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类之爱护卫动物的生存、以人文传播手段彰显动物之美是人类文明达到相当高度的体现。
人类赞美鹤,是因为鹤的身姿美丽,形态深入人心。古今中外画家用画笔描绘其美丽身姿的作品已不计其数,但是,人们依然渴望看到多姿的鹤在大自然中真实的身影。
近年来,两岸四地摄影家拍摄鹤的艺术摄影作品不在少数,其中有—位为人们称颂的长者,曾作为职业摄影家从事了大半生摄影工作,在退休后将相机镜头转向鹤这一“乌中仙子”。为此,他不辞辛劳、不忌路遥,十几年如一日攝影器材不离身,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三位拍齐了全世界15种野生鹤类的摄影家之一,他就是吴绍同。
摄鹤工作者
故乡广东顺德,出生于1924年的吴绍同65岁在台湾退休后与拍鹤结缘,多次深入祖国大陆,以“摄鹤工作者”为己任,拍全了祖国内地的所有鹤类,他又远涉15个国家拍摄鹤,直到2006年,共用了退休后的17年时间,实地拍摄了世界上15种鹤。
吴绍同先生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摄鹤生涯》中,阐释了他来中国大陆摄鹤的前前后后。有朋友问为什么要去中国大陆拍而不去日本拍,他表示因为中国大陆鹤种多,有占鹤、灰鹤、蓑羽鹤、黑颈鹤,以及已稀有的赤颈鹤等八种,且它们的生活季节全面,繁殖、迁徙和越冬的过程都能见到,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背景中,都有它们的踪影。中国大陆是摄鹤的天堂。
吴绍同曾说,1991年退休后回中国大陆旅行,当时想实现退休前没有机会完成的一个愿望,就是环绕祖国一到两圈进行风光摄影。但当时受两岸关系影响,这个计划只好作罢。碰巧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第一次看见了活生生的鹤,从此跑遍了祖国各地和世界上其他有鹤的地方。“世界上一共现存15种鹤,我的第一个6年计划一完成,就去了美国、南非、印度、日本、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4个有鹤的国家。俄罗斯北部的一个苔原地带,除了夏天偶然有几个科研人员出入外,算是人迹罕至了。我在距离鹤巢500米的地方支起帐篷,每天守着,终于拍到了刚刚出壳的雏鹤和内膜上还有血丝的蛋壳。从1997年到2001年,我在这些国家的29个鹤乡拍摄45次,终于拍齐了其余的7个鹤种。”
丹顶鹤是鹤的一种,因其头顶部有红色的肉冠故而得名。作为东亚地区特有的鹤种,丹顶鹤体态优雅、颜色分明,这一鲜明动物特征在泛亚洲区域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美好寓意。
吴绍同生前多次赴东北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拍摄丹顶鹤,他有一段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心得归纳得惟妙惟肖:苇塘是鹤类栖息活动的地方,也是夜间息宿的所在,东北的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了一些地区的苇草是不收割的,以利鹤类生存。苇塘给了摄影者很多美好的构图背景,那种温暖的色调,柔和又多变化的线条,作为鹤的陪衬是绝妙的。和风过处,光亮的穗子微斜,“鹤仙子”凝神注视,静静的闲情中,自在得叫人羡煞。(题图)
凝固飘逸的优雅瞬间
因为拍摄鹤,吴绍同对各种类的鹤开始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他把鹤和飞机进行比较,飞机的着陆动作和骨架构造,大部份是向自然界中的鸟类学来的。鹤属于大型乌,所以着陆姿势和步骤可以看得更清楚。它要降落前,已不再掮动翅膀,只是张大两翼,侧转垂下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以阻挡空气使原来的速度减慢,然后放下腿和双脚,在着陆的一刹那,顺着余速跑上几步,此时才收起双翼,稳定身子,抬头挺胸走上几步,多数还会鸣上二声,用意大概是向同伴们报告它已安全降落。
吴绍同从鹤的生态与生存的角度思考用摄影加以表现,意在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他曾这样描述一张照片:“我认为它们是山区里的小精灵,山坡上的雪,更使他们形影浮凸,在一般鹤飞动作的轻快飘逸之外,更带有一般灵动之气。3月了,云南昭通的山中,尚有降雪,还将山区妆点得一片雪白,在大雪纷飞中的鹤类,毫不为气候所阻,一样往来飞翔,只是食物为雪所覆盖,找起食物来更为费力罢了。幸亏春雪化得快,还不至于影响到它们的生存。”
鹤生动与飘逸的优雅瞬间,在拍摄鹤的镜头中得到无数次凝聚,而环境背景始终选择在鹤的原生地是吴绍同拍摄的基本规则。因此,背景的处理,和背景色彩与鹤之间的协调增加了拍摄的难度。实际拍摄中,并不仅仅是这些困难,有些拍摄地的自然条件极其特殊,比如他曾这样写到:“鹤类所居、所栖之处,均为荒漠沼泽,或峻岭中有水之处,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大山包乡就是后者这样的地方,远离人烟,路又险峻崎岖,然而为了数百只在此地过冬的黑颈鹤,我仍然一头栽进这山窝中,而且一待就十多天。过强的紫外线,把我暴露在外面的皮肤都晒黑了,十天之后,我回到昭通,影友们都吓了一跳,我的脸庞一片乌黑不说,鼻子也脱了皮。像是一个剥開外皮的橘子一样,嘴唇也裂出一条条的伤口,自己照镜子时也惊了一下,‘这个人就是我吗?’难怪当时朋友们会说,我看起来至少老了十岁。也因为每天走山路,一站就是数小时,仅靠山区瑶族人家提供的荞麦、洋芋为主食,白菜、南瓜等副食度日。想找个鸡蛋来补充一下,亦不可得,终因严重营养不良,在到达下一站威宁草海时,体力不支而虚脱晕倒,经送医治疗,五小时之内,打了三大瓶点滴,体力才渐渐恢复过来。”
鸣声宏亮,俾至远方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际,《中国摄影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吴绍同先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大厅,应萨马兰奇主席之邀举办他拍摄的中国鹤摄影展览的新闻。据宫正先生回忆,在当时打给他的电话中清晰感受到吴绍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布展结束即将开幕时,吴绍同通过越洋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幸福心情,由衷高兴能够为祖国申办奥运出一份力,把用多时艰辛拍摄的美丽鹤类和鹤原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摄影作品呈现给世人。
因眼病,吴绍同在2006年后两眼视力急剧下降,无奈转向拍摄身体较大的动物如骆驼,但毕竟年迈,无法在沙漠中追上骆驼,可又不肯放下相机,遂开始拍摄恐龙化石。2011年,他曾到自贡恐龙博物馆拍摄,可由于身体的原因,后来还是中止了拍摄。他的最后一幅恐龙作品命名《恐龙梦碎》,以此告别。虽然因为眼睛视力衰退而不能摄影了,但是吴绍同仍然心系摄影事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与好友创建赤峰摄影图书馆,藏书超过万册,作为推动摄影文化的新方式,也是对内蒙古多地很多人协助他拍鹤所给予帮助的感恩与回报。
2019年4月11日,吴绍同因肠道疾患所引发的败血症而辞世,享年95岁。多年来,他的“鹤影专题影展”先后在台北、北京、南昌、上海、广州、哈尔滨、齐齐哈尔、赤峰、武汉、昭通等地巡回展出,出版了多部大型画册,为保护鹤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这是两千五百年前的诗歌集《诗经·小雅》中的诗句,述说鹤的鸣声宏亮,可俾至远方。吴绍同的鹤类摄影作品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