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塔里木大化肥项目为成本管理对象,对合成氨生产部、尿素生产部及其他辅助车间的成本结转、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具体实例,对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同时也对作业成本法在修理费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化肥;生产成本管理;全面预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2-0069-02
一套化肥装置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区农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面临油气资源日益紧张、气价涨声越来越强烈的现实,国家又对于尿素实行限价销售、限制出口的政策,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1大化肥项目基本情况
塔里木大化肥项目设计为年产45万t合成氨/80万t尿素,采用世界先进的托普索合成氨工艺及斯那姆氨气提工艺。成本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根据内部经济市场模型,按照业务主次关系,可以将大化肥相关经济主体分为三类:本生产部门:包括合成氨生产部和尿素生产部;辅助生产部门:包括动力生产部、仪表维修部、质检部;社会依托部门:包括机械维修部、电器维修部、包装储运部、编织袋生产部。
2成本核算方法的选定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作业成本法等。大化肥生产属于化工类企业,其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①产品单一:目前尿素为大化肥唯一对外销售产品;②生产过程不间断:大化肥装置要求生产流程连续不间断生产;③生产过程多步骤:从合成氨到尿素装置再到包装储运,生产流程多;④由于产品单一,不存在半成品与成品之间的成本还原和成本分批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选用分步结转法作为大化肥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只有产品品种多、间接费用大(一般超过40%)的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才会有显著的效果,根据合成氨生产部编制的2010年生产预算,直接材料占到总成本的72%,除去折旧后的制造费用只占到7%左右,所以从成本管理的实施成本来讲,目前选取作业成本法是不经济的。但考虑到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文章将对修理费单独实行作业成本法进行一些探讨。
在确定了成本核算方法后,结合塔石化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成本管理体系还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实行生产成本管理;满足内部模拟市场管理的需要。
3全面预算管理下三级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级管理体系是扁平化管理的结果,其优势在于简化了管理流程,强化了管理的执行力度。所谓三级,是指分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个等级,从职能上来说,分公司级是成本管理的统筹管理级,车间级是成本管理的执行管理级,班组级是成本管理的操作管理级;从业务流程上来说,三个级别之间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错关系:自上而下发出成本管理的指令、决策,自下而上发出成本信息、汇总成本数据。因此这三级中的任何一级都需要在成本管理体系中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整套体系的通畅运行。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取最大利润,而获取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所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成本的预算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成本预算这个环节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这两项工作的方法之一。
根据上述预算管理流程,可以扩展以成本预算为起点的成本管理流程。在三级成本管理体系中,班组是最贴近生产的一级,它是成本数据汇集的第一站,也是成本控制的最终执行点。绝大多数成本数据可以在此获取,这就要求班组务必将当班成本数据准确、详实地记录下来。班组的数据统计是第一步,班组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分析模型、预测模型等,并针对本班的生产运行状况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保证班组在成本考核中获得较好成绩。
车间级在成本管理中是一个中枢环节,它既是分公司成本管理的执行者,又是本车间内管理政策的制定者,车间考核班组,同时车间也被分公司考核,因此车间是执行生产成本管理的核心:只要各个车间实施合理、按标完成,那么整个成本管理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车间级的主要职能是上报成本预算、分解预算、汇总制造费用、进行成本分析、量化班组考核、达成成本控制。
公司级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统筹管理整套成本管理体系,负责制定成本战略、政策,编制预算并分解预算,进行全部数据的汇总处理及分析,对下属各个车间进行考核等。
4作业成本法在修理费管理上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成本法)是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则,将间接费用精确地在产品之间分配,为管理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通过对作业活动动态地追踪反映和作业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至作业”,改善“增值作业”,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根据合成氨生产部的生产成本预测,除去折旧及摊销外,修理费占整个制造费用的比例达到90%以上,根据其他装置运行的经验,修理费的管理也常常成为管理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此提出生产车间对修理费的管理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管理。
①修理的分类:可以对维修按有无年度预算计划进行分类,以满足企业日常维修核算的需要。按有无年度预算计划,维修分为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非计划维修主要满足临时性的应急维修,以及虽然没有年度预算计划 但经理办公会讨论确定设备情况危急、非修不可的维修。
计划维修由机动设备处、维修部门根据设备生命周期共同编制年度维修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非计划维修一般为应急维修,经总经理例外批准后实施。
②年度修理计划下达后,当各车间有需要发生修理时,应开具维修工单,台账包括日期、修理工段、设备名称、作业人员、责任人等信息。维修工单应经部门管理流程审批后方可作业,紧急维修可先进行施工,再补办上述流程。
③费用发生归集:修理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应按照装置系统分段进行归集,费用最终应该以设备为载体进行分配。例如合成氨装置K411透平发生了一次修理费,则应详细记入脱硫工段—K411—透平的台账中。这样归集的目的是便于长期统计分析,以找出重点控制的工段、设备。
④维修费用的实际记录:维修工单上责任人应作为一次修理作业的项目负责人,应将维修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材料、人工等信息如实记载,并经作业各方签字后方可有效。
⑤费用统计报表:根据上述维修费用台账、工单的详细信息,就可以方便地对修理费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哪个工段的维修比率较大,哪些设备维修频次高,一年中日常维修集中在哪些时候,哪些岗位或者责任人接触的修理费更多,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出哪些工段、设备、人是应该重点控制的对象。
5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以及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与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管理情况不断磨合,以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重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成本管理中经常讲全员控制,就是说每位员工都可能成为成本控制点,对于大化肥项目来说,操作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有时也许只是一个阀门的开度问题就可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重视成本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②用数据库原理做好数据的收集。大化肥项目涉及到众多车间,数据的来源多、项目杂,因此如何将这些数据科学分类、合理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简单的说,数据库原理即是指将多维关系数据表格拆分至二维关系表格,以保存最为直接、简单的数据。这些数据保存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报表。
③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流程。很多管理学者都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直接的。在成本管理体系中,核算是基础,分析是过程,考核是手段,控制是目的。把这四个流程不断优化,对于整个体系的推进是大有益处的。
④加强对车间成本管理员的培训。由于大化处于开工阶段,成本管理都无现成的章法可循。因此只有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把起步工作做好,才能为体系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做好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目前公司推进的管理体系较多,比如规范化、ERP、生产受控等,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是独立于这些之外的,它作为分公司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只有与其它体系协作互融,才能生存发展。
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成本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工业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数据的获得更加及时,数据处理更加迅速,“海量”的数据也不足为惧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成本管理电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关键在于能基于大化肥项目的实际,形成一套属于我们的电算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赵海龙.试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J].财务与会计,2005,292(10):66-67.
[4] 马成升.作业成本法的工业应用探讨[J].炼油与化工,2008,1(19):50-53.
关键词:大化肥;生产成本管理;全面预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2-0069-02
一套化肥装置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区农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面临油气资源日益紧张、气价涨声越来越强烈的现实,国家又对于尿素实行限价销售、限制出口的政策,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1大化肥项目基本情况
塔里木大化肥项目设计为年产45万t合成氨/80万t尿素,采用世界先进的托普索合成氨工艺及斯那姆氨气提工艺。成本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根据内部经济市场模型,按照业务主次关系,可以将大化肥相关经济主体分为三类:本生产部门:包括合成氨生产部和尿素生产部;辅助生产部门:包括动力生产部、仪表维修部、质检部;社会依托部门:包括机械维修部、电器维修部、包装储运部、编织袋生产部。
2成本核算方法的选定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作业成本法等。大化肥生产属于化工类企业,其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①产品单一:目前尿素为大化肥唯一对外销售产品;②生产过程不间断:大化肥装置要求生产流程连续不间断生产;③生产过程多步骤:从合成氨到尿素装置再到包装储运,生产流程多;④由于产品单一,不存在半成品与成品之间的成本还原和成本分批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选用分步结转法作为大化肥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只有产品品种多、间接费用大(一般超过40%)的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才会有显著的效果,根据合成氨生产部编制的2010年生产预算,直接材料占到总成本的72%,除去折旧后的制造费用只占到7%左右,所以从成本管理的实施成本来讲,目前选取作业成本法是不经济的。但考虑到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文章将对修理费单独实行作业成本法进行一些探讨。
在确定了成本核算方法后,结合塔石化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成本管理体系还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实行生产成本管理;满足内部模拟市场管理的需要。
3全面预算管理下三级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级管理体系是扁平化管理的结果,其优势在于简化了管理流程,强化了管理的执行力度。所谓三级,是指分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个等级,从职能上来说,分公司级是成本管理的统筹管理级,车间级是成本管理的执行管理级,班组级是成本管理的操作管理级;从业务流程上来说,三个级别之间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错关系:自上而下发出成本管理的指令、决策,自下而上发出成本信息、汇总成本数据。因此这三级中的任何一级都需要在成本管理体系中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整套体系的通畅运行。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取最大利润,而获取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所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成本的预算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成本预算这个环节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这两项工作的方法之一。
根据上述预算管理流程,可以扩展以成本预算为起点的成本管理流程。在三级成本管理体系中,班组是最贴近生产的一级,它是成本数据汇集的第一站,也是成本控制的最终执行点。绝大多数成本数据可以在此获取,这就要求班组务必将当班成本数据准确、详实地记录下来。班组的数据统计是第一步,班组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分析模型、预测模型等,并针对本班的生产运行状况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保证班组在成本考核中获得较好成绩。
车间级在成本管理中是一个中枢环节,它既是分公司成本管理的执行者,又是本车间内管理政策的制定者,车间考核班组,同时车间也被分公司考核,因此车间是执行生产成本管理的核心:只要各个车间实施合理、按标完成,那么整个成本管理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车间级的主要职能是上报成本预算、分解预算、汇总制造费用、进行成本分析、量化班组考核、达成成本控制。
公司级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统筹管理整套成本管理体系,负责制定成本战略、政策,编制预算并分解预算,进行全部数据的汇总处理及分析,对下属各个车间进行考核等。
4作业成本法在修理费管理上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成本法)是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则,将间接费用精确地在产品之间分配,为管理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通过对作业活动动态地追踪反映和作业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至作业”,改善“增值作业”,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根据合成氨生产部的生产成本预测,除去折旧及摊销外,修理费占整个制造费用的比例达到90%以上,根据其他装置运行的经验,修理费的管理也常常成为管理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此提出生产车间对修理费的管理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管理。
①修理的分类:可以对维修按有无年度预算计划进行分类,以满足企业日常维修核算的需要。按有无年度预算计划,维修分为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非计划维修主要满足临时性的应急维修,以及虽然没有年度预算计划 但经理办公会讨论确定设备情况危急、非修不可的维修。
计划维修由机动设备处、维修部门根据设备生命周期共同编制年度维修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非计划维修一般为应急维修,经总经理例外批准后实施。
②年度修理计划下达后,当各车间有需要发生修理时,应开具维修工单,台账包括日期、修理工段、设备名称、作业人员、责任人等信息。维修工单应经部门管理流程审批后方可作业,紧急维修可先进行施工,再补办上述流程。
③费用发生归集:修理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应按照装置系统分段进行归集,费用最终应该以设备为载体进行分配。例如合成氨装置K411透平发生了一次修理费,则应详细记入脱硫工段—K411—透平的台账中。这样归集的目的是便于长期统计分析,以找出重点控制的工段、设备。
④维修费用的实际记录:维修工单上责任人应作为一次修理作业的项目负责人,应将维修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材料、人工等信息如实记载,并经作业各方签字后方可有效。
⑤费用统计报表:根据上述维修费用台账、工单的详细信息,就可以方便地对修理费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哪个工段的维修比率较大,哪些设备维修频次高,一年中日常维修集中在哪些时候,哪些岗位或者责任人接触的修理费更多,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出哪些工段、设备、人是应该重点控制的对象。
5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以及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与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管理情况不断磨合,以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重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成本管理中经常讲全员控制,就是说每位员工都可能成为成本控制点,对于大化肥项目来说,操作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有时也许只是一个阀门的开度问题就可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重视成本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②用数据库原理做好数据的收集。大化肥项目涉及到众多车间,数据的来源多、项目杂,因此如何将这些数据科学分类、合理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简单的说,数据库原理即是指将多维关系数据表格拆分至二维关系表格,以保存最为直接、简单的数据。这些数据保存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报表。
③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流程。很多管理学者都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直接的。在成本管理体系中,核算是基础,分析是过程,考核是手段,控制是目的。把这四个流程不断优化,对于整个体系的推进是大有益处的。
④加强对车间成本管理员的培训。由于大化处于开工阶段,成本管理都无现成的章法可循。因此只有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把起步工作做好,才能为体系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做好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目前公司推进的管理体系较多,比如规范化、ERP、生产受控等,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是独立于这些之外的,它作为分公司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只有与其它体系协作互融,才能生存发展。
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成本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工业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数据的获得更加及时,数据处理更加迅速,“海量”的数据也不足为惧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成本管理电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关键在于能基于大化肥项目的实际,形成一套属于我们的电算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赵海龙.试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J].财务与会计,2005,292(10):66-67.
[4] 马成升.作业成本法的工业应用探讨[J].炼油与化工,2008,1(1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