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子的激发特征和电子态与振动态相互作用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密度泛函(DFT)B3P86方法优化得到了氨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利用对称匹配耦合簇组态相互作用(SAC/SAC-CI)方法在D95 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氨分子基态的激发特征。结果表明,氨分子基态的红外光谱频率和拉曼光谱频率移位是完全相符的,振动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是活性的,这与理论分析一致。二维垂直振动ν3,5的红外强度为0.206 km/mol,接近于零,这与氨分子的激发特征有关。基态氨分子是C3V群,激发态则变为D3h群,基态转变成激发态引起对称性增加和能量升高,这种变化不是Jahn-Teller效应,而是电子态与振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电子态与振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InCl分子C1Π1→X1Σ 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归属, 在发射谱中探测到ν′=1向下的跃迁, 证明C态预离解只能发生在ν′=1之上。 并对C1Π1→X1Σ 的荧光衰变曲线进行了观测, 得到InCl分子C1Π1(ν′=1)态的无碰撞辐射寿命τ0≈11 ns及电子跃迁矩|Re|2≈5.95D2。
提出并演示了一种由两光纤构成的杨氏干涉解调系统的全光纤低相干光纤位移传感系统。该技术从根本上避免了光源频率、光强的波动,及光在传输过程中由系统带来的损耗、光的偏振方向的改变引起的信号衰落问题。其结构简单,易于调整,测量分辨率可达0.054 mm。
1985年的“欧洲光通信会议”和“集成光学、光纤通信国际会议”联合会于1985年10月1~4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与会者1100余人,其中意大利、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各150人。四天会议共有40个分会和两个张贴文章讨论会。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试激光拉曼分光计中超低杂散光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杂散光测量限可达10-14量级.
目的观察单侧肘关节僵硬患者在执行腰部屈伸动作时对屈曲-放松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单侧肘关节僵硬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相同数量健康成人纳入对照组。要求2组受试者在15 s内完成躯干前屈、保持最大屈曲及躯干伸展3个动作,每个动作均持续5 s。在运动过程中采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记录2组受试者L3处两侧竖脊肌肌电值,取中间3 s均方根(RMS)平均值并计算2组受试者躯干屈曲/伸展比值以及保持最大屈
本文发展了一种激光-CCD衍射谱分析系统,利用衍射谱位相恢复方法测量非球面光学件的面形。本文的方法不需要产生非球面参考波前,这就避免了通常干涉方法测量非球面的特殊困难。
本文报吿碘和惰性气体混合物中获得的十一种新激光跃迁。以前报吿了六种跃迁振荡。现在总共有十七种。十二种谱线巳被实验证明属于单独游离碘的光谱。表1列出发现跃迁的波长和能级。这是马丁和可立斯的记录。所有这些波长均在4980埃和1.06微米之间,到目前为止研究尙未延伸到超过这种极限的范围。
期刊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胸部CT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诊治的72例艾滋病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4.2%)经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例为单纯肺隐球菌病,2例为播散型隐球菌病),69例(95.8%)为隐球菌脑膜炎(43例)或播散性隐球菌病(26例)伴肺部表现而临床诊断为肺隐球菌病。对患
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法, 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制得了相对结晶度好、颗粒尺寸均一、形貌规则的稀土有机配合物Sm(TTA)3Phen。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配合物进行了性能表征, 并讨论了反应时间对其相对结晶度、粉体颗粒形貌尺寸、荧光性能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微波超声法反应能得到结晶度较好的Sm(TTA)3Phen配合物。最佳反应时间为4 h, 此时可得到形貌规则、尺寸均一(约为5 μm)的三斜相厚片状的配合物粉体, 具有较高的相对结晶度(约为72%)且荧光强度较高
目的探讨了雷帕霉素(RAPA)对荷RM-1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抗肿瘤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APA处理RM-1细胞,分析自噬蛋白和凋亡蛋白变化。将40只荷RM-1前列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10、20 mg/kg RAPA组。5、10、20 mg/kg RAPA组大鼠通过腹腔分别注射RAPA 5、10、20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续治疗3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