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简的家居陈设勾勒出一幅裹挟着宗教理性美感的图卷,与屋主的生活方式糅捏相融,让深层次的精神意境浮现于现实生活中。
昏暗的玄关分割出门内、门外两个世界,一个喧嚣嘈杂,一个寂静欢喜。
不可言說的美感便是“侘寂”。而“侘寂”的尽头是佛祖的拈花微笑,是宗教。对于自称为“一介教书匠,半个手艺人”的墨痕而言,不久前改造完成的家,是他长期以来对宗教美学仰望的一种表达,也是其追寻精神源泉的一方寂静天地。“宗教美学不那么世俗,是一种出尘之美。”墨痕说,称之“墨不作声”再恰当不过了。
平日迷恋于画屏、刻茶则、捏茶壶的墨痕,对高古艺术的瞻仰常常停留在博物馆的卷轴之中,直到此前对一位友人宅邸的频繁造访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涟漪。几番斟酌后,他决心让自己的家变得更为纯粹一些。
经历数月的改造,近300平方米的空间仅装载着“两室一厅”以及一个栽满青松翠柏的露台。推门而入,低沉的房梁、昏暗的氛围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既视感,用墨痕的话说,“这种黑漆漆、乌洞洞的破落样子尽管‘压抑’,却能将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彻底排除在外,让心情迅速回归到自然闲适、平静安宁的状态中来。”宽敞的起居空间里,一块刻有“养心”二字的牌匾表明了屋主的心迹。“我不喜欢那么多房间,因而保留了原始空间结构中的开敞布局。”墨痕解释道。偌大的屋舍内,鲜有的几件家具孤寂地散落于空间的各个角落,低矮的古琴案、大长条桌、几张由温州顶级木作艺人博公定制的茶台以及墨迹亲手绘制的仿古屏风安静地铺陈在墨色地板上,低调地诉说着主人的审美主张。
尤为精妙的是,墨痕在室内设计师徐明的协助下调配出富有古典韵味的光线质感,与昏暗的室内环境相映成趣。几扇古朴素雅的障窗将偏冷的自然光缓缓引入屋内,与人造灯具所渲染出的暖色光晕交织出暧昧而立体的空间关系,又在虚实之间透露出屋主隐逸的内心世界和艺术修养。同时,带有宫崎骏漫画色彩的纸灯为肃穆的空间增添了一抹可爱的气息。而这,恰恰是墨痕所痴迷的一种“生死之间”的状态。
新宅落成后,自喻“宅男”的他偶尔也会相邀三五好友品茗畅谈。在其亲手制作的茶则上,妙趣横生的宗教艺术人物和花鸟虫鱼点缀着这个“墨不作声”的世界。而在独处的时候,墨痕更喜欢落座于临窗的地板上,或望向远处的青山,或凝视珍藏的古代字画默默发呆。当然,经过数日的沉寂后,重拾画笔的他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艺术造诣在不经意间获得提升,这种心灵的愉悦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因而,当大多数人在追求舒适柔软、温暖亲切的居家氛围时,墨痕所推崇的却是一种更为永恒、静止的精神状态。恰如他所说,“在物质相对富饶的今天,人们也许可以活得更‘侘寂’,更‘精神’一些。”
寂静的空间内,一个活泼的视觉点可以提升空间生命力。
冷暖相济的光感与古朴粗犷的线条,描摹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禅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