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探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因为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是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为主,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也并不理想,更不用提发散性思维。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文章详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散性思维;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激发自主性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属于学习主人”的要求。对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性活动能力,在引导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分析能力,规避烦琐的分析与琐碎机械的练习问题[1]。提倡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指导实现对围绕重点开展讨论与交流,从而鼓励学生表法独立性的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操作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朗读障碍,之后便需要让学生围绕着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性思考,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这一文章做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文章所带来的启示。

二、借助对比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对比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语文教育中所呈现的局限性。借助对比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从而达到开发心智的目的。在语文教育当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当中借助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文章的差异、相似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学习,从而实现对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2]。
  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段落的对比。因为大多数文章的前后段都存在明显的起伏穿插特点,所以找出这些内容的明显反差本身便是一种结构的比较。
  例如,《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便是首尾呼应的比较性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篇文章中,第一句便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而最后一句是周瑜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这一种呼应方式一方面具备明显的对比,另一方面借助两句话的对比可以基本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以及相关思想,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是句子的对比。借助对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进行比较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句子修辞手法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句子描写能力。
  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篇文章当中,其中将邱少云描写成为“千斤巨石”,这一种夸张的描写方式不仅是一种形象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思想的描述,一方面描述出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危、战斗的胜利而做出的牺牲,另一方面描述出了战友对英雄的钦佩。借助这一种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发散性理解,从而升华教学主题。

三、结合实际生活,发展发散性思维


  在语文教育当中,结合课堂文章的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站》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按照文章当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分析五年之后小站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此时学生会发散思维,对车站的情况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其中会涉及饮水机、电视机以及喷水、假山等,同时还有部分学生会提出关于提高车站服务质量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已经在根据文章内容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深度会更加理想,形成深刻且独特的学习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的特征与特殊性,根据自身教学能力、教学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因素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可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铕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学法”初探[J].报刊荟萃,2017(6).
  [2]王 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新課程(中旬刊),2016(11).
其他文献
博物馆所有职能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其具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尽管自建立初期到如今博物馆的作用不断丰富,最重要的一个从未发展改变的职能还是社会教育职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摘 要:文章对当下大学网络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强调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师团队发展迟缓、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网络监管存在缺陷等困境,必须通过加快教师团队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网络监管体系等路径来保证大学生能接受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树立正确思政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困境;提升路径  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问题  1.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