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油田开采来说,要确保油层压力及油藏足够的驱动力重要手段就是注水。但是随着油田开发逐渐深入,油田所产水会随之而升高,导致油井过早出水过多或见水。如果不及时堵水就会导致所注入水发挥不了作用而绕道而过,降低了驱替液效率或者无效循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机械堵水,提升驱替液或者循环。本文就是从油田中采用机械堵水技术现状入手,探析堵水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关键词:发展 机械堵水技术 油田
随着油田深入注水导致产水急剧升高,就必须要采用有效机械堵水技术引出产水。如果不引出产水,必然降低驱替液或者无效循环,加大挖潜油层的难度,可能引发水圈闭死油区,进而降低了采收率。但是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到特高含水后期的开发阶段,导致油井的多层含水高,给堵水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要探析堵水技术之发展。
一、堵水技术作用
随着机械堵水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堵水工艺也由上世纪的76%上升到现在的87%,分层采油技术以及机械堵水技术在采出部面的调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的提高了中,低渗透率油层的储量动用量,从而使得差油层的作用得到发挥,尤其在对油田的低中高含水的三个开发阶段,采用分层采油以及堵水的措施使其增油的效果明显增加。虽然在堵水进接替层位变差和多层相对高含水,堵水、增油、降液效果明显下降,但是堵水技术运用堵水技术一直都是油田稳油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八五’期间也是增油降水效果做得最好的阶段,其增油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老进产量的递减,降水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油田综合含水上升问题,含水率也下降了约0.7~1%。
二、堵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油田的开发也将步入特高含水期的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情况复杂多变。高含水油进大多都是多层高含水,各层间的差异也逐渐减少,接替层也变得更差,运用堵水措施增油的效果也不明显。特别是对产油高的高含水进,更多是运用大泵径的或是电泵来采油,不能进行环空测试找水,只能测试产液的部面进行二次加密井的找水相关资料再分析油层含水状况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每层都是高含水,各层间的含水差异微小,多数的高含水层也是相对的,封堵的有效期短,造成了堵水选井选层更加困难。而现有的机械可调层堵水技术也仅有开关两种状态,不能适用于改变液流的生产状态。油田开发即将进入对特高含水开发的实质性研发阶段,特高含水油层多层以及油进含水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大庆油田,2005年具有13790口特高含水井的开井数,到了2010年就增加到了约19656口;但是关井数也从2005年1099口增加到了5276口,关井数的比例是远大于开井数,导致采油效率不幅度降低。而且随着采油深入,特高含水期与地下油井的分布更为复杂,层间的差异在逐渐降低,各种接替层逐年的更差,而高产液层大都属于高含水层,目前所使用的堵水技术增油效果逐渐降低,甚至还影响到出油,堵水措施选层选井更加困难。对于特高含水井不但要加强控制含水增长速度,还要使用关井方式,最好是采用地面能够重复调层分层采油技术,或者使用周期采油模式。
1.周期采油的发展
而周期采油基本上都是利用水动力学的原理,其中高渗透的部位阻力较小传导压力快,如果改变了某油井或者层位上的采液量,必然导致油层出现周期性的升高与下降之压力波,这种压力差有效加速了含油带水毛细管的渗洗作用,也就是有利于水通过水淹带穿透小空隙进入含油带,重新分布油水。而且定期对生产层进行互换,增、减或者开、关采液量,改善内部各种矛盾,提升驱油效率控制含水增加。采油的周期基本上就从20天左右到3个月左右。周期是否合理和油层空隙度、流体和岩石弹性系数、渗透率以及井距等有关系,但是具体的合理周期还要依据井的具体情况。
2.分层采油技术
要想适应频繁换层的调整来满足堵水措施,改变选井选层中的困难,就应该加大发展地面使用方便的分层采油技术,并要确保寿命在5年以上。还应该将井下的液体控制装置作为重点开发,要具备井下变位节流和井下开关功能,地面系统把各种操作指令传送到井下装置,指令传递到井下的每个智能堵水器,就能够实现开关动作或者调整堵水器配产大小,地面进行化验分析,进而实现方便可调层目的。通过这种机械堵水技术满足采油需求。
3.采用电子通讯
伴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发展,成本逐渐降低,智能分采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光纤传导信息,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油井下面的状况和油藏产状以及采油管柱的生产资料,通过油层遥控来调整井下的液流控制装置,调整油水井一直在最佳工作状况。
三、 结束语
总之,油田的机械堵水技术逐渐朝着机械分采以及堵水技术两个方面发展,有效调整了采出剖面。随着油田采集需要,机械堵水技术正朝着一体化、操作方便、降低施工成本等各个方面发展。并且朝着地面可随意调整周期采油技术发展,进而有效开采特高含水油井,降低提高含水油井的关井率,最大可能的挖掘潜剩余油。
参考文献
[1]曲丽军.分层采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2]胡占晖.预置式油井分层测压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8).
[3]胡占晖.预置式油井分层流体取样技术研究及应用[J].测井技术,2010(4).
[4]巨亚锋,王在强,张丽娟,任勇,王治国,欧阳勇.油井智能分层配产找堵水增采技术研究[J].石油机械, 2009(10).
关键词:发展 机械堵水技术 油田
随着油田深入注水导致产水急剧升高,就必须要采用有效机械堵水技术引出产水。如果不引出产水,必然降低驱替液或者无效循环,加大挖潜油层的难度,可能引发水圈闭死油区,进而降低了采收率。但是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到特高含水后期的开发阶段,导致油井的多层含水高,给堵水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要探析堵水技术之发展。
一、堵水技术作用
随着机械堵水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堵水工艺也由上世纪的76%上升到现在的87%,分层采油技术以及机械堵水技术在采出部面的调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的提高了中,低渗透率油层的储量动用量,从而使得差油层的作用得到发挥,尤其在对油田的低中高含水的三个开发阶段,采用分层采油以及堵水的措施使其增油的效果明显增加。虽然在堵水进接替层位变差和多层相对高含水,堵水、增油、降液效果明显下降,但是堵水技术运用堵水技术一直都是油田稳油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八五’期间也是增油降水效果做得最好的阶段,其增油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老进产量的递减,降水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油田综合含水上升问题,含水率也下降了约0.7~1%。
二、堵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油田的开发也将步入特高含水期的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情况复杂多变。高含水油进大多都是多层高含水,各层间的差异也逐渐减少,接替层也变得更差,运用堵水措施增油的效果也不明显。特别是对产油高的高含水进,更多是运用大泵径的或是电泵来采油,不能进行环空测试找水,只能测试产液的部面进行二次加密井的找水相关资料再分析油层含水状况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每层都是高含水,各层间的含水差异微小,多数的高含水层也是相对的,封堵的有效期短,造成了堵水选井选层更加困难。而现有的机械可调层堵水技术也仅有开关两种状态,不能适用于改变液流的生产状态。油田开发即将进入对特高含水开发的实质性研发阶段,特高含水油层多层以及油进含水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大庆油田,2005年具有13790口特高含水井的开井数,到了2010年就增加到了约19656口;但是关井数也从2005年1099口增加到了5276口,关井数的比例是远大于开井数,导致采油效率不幅度降低。而且随着采油深入,特高含水期与地下油井的分布更为复杂,层间的差异在逐渐降低,各种接替层逐年的更差,而高产液层大都属于高含水层,目前所使用的堵水技术增油效果逐渐降低,甚至还影响到出油,堵水措施选层选井更加困难。对于特高含水井不但要加强控制含水增长速度,还要使用关井方式,最好是采用地面能够重复调层分层采油技术,或者使用周期采油模式。
1.周期采油的发展
而周期采油基本上都是利用水动力学的原理,其中高渗透的部位阻力较小传导压力快,如果改变了某油井或者层位上的采液量,必然导致油层出现周期性的升高与下降之压力波,这种压力差有效加速了含油带水毛细管的渗洗作用,也就是有利于水通过水淹带穿透小空隙进入含油带,重新分布油水。而且定期对生产层进行互换,增、减或者开、关采液量,改善内部各种矛盾,提升驱油效率控制含水增加。采油的周期基本上就从20天左右到3个月左右。周期是否合理和油层空隙度、流体和岩石弹性系数、渗透率以及井距等有关系,但是具体的合理周期还要依据井的具体情况。
2.分层采油技术
要想适应频繁换层的调整来满足堵水措施,改变选井选层中的困难,就应该加大发展地面使用方便的分层采油技术,并要确保寿命在5年以上。还应该将井下的液体控制装置作为重点开发,要具备井下变位节流和井下开关功能,地面系统把各种操作指令传送到井下装置,指令传递到井下的每个智能堵水器,就能够实现开关动作或者调整堵水器配产大小,地面进行化验分析,进而实现方便可调层目的。通过这种机械堵水技术满足采油需求。
3.采用电子通讯
伴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发展,成本逐渐降低,智能分采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光纤传导信息,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油井下面的状况和油藏产状以及采油管柱的生产资料,通过油层遥控来调整井下的液流控制装置,调整油水井一直在最佳工作状况。
三、 结束语
总之,油田的机械堵水技术逐渐朝着机械分采以及堵水技术两个方面发展,有效调整了采出剖面。随着油田采集需要,机械堵水技术正朝着一体化、操作方便、降低施工成本等各个方面发展。并且朝着地面可随意调整周期采油技术发展,进而有效开采特高含水油井,降低提高含水油井的关井率,最大可能的挖掘潜剩余油。
参考文献
[1]曲丽军.分层采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2]胡占晖.预置式油井分层测压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8).
[3]胡占晖.预置式油井分层流体取样技术研究及应用[J].测井技术,2010(4).
[4]巨亚锋,王在强,张丽娟,任勇,王治国,欧阳勇.油井智能分层配产找堵水增采技术研究[J].石油机械,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