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牛奶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可增加居民膳食暴露风险,发展其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需求.本文以1,3,5-三乙炔苯和2,4,6-三碘苯酚为单体,在30℃的温和条件下通过Sonogashira耦合反应合成了羟基有机网络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由于π-π、氢键和疏水作用,该材料能够高效保留牛奶基质中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将其作为固相萃取(SPE)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管尖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可增加居民膳食暴露风险,发展其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需求.本文以1,3,5-三乙炔苯和2,4,6-三碘苯酚为单体,在30℃的温和条件下通过Sonogashira耦合反应合成了羟基有机网络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由于π-π、氢键和疏水作用,该材料能够高效保留牛奶基质中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将其作为固相萃取(SPE)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管尖SPE条件进行优化,提出了牛奶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在0.4~100μg/kg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吡啶-2,3-二羧酸与镍离子形成的配合物(Ni-PDA)插入镁铝水滑石层间,制备新型Ni/Mg_3Al_1O-PDA镍基纳米催化剂.与传统浸渍法、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镍基纳米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在1,2-二苯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与稳定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发现, Ni-PDA的插层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镍前驱体均匀分散在水滑石层板
天然含水层通常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非均质性,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对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造成了极大挑战.含水层介质的非均质性通常会导致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呈现出明显的所谓"反常迁移(Anomalous Transport)"特征,与基于菲克定律的传统对流-弥散方程所描述的现象相去甚远.反常迁移亦被称为非菲克弥散(Non-Fickian Dispersion)或广义上的"反常扩散"
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由离子液体单体聚合生成,兼具离子液体小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多样性、可调溶解性、化学/热稳定性、导电性等)及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及可加工性,在能源器件、智能响应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聚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及其作为功能材料在能源器件、智能响应材料及抗菌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
大型水生植物对维持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其长期演化过程和规律对于生态系统恢复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被历史演化的过程和模式仍存在争议,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文章通过对东部平原湖区14个典型浅水湖泊过去百年来沉水植被变化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揭示出该区域湖泊沉水植被分别经历了稀少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增长期(20世纪50~80年代)
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化学沉积制备大面积均匀平整的结晶纳米颗粒银层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电沉积工作液中当辅助络合剂羟基乙叉二膦酸达到足量浓度(大于4 g/L)时,可与主络合剂5,5-二甲基海因(110 g/L)形成有效的二元互补络合体系从而使成核机理由瞬时成核向连续成核转变.此时得到的结晶纳米颗粒银层具有良好的SERS性能,如对罗丹明6G的检测限可低至1.0×10~
光热协同催化可有效降低甲烷干重整(DRM)反应温度并提高反应效率.开发新型高效光热催化剂并探索其催化机理是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自限域策略制备了镍铱双金属催化剂(Ni-Ir/SiO_2),并对其物化性质及光热催化DRM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粒径小于3.5 nm且均匀分布于基底之上.超小镍铱双金属的构建可显著增强催化剂对光的吸收.同时,金属间电场增强效应可有效促进热电子激发,实现甲烷与二
空气花粉能够用于指示植被和气候状况.本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艾比湖小叶桦湿地2012年9月到2015年8月的空气花粉散布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花期时较高的温度和适宜的降水有助于桦木花粉的产量增加,再加上被外来气流从天山地区带来的云杉属花粉,导致这一年的乔木植物花粉浓度达
近年来,共轭梯形聚合物由于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共轭梯形聚合物的主链重复单元被各种桥联结构最大程度限制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和传统的共轭聚合物相比,共轭梯形聚合物具有更大的π共轭体系和电子离域性,这使得共轭梯形聚合物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电荷迁移率.在已报道的合成方案中,结构缺陷和溶解性差是共轭梯形聚合物面临的最大问题.结构缺陷会导致材料性能降低,而溶解性差
研究石漠化扩张的机制,有利于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大面积的石漠化是受气候变化还是人类活动的主导仍然存在争议.通过贵州省石将军洞高精度的石笋δ~(13)C记录,本研究重建了过去2000年来中国西南区域的石漠化演变.从中世纪暖期到小冰期,石将军洞石笋δ~(13)C持续偏重;在同一时期,中国西南区域其他石笋和钙华的δ~(13)C记录都表现出同样显著偏重的趋势.由于石笋δ~(13)C记录能
以典型的超支化聚合反应体系为例概述了体系的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性质,重点集中在平均分子量、均方回转半径及支化点密度等特征与热力学量间的关联,以期阐明超支化高分子空间结构与物理性质的调控机制.从空间关联的角度赋予重均聚合度以相应的物理解释,建立其与等温压缩系数的直接关系.通过子链分布导出均方回转半径和流体力学半径的解析形式,并利用高分子的邻接矩阵进行具体计算.在此基础上,从相变与临界现象的角度出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