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制度的落实和开展,新课程改革制度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不仅仅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提升,还应当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归纳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我国为了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制度,新课程改革制度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寻课题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相关教育专家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结合当代的教学理念精选出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高的教学意义和实用性。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天文地理、名人传记、科学、诗歌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孔子拜师》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孔子是谁、老子是谁、老子给孔子教授了什么知识、洛阳在哪里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与自己感兴趣的与该课程相关的或类似的课后研究,如儒家、法家、墨家、民乐等,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课题内容绘制成手抄报,要求学生的语言要精练并绘制相关图画,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参考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考能力、互动交流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悠久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在小学校园生活中找寻课题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可以在校园活动中找寻,例如:学校开展的普通话规范、书写大赛等类似活动。教师可以用相关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话题,开展“汉语言的演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课堂中总有喜欢语文书法的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喜爱语文书法的学生作为研究小组组长,让学生以汉语言演变为核心,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例如:甲骨文、小篆、大篆、行书、楷书、草书、金文等等,在学生找寻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设计书法作品,进而让学生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的同时通过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 浅析问题发现问题
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来探究,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讲解之前做相关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对内容产生思考与质疑,进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就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千万家庭带来的便利。而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还不多,对信息技术还存在较多的疑问。于是教师就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什么叫信息高速路?”“为什么信息高速路可以让我家‘跨’上去?”“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引号?”经过这些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立马有了学习的欲望,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来思考,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训练。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具有意义,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为后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前提。
四、 通过引导筛选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便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发掘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进一步来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但是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来谈一谈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阅读文章之后又会有哪些新的问题提出?哪些问题真正需要进行研究?学生经过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为学生确定最具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选择几道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来确定。
五、 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在问题选定之后,学生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做进一步的探究,进而解决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分享中,如果发现复杂的问题或者有歧义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最终敲定普遍认同的观点。就以上文的“伽利略为什么伟大”这一问题的探究成果为例,学生在课文阅读与资料查找之后,通过布鲁诺和哥白尼的例子印证伽利略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也通过伽利略的大胆猜测和反复试验证明伽利略的严谨和认真。而为了将这个成果進行更直观与精彩的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来分享探究成果。比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与创作能力,用手抄报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有关问题的各种内容,可以是有关伽利略的各种事迹、故事,也可以是伽利略的某个实验过程,向同学展示更全面的内容。或者学生也可以选择表演的形式,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自己的搭档,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把伽利略的各种实验或故事用表演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让同学观看表演来了解伽利略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可能,扩展课堂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在当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地投入,使研究性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17(23).
[2]李国裕.关于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知音励志,2017(04).
作者简介:
袁娟,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营山城关初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我国为了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制度,新课程改革制度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寻课题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相关教育专家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结合当代的教学理念精选出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高的教学意义和实用性。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天文地理、名人传记、科学、诗歌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孔子拜师》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孔子是谁、老子是谁、老子给孔子教授了什么知识、洛阳在哪里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与自己感兴趣的与该课程相关的或类似的课后研究,如儒家、法家、墨家、民乐等,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课题内容绘制成手抄报,要求学生的语言要精练并绘制相关图画,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参考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考能力、互动交流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悠久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在小学校园生活中找寻课题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可以在校园活动中找寻,例如:学校开展的普通话规范、书写大赛等类似活动。教师可以用相关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话题,开展“汉语言的演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课堂中总有喜欢语文书法的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喜爱语文书法的学生作为研究小组组长,让学生以汉语言演变为核心,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例如:甲骨文、小篆、大篆、行书、楷书、草书、金文等等,在学生找寻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设计书法作品,进而让学生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的同时通过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 浅析问题发现问题
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来探究,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讲解之前做相关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对内容产生思考与质疑,进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就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千万家庭带来的便利。而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还不多,对信息技术还存在较多的疑问。于是教师就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什么叫信息高速路?”“为什么信息高速路可以让我家‘跨’上去?”“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引号?”经过这些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立马有了学习的欲望,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来思考,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训练。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具有意义,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为后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前提。
四、 通过引导筛选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便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发掘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进一步来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但是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来谈一谈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阅读文章之后又会有哪些新的问题提出?哪些问题真正需要进行研究?学生经过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为学生确定最具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选择几道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来确定。
五、 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在问题选定之后,学生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做进一步的探究,进而解决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分享中,如果发现复杂的问题或者有歧义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最终敲定普遍认同的观点。就以上文的“伽利略为什么伟大”这一问题的探究成果为例,学生在课文阅读与资料查找之后,通过布鲁诺和哥白尼的例子印证伽利略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也通过伽利略的大胆猜测和反复试验证明伽利略的严谨和认真。而为了将这个成果進行更直观与精彩的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来分享探究成果。比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与创作能力,用手抄报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有关问题的各种内容,可以是有关伽利略的各种事迹、故事,也可以是伽利略的某个实验过程,向同学展示更全面的内容。或者学生也可以选择表演的形式,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自己的搭档,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把伽利略的各种实验或故事用表演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让同学观看表演来了解伽利略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可能,扩展课堂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在当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地投入,使研究性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17(23).
[2]李国裕.关于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知音励志,2017(04).
作者简介:
袁娟,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营山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