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感培养浅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感知、积累
  1、听说结合,感知语感。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读写结合,积累语感。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教版初中第五册)时,文中描写岑参送别友人的重点词句,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送别时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诗句,体会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诗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过诵读,学生能才悟出语言材料中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领悟、分析
  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舍得花时间、学会耐心的等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悟。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思考,思考越深入,領悟越深切,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三、内化、运用
  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体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需要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这是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沟通。它需要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能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如果单*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叶圣陶语文教学论》)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曾有一位名师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苏教版初中第五册)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就能印证上述理论。他这样引导:作者对待政治失意、骨肉分离非常豁达,能积极乐观面对,同学们,你有过不如意的事吗?你苦闷过、彷徨过吗?你是怎样做的?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真实的想法。当场就有两名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了感受,一名同学由对小学老师的不理解,到通过学习这首词后变为理解,一名同学由家庭亲人的不幸而感到苦闷,通过学习后也看开了,明白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道理。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外,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我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他们进行多途径的语感实践,语感分析。在此同时,帮助他们掌握语言法则,巩固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强化已形成的语感,使语感在理性的指导下,不断得以修正,整理和提高,形成真正敏锐、准确、深刻的语感能力。
  总之,语感像一泓流水,如果我们教师能从这三个层次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这样既增大它的流量,又不致使其随处漫流,影响它的冲激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作业的布置上,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抄写、默写生字新词,重复课后练习题,完成教辅书的题目已成为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如此机械抄记、重复套用,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出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如何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语文有人这样定义,说它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它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它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有效地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让他们在今后生活能过得幸福,事业能取得成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语文教师是情感型的人,我们大都是激情满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情绪
期刊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在课程改革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对于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活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以及新课标的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探究活动的实施  1、环境。探究性学习和活动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历史课堂要改变旧有的师生角色,要由原来的历史教师“教”历
期刊
地理教学中有一个让教师纠结的问题:部分善良学生表现出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一方面这些学生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另一方面对部分国家民族表现出仇视与幸灾乐祸。这需要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价值观,既要肯定其优点,又要指出认识的不足,勉励他们为国家而奋斗。同时教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学生的心理与环境入手,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如果地理教师对这种狭隘的思想不加以制止,容
期刊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終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一、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1、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对于许多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则是一种既沉闷又耗时的过程。因此,提高全体学生
期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紧紧立足学校实际,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未成年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通过营造氛围,丰富活动,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提高认识,开发自驱  1、说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味道。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工具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论的一个概念,它指课程设计,编制可资借鉴的各类信息,诸如教育与心理学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学科课程思想、学科知识系统以及学科研究与发展成果等;也包括教师实施课程教育可资利用的已有经验、成果、方案、流派、模式等。对于现代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程资源还涉及与语文课程教育所要形成的语文素养机关的时空、领域、环境、文化积淀:“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已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大量词汇量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用英语的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向导,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H.shem说,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J.H.Schuman甚至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