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法治体系建设重点领域与有效路径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加强数字经济法治体系建设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支持和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新的经济模式、生产消费模式等对法律体系和法治实践提出了更多新问题.为此,有必要梳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繁复关系,从法治理念和实践入手,探索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法治体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如何保障老年人权益,焕活社会发展生机,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积极围绕老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为推动老龄社会建设与发展,需通过优化弹性退休及就业机制,建立健全“早减晚增”机制,优化待遇调整机制,延迟退休年龄,增加社会就业率.
健康的社会文化发展必然包含主导文化和亚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从而使主流价值取向得到丰富和完善.互联网新媒体为青年圈层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能,拓展了文化个体及群体生产、传播、消费和参与的路径.在价值层面,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不仅可以创造性地成为主导文化的补充,防范大众对于文化认知的固化;也有助于将多元文化优势要素吸纳到主导文化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增添主导文化的魅力.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保护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施行,这意味着我国湿地保护法治化新征程的开启.对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湿地保护法》落地,为我国湿地保护取得新成就、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闽江学院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实践“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在“一二课堂”衔接与协同、产业发展与学生培养的联系加强、量化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有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培养,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从“半部电台”起家的红色电信事业,是红色电信人在党的领导下,坚决履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系统总结梳理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从“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的百年红色电信史,提炼形成“听党指挥、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变革创新、崇尚科技、安全畅通”的24字红色电信精神,坚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传承弘扬红色电信精神紧密结合,积极践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信安全主力军的初心使命,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网络强国、
期刊
司法规律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具体内容,其体现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发展,也指导着当前我国各项司法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作为人类法治文明共同成果的司法规律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只有坚持从司法规律出发设计改革方案,善于运用司法规律破解改革难题,才能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未来,全面丰富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司法规律,将为人类共同的法治文明作出中国特有的贡献.
当今,寻求新时代国际话语权建构的进路已成为中国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历史选择.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内生力量向外延展的过程,其取决于中国自身繁荣发展的制度基础、文化表征和社会景观.新时代我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进路必须以战略传播体系为底层支撑、以制度文化基础为内生力量、以核心价值观为终极指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产学官”产教融合经验,启示我们在高校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创新联盟,营造产教融合创新生态,树立能力培养理念,增强学生个人能力与行业需求吻合度,搭建高校主导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拓展实践锻炼空间,改革考评体系,激发师生参与项目实践的积极性.
在美国的社会进程向后工业化时代不断转变的过程中,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不断恶化升级,成为一种极端且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9·11”事件以来,美国加大了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控,以及对暴力极端分子的识别、打击力度,形成了一个由联邦政府主导、各级执法主体和各领域非执法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暴力极端犯罪预防体系.其核心是减少极端反社会危险性因素、增加积极健康保护性因素,其中的经验做法值得分析探讨.
在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重大引擎”;集聚资源、优化消费资源配置的“全球枢纽”;引领潮流、促进消费创新创意的“策源中心”三大功能.实践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经济发达、服务能级高、消费地标明显、国际消费者众多、文化软实力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强、消费营商环境优越等特征.对我国五个试点城市而言,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点,是未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