秀才中榜,意味着毕业后会捧着铁饭碗。当时物质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我们很能吃苦,心里也很单纯,在校认真学习,盼望尽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为父母分忧解难。  我的教学生涯是从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教师节开始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让我慢慢理解了教育教学的深层含义,感慨颇多,从当初的豪情壮志到如今的春水平静,我觉得成熟多了,因为教育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要和学生学习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知识与技能。在音乐课堂中,这些音乐专业理论性的内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为此我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恼人的秋风何时休?”为了解决这个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做过很多的努力和实验,下面把我的实践记录下来,和我的同行老师们一起探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首先是基础音乐技能的掌握——音阶音高的训
期刊
一、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如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