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村集体成员的共益权属于程序性权利,直接关系乡村有效治理能否实现.伴随着集体产权改革的推进,集体资产的权利主体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主体不再完全重叠.股权固化进一步增强了集体成员权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但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允许外部主体的参与和介入,增加了集体的异质性、开放性.上述变化导致集体的开放性与成员权利的封闭性之间矛盾凸显,使集体成员共益权的行使陷入困境.为此,应明确以户确权、股权固化背景下户内成员共有权的性质,完善期待性利益的转化机制以解决股权固化与成员变动之间的矛盾.并要实现成员股东、成员非股东和股东非成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扩展性政治:产权改革中权能拓展的参与效应研究"(20YJC810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集体成员的共益权属于程序性权利,直接关系乡村有效治理能否实现.伴随着集体产权改革的推进,集体资产的权利主体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主体不再完全重叠.股权固化进一步增强了集体成员权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但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允许外部主体的参与和介入,增加了集体的异质性、开放性.上述变化导致集体的开放性与成员权利的封闭性之间矛盾凸显,使集体成员共益权的行使陷入困境.为此,应明确以户确权、股权固化背景下户内成员共有权的性质,完善期待性利益的转化机制以解决股权固化与成员变动之间的矛盾.并要实现成员股东、成员非股东和股东非成员等三种不同主体的权利分置,保障集体成员权排他性的同时兼顾外来主体的权益.同时赋予集体成员和外来主体知情、监督和救济等权利,从而实现监督性权利的共享和责任的共担,保障成员共益权的实现和集体秩序的良好运行.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国农村涌现的农民新群体——"新农人",日益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本研究从微观媒体话语的文本结构和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意义两个层面分析央视网"三农"频道《奋斗的新农人》栏目报道对于"新农人"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对"新农人"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于对其坚韧不拔、勤于钻研、创造求新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质的刻画;此外,该栏目通过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强化策略构建了有情怀、有工匠精神、有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农人"形象,改变了传统农民群体愚昧、守旧、蛮干、落后等消极刻
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口布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顺应人口布局变动,推进城乡空间重组与治理重构.科学适度的空间布局调整有利于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积极探索,代表性的有山东"合村并居"、江苏"相对集中居住"和陕西易地扶贫搬迁等典型模式.当前,这几种典型模式在规划布局、规模区位、治理重构等方面都凸显出不少操作难题.应对这些问题,要超越村庄调整合并这种局部思维,将城乡空间重组置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心地-分散地、崛起地带-衰退地带的相对性结构中去把握.具
论文利用安徽省4市19个村庄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验证土地股份合作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作用的总效应,同时,运用Logit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其作用路径.研究显示:加入
信任是市场交易得以顺利实现的核心要素,农产品电商直播兴起的本质,在于突破了传统电商信息交互不足的瓶颈,从而降低了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水平。本文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一般性主体+企业+电商平台”两类农产品电商直播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化案例研究方法,依据信息经济学之信任与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论框架,从中介能力视角,论证了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直播中介的身份特征和在线社会关系网络属性,使得农产品电商直播交易模式比传统农产品电商交易模式在降低信息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滞后项回归模型探讨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行为显著增进了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父母参加新农保后,成年子女与父母日常联系的频率提高3.7%.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中西部家庭、儿子、收入水平高和教育程度低的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而健在子女数少的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相对较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逐渐完善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和提高
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受制于村庄资本特征.村庄自然资本中的核心要素是农地资源,当农地规模及农地区位引致规模经济效应、公共品和负外部性问题时,村民可能依赖自治处理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点,是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中国乡村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发展并不必然走向规模化经营,农业"去过密化"的结果和机制也并不必然是农民非农化和乡村空心化.相反,嵌入乡土社会的农业转型可兼顾农民家庭经营的基本形式,其内在机制在于有利的外部政治经济结构、嵌入乡土社会内部的市场体系和融合型工农关系的构建,以及符合农民利益的复合型商品化生计体系的建立.通过借用乡村社会关系和伦理规范,农业转型深嵌于乡土社会,经营主体具有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体制变迁对乡镇财力、乡镇治理能力以及乡村关系的重要影响.
运用青年亚文化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北京一所私立学校18位13~18岁的青少年进行访谈,研究青少年如何解读爱与性以及如何建构亲密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当代青少年抵抗“早恋”标签,较早开启恋爱生活,在性与爱上更敢于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青少年塑造自己的恋爱风格并探索着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他们珍惜当下的爱情,但能将当下的爱情与未来的婚姻区分开来;他们接纳婚前性行为,但开放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他们更早开始性行为。学校和父母尝试采用不同方式干涉青少年恋爱,然而在博弈的过程中,校规开始变得宽容,父母则持有全面禁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