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的天乍暖还寒,谁家的春燕早早筑起了新巢。山野之间几树桃花灿烂,春意盎然。汽车沿着蜿蜒的河道缓慢行驶,远处,雪山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佛光初现。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理县,再见理县,仍无法忘怀它耶特别的云——空中漂浮的云朵,山巅环绕的云带,林间缥缈的云雾。尤其是那山巅环绕的云带,神秘而奇妙,仿佛某个仙人的洞府设立在山中,想要一探究竟,却苦于山高路远,只能静静仰望。
桃坪羌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一路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已来到千年古羌寨——桃坪羌寨。最初知晓桃坪羌寨,是源自电影《杀生》。影片中呈现的那个西南边陲神秘而古老的村寨,错综复杂的建筑犹如迷宫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经过搜索,才知道它就在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理县境内。桃坪羌寨分为新寨和旧寨,新寨主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旧寨因其浓厚的羌族文化和神秘的古堡建筑而闻名中外。
新寨于2007年修建,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被全部摧毁,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震后重建的新寨。寨门,由片石砌成,寨门两旁各立一只石狮子,狮子后面立有泰山石敢当头像镇守村寨,木质横楣上挂着一只黑色牛头,令人心生敬畏。羌区分为羊头部落和牛头部落,我们所在的桃坪羌寨属于牛头部落,所以供奉着牛头。寨内游人如织,沿街是农家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腊肉等农副产品,以及羌绣和各种手工制品,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羌寨人家房前屋后种满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两个身着羌族服饰的少女坐在窗边看人来人往,聊着家长里短。
来到桃坪羌寨,自然少不了吃烤全羊、喝咂酒、跳萨朗。舞台中央火塘中燃起的熊熊烈火发出耀眼光芒,身着羌族服装的少男少女围成圆圈绕着火塘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有能歌善舞的游客早已迫不及待地融入到欢快的舞蹈中。舞台一角烤羊肉的炊烟袅袅升起,更添一分朦胧。待到人们歌舞尽兴,便是喝咂酒。咂酒是羌族人的一种自酿酒,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聚饮和招待贵宾时分必不可少的佳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在羌寨,平时也能品尝到咂酒。咂酒一般由德高望重者开坛,揭开红布绸,插上一支细竹管吸饮第一口酒。随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然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羌族人饮咂酒时常以歌助兴,或群体合唱,或一人独唱,一曲终了,另一曲继续,歌声不断。同行的朋友禁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忍不住一展歌喉,待到烤全羊熟后,方才罢休。羊是当地居民散养,肉质紧实,口感鲜嫩。
与新寨不同,旧寨屹立在杂谷脑河岸已逾千年。整个旧寨以古碉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共8个出口,每个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路网之下是连通每家每户的地沟暗流,这些从高山上引流的泉水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用于消防灭火。寨中房屋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羌人尚白,以白为善,白石是诸神的象征,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白石。
站在最高的古碉樓楼台上,眺望远方,天高云淡,杂谷脑河从寨前缓缓流过。两千多年来,这座古羌寨抵御了多少战火,又抵挡了多少文化的冲击,我们无从得知。这些由黄泥和片石堆砌的古老羌寨经历过1933年的茂县叠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正用它的巍然屹立诉说着羌人的智慧。2012年,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桃坪羌寨荣获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成为全国10个当选中国景观村落中的一个亮点。
截止目前,桃坪羌寨所在的桃坪镇共1061户3065人,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是典型的羌族聚居区。全镇现有乡村旅游接待户140户,其中桃坪羌寨新老寨接待户98户,公路沿线42户,旅游从业人员197人,房间总数709间,能同时接待2000人住宿,4500人就餐。旅游产业已成为桃坪镇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6年全镇依托旅游以及经济农作物种植总收入达35152万元,人均纯收入10896元。
“开发一个村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桃坪羌寨的旅游扶贫效应正在形成,并逐步放大。耳边歌声响起,是一位老阿妈在和游人对唱,不知其意,却能感受到其中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浮云牧场高山之巅的脱贫奔康新气象
在距离桃坪羌寨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这是一条山路,车开上去,尘土飞扬,遮住视线,只能缓行。九十九道拐的山路,一边是悬崖,司机师傅凝神屏气,我们也提心吊胆。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雪花飞扬。一路跋山涉水,能在三月目睹白雪纷飞,倒也是一件幸事。终于,在经历了半小时的惊险刺激后,我们来到了浮云牧场。提到牧场,不难想象,大片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然而这西山村的浮云牧场却有别于其它牧场,这里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成群的牛羊。为什么称之为牧场?原来,云才是这里的主角,风云变幻,时时有云,刻刻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这里人们放牧白云,放飞心灵。站在浮云牧场观景台上,望着来时路,零星的几户人家散落在沿路两旁,几匹马在山间悠闲地吃草,一位老者正赶着羊群往山上走,安静、祥和。风起云涌,对面的山,山头在云雾里时隐时现。漫步浮云牧场,残存的几处年代久远的碉楼与现代的玻璃建筑相映成趣,几棵新种的树映衬着山顶的云,仿佛树间开出了云朵。
浮云牧场现有6间独栋别墅和12顶帐篷,据浮云牧场管家刘婧说,现在住房已经预订到今年八月份。理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浮云牧场自2016年8月运营以来,旅游市场火爆,供不应求,已带动当地农户从事涉旅销售收入近200万元,还带动了当地农户自发投入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已有1户从事旅游接待,5户正在新建或改建住房准备旅游接待,还有更多的村民正积极准备投入到旅游接待中来。
“现在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来改建房子,准备做旅游接待。”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树军告诉记者,“2016年10月当地一家农户仅国庆期间在自家门口靠售卖农产品以及餐饮住宿就收入上万元,周边农户从去年国庆到今年春节期间涉旅收入为2万元到5万元不等。” 浮云牧场与西山村村民签订了用工合同,招聘当地村民至公司一线岗位,其公司员3240%为西山村人,其中有5人为贫困人员。此外,浮云牧场还根据市场需求,与西山村31户农家(16户贫困户、15户脱贫户)签订了为期4年的农特产品采购协议,协议规定采购价高于当年市场价的10%,最大限度保证贫困户利益,该采购协议确保31户人均年收入至少在3500元以上。
杨树军说:“2015年西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去年脱贫15户,今年要脱贫14户,明年将实现全部脱贫。”
2016年,西山村贫困户余文正一家依托浮云牧场发展旅游,通过自家经营的黄幺妹农家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预计今年就能脱贫了。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余文正感叹道:“以前种些大白菜和土豆,背到山下卖,(交通)不方便,又卖不了多少钱,收入不稳定,一年也就一万多元。”余文正一家四口,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在经营农家乐之前只能依靠售卖农副产品的微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现在好了,我家搞起了农家乐,从去年国庆到现在毛利润有五六万元。”余文正兴奋地说道,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逐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浮云牧场将进一步完善彰显浓郁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导游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浮云牧场二期工程也将全面铺开,将新增6座独栋别墅,12个星空房,升级改造10个帐蓬,提档升级餐厅,新建咖啡吧和互动娱乐设施,重点培育北上广以及成渝几个大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游客消费群体。
理县县长王世伟告诉记者,未来,理县将打造西山村院子村交通环线,不仅解决目前的交通拥堵问题,还能借助浮云牧场的旅游发展势头带动院子村经济发展,一举两得。
山间几只山羊慢悠悠地在残破的羌碉旁踱着步,山顶上供奉白石的白石寺静静地伫立,等待来人的探寻,若是有时间,花上一两个小时从浮云牧场攀登上去,想必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孟屯河谷沟谷深处迈出的旅游致富步伐
车辆沿着一条小溪驶进一条小路,干涸的河床,裸露的沙石。不时见到几个盛装打扮的藏族村民走在大路上,司机师傅说是当地一户人家娶亲,她们前去吃酒祝贺。一路前行,偶然见一座白塔在沟谷深处,经幡飘扬。行到水穷处,便是到了孟屯河谷——一个被称为“露营者的天堂”的地方。天刚下过雨,一层薄雾升起,笼罩在红黄相间的层林之间,如梦如幻。
车停在一家名为次仁世家的农家乐门前,女主人杨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杨瑞是遂宁人,刚嫁来木尼村刮托寨时十分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由于这里是孟屯河谷最深处的一个寨子,交通不便,生活清贫。她们一家五口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大白菜和挖中药材为生,忙碌一年收入仅四五万元。在大白菜盛产时期,卖一亩大白菜的钱还不够运输费用,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5·12”地震后,经过灾后重建,这里的路修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孟屯河谷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前来休闲、避暑、露营。杨瑞一家看到了商机,在2014年搞起了旅游接待,2016年扩建农家乐,达到标准间17间。“平均每周有两天客房能住满。”杨瑞告诉记者,从2016年5月至今,她家仅旅游收入就达四五万元。如今,杨瑞家生活十分幸福,全家其乐融融。
在木尼村刮托寨像杨瑞一家依托当地美景发展旅游的不少。全寨22户102人中有16户在做旅游接待。2016年,刮托寨人均年收入达13198元。同寨的张文碧一家六口,有三个孩子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2014年张文碧一家因两个孩子上大学,不堪承受学费的重压而沦为贫困户。政府相关部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拨发一个学生一年7000元的教育扶持专项资金给张文碧家,以解其燃眉之急。2015年张文碧一家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搞起了旅游接待,同年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流转金额以及在流转土地上务工的费用。在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后,2016年,张文碧一家终于脱贫了。
自孟屯河谷乡村旅游景区打造以来,木尼村迈出了旅游致富的步子,收效良好。但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往往带来环境问题,杨瑞说:“有一些人家在景区内私自乱搭乱建,产生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严重影响了孟屯河谷的环境。我们希望有钱大家一起赚,不要把环境破坏掉了,而影响到整个孟屯河谷的旅游业发展。”上孟乡党委副书记谢勇针对这一问题说:“目前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严禁村民及游客私自乱搭乱建,同时也在修建完善垃圾处理池,相信在全乡人的齐心协力下会打造一个规范化的孟屯河谷景区。”
目前,理县正着力开发建设孟屯河谷景区。孟屯河谷户外体验休闲区建设项目由四川利景源置业有限公司投资修建,选址上孟乡,总投资8.2亿元,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孟屯河谷自然风景区建设,现已投资5000万元启动一期景点道路、步游道、观景点、景观亭廊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响应坚持以连沟连片扶贫开发带动整体全面脱贫,深入推进“2+9”区域扶贫,上孟乡采取“大片带小片、小片带贫困村”的模式,以桑登寺、高橋沟、木厂沟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带动下孟乡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孟屯河谷的旅游发展。
春天总是寓意着新的开始和新的气象,2017年是理县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县将实现20个贫困村退出,1192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摘帽”。为此理县以全域旅游提升工程为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游、文化游、康养游,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同步推进特色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建设,以创建毕棚沟、桃坪羌寨·甘堡藏寨两个5A级景区为引领,以打造古尔沟温泉小镇、米亚罗自然风景区、孟屯河谷三个4A级景区为支撑,以西山浮云牧场、南沟浮云森林等一批乡村旅游微景点为基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5亿元以上。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上下求索,方得始终。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理县,再见理县,仍无法忘怀它耶特别的云——空中漂浮的云朵,山巅环绕的云带,林间缥缈的云雾。尤其是那山巅环绕的云带,神秘而奇妙,仿佛某个仙人的洞府设立在山中,想要一探究竟,却苦于山高路远,只能静静仰望。
桃坪羌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一路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已来到千年古羌寨——桃坪羌寨。最初知晓桃坪羌寨,是源自电影《杀生》。影片中呈现的那个西南边陲神秘而古老的村寨,错综复杂的建筑犹如迷宫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经过搜索,才知道它就在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理县境内。桃坪羌寨分为新寨和旧寨,新寨主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旧寨因其浓厚的羌族文化和神秘的古堡建筑而闻名中外。
新寨于2007年修建,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被全部摧毁,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震后重建的新寨。寨门,由片石砌成,寨门两旁各立一只石狮子,狮子后面立有泰山石敢当头像镇守村寨,木质横楣上挂着一只黑色牛头,令人心生敬畏。羌区分为羊头部落和牛头部落,我们所在的桃坪羌寨属于牛头部落,所以供奉着牛头。寨内游人如织,沿街是农家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腊肉等农副产品,以及羌绣和各种手工制品,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羌寨人家房前屋后种满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两个身着羌族服饰的少女坐在窗边看人来人往,聊着家长里短。
来到桃坪羌寨,自然少不了吃烤全羊、喝咂酒、跳萨朗。舞台中央火塘中燃起的熊熊烈火发出耀眼光芒,身着羌族服装的少男少女围成圆圈绕着火塘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有能歌善舞的游客早已迫不及待地融入到欢快的舞蹈中。舞台一角烤羊肉的炊烟袅袅升起,更添一分朦胧。待到人们歌舞尽兴,便是喝咂酒。咂酒是羌族人的一种自酿酒,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聚饮和招待贵宾时分必不可少的佳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在羌寨,平时也能品尝到咂酒。咂酒一般由德高望重者开坛,揭开红布绸,插上一支细竹管吸饮第一口酒。随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然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羌族人饮咂酒时常以歌助兴,或群体合唱,或一人独唱,一曲终了,另一曲继续,歌声不断。同行的朋友禁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忍不住一展歌喉,待到烤全羊熟后,方才罢休。羊是当地居民散养,肉质紧实,口感鲜嫩。
与新寨不同,旧寨屹立在杂谷脑河岸已逾千年。整个旧寨以古碉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共8个出口,每个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路网之下是连通每家每户的地沟暗流,这些从高山上引流的泉水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用于消防灭火。寨中房屋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羌人尚白,以白为善,白石是诸神的象征,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白石。
站在最高的古碉樓楼台上,眺望远方,天高云淡,杂谷脑河从寨前缓缓流过。两千多年来,这座古羌寨抵御了多少战火,又抵挡了多少文化的冲击,我们无从得知。这些由黄泥和片石堆砌的古老羌寨经历过1933年的茂县叠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正用它的巍然屹立诉说着羌人的智慧。2012年,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桃坪羌寨荣获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成为全国10个当选中国景观村落中的一个亮点。
截止目前,桃坪羌寨所在的桃坪镇共1061户3065人,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是典型的羌族聚居区。全镇现有乡村旅游接待户140户,其中桃坪羌寨新老寨接待户98户,公路沿线42户,旅游从业人员197人,房间总数709间,能同时接待2000人住宿,4500人就餐。旅游产业已成为桃坪镇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6年全镇依托旅游以及经济农作物种植总收入达35152万元,人均纯收入10896元。
“开发一个村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桃坪羌寨的旅游扶贫效应正在形成,并逐步放大。耳边歌声响起,是一位老阿妈在和游人对唱,不知其意,却能感受到其中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浮云牧场高山之巅的脱贫奔康新气象
在距离桃坪羌寨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这是一条山路,车开上去,尘土飞扬,遮住视线,只能缓行。九十九道拐的山路,一边是悬崖,司机师傅凝神屏气,我们也提心吊胆。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雪花飞扬。一路跋山涉水,能在三月目睹白雪纷飞,倒也是一件幸事。终于,在经历了半小时的惊险刺激后,我们来到了浮云牧场。提到牧场,不难想象,大片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然而这西山村的浮云牧场却有别于其它牧场,这里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成群的牛羊。为什么称之为牧场?原来,云才是这里的主角,风云变幻,时时有云,刻刻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这里人们放牧白云,放飞心灵。站在浮云牧场观景台上,望着来时路,零星的几户人家散落在沿路两旁,几匹马在山间悠闲地吃草,一位老者正赶着羊群往山上走,安静、祥和。风起云涌,对面的山,山头在云雾里时隐时现。漫步浮云牧场,残存的几处年代久远的碉楼与现代的玻璃建筑相映成趣,几棵新种的树映衬着山顶的云,仿佛树间开出了云朵。
浮云牧场现有6间独栋别墅和12顶帐篷,据浮云牧场管家刘婧说,现在住房已经预订到今年八月份。理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浮云牧场自2016年8月运营以来,旅游市场火爆,供不应求,已带动当地农户从事涉旅销售收入近200万元,还带动了当地农户自发投入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已有1户从事旅游接待,5户正在新建或改建住房准备旅游接待,还有更多的村民正积极准备投入到旅游接待中来。
“现在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来改建房子,准备做旅游接待。”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树军告诉记者,“2016年10月当地一家农户仅国庆期间在自家门口靠售卖农产品以及餐饮住宿就收入上万元,周边农户从去年国庆到今年春节期间涉旅收入为2万元到5万元不等。” 浮云牧场与西山村村民签订了用工合同,招聘当地村民至公司一线岗位,其公司员3240%为西山村人,其中有5人为贫困人员。此外,浮云牧场还根据市场需求,与西山村31户农家(16户贫困户、15户脱贫户)签订了为期4年的农特产品采购协议,协议规定采购价高于当年市场价的10%,最大限度保证贫困户利益,该采购协议确保31户人均年收入至少在3500元以上。
杨树军说:“2015年西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去年脱贫15户,今年要脱贫14户,明年将实现全部脱贫。”
2016年,西山村贫困户余文正一家依托浮云牧场发展旅游,通过自家经营的黄幺妹农家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预计今年就能脱贫了。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余文正感叹道:“以前种些大白菜和土豆,背到山下卖,(交通)不方便,又卖不了多少钱,收入不稳定,一年也就一万多元。”余文正一家四口,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在经营农家乐之前只能依靠售卖农副产品的微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现在好了,我家搞起了农家乐,从去年国庆到现在毛利润有五六万元。”余文正兴奋地说道,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逐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浮云牧场将进一步完善彰显浓郁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导游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浮云牧场二期工程也将全面铺开,将新增6座独栋别墅,12个星空房,升级改造10个帐蓬,提档升级餐厅,新建咖啡吧和互动娱乐设施,重点培育北上广以及成渝几个大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游客消费群体。
理县县长王世伟告诉记者,未来,理县将打造西山村院子村交通环线,不仅解决目前的交通拥堵问题,还能借助浮云牧场的旅游发展势头带动院子村经济发展,一举两得。
山间几只山羊慢悠悠地在残破的羌碉旁踱着步,山顶上供奉白石的白石寺静静地伫立,等待来人的探寻,若是有时间,花上一两个小时从浮云牧场攀登上去,想必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孟屯河谷沟谷深处迈出的旅游致富步伐
车辆沿着一条小溪驶进一条小路,干涸的河床,裸露的沙石。不时见到几个盛装打扮的藏族村民走在大路上,司机师傅说是当地一户人家娶亲,她们前去吃酒祝贺。一路前行,偶然见一座白塔在沟谷深处,经幡飘扬。行到水穷处,便是到了孟屯河谷——一个被称为“露营者的天堂”的地方。天刚下过雨,一层薄雾升起,笼罩在红黄相间的层林之间,如梦如幻。
车停在一家名为次仁世家的农家乐门前,女主人杨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杨瑞是遂宁人,刚嫁来木尼村刮托寨时十分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由于这里是孟屯河谷最深处的一个寨子,交通不便,生活清贫。她们一家五口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大白菜和挖中药材为生,忙碌一年收入仅四五万元。在大白菜盛产时期,卖一亩大白菜的钱还不够运输费用,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5·12”地震后,经过灾后重建,这里的路修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孟屯河谷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前来休闲、避暑、露营。杨瑞一家看到了商机,在2014年搞起了旅游接待,2016年扩建农家乐,达到标准间17间。“平均每周有两天客房能住满。”杨瑞告诉记者,从2016年5月至今,她家仅旅游收入就达四五万元。如今,杨瑞家生活十分幸福,全家其乐融融。
在木尼村刮托寨像杨瑞一家依托当地美景发展旅游的不少。全寨22户102人中有16户在做旅游接待。2016年,刮托寨人均年收入达13198元。同寨的张文碧一家六口,有三个孩子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2014年张文碧一家因两个孩子上大学,不堪承受学费的重压而沦为贫困户。政府相关部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拨发一个学生一年7000元的教育扶持专项资金给张文碧家,以解其燃眉之急。2015年张文碧一家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搞起了旅游接待,同年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流转金额以及在流转土地上务工的费用。在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后,2016年,张文碧一家终于脱贫了。
自孟屯河谷乡村旅游景区打造以来,木尼村迈出了旅游致富的步子,收效良好。但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往往带来环境问题,杨瑞说:“有一些人家在景区内私自乱搭乱建,产生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严重影响了孟屯河谷的环境。我们希望有钱大家一起赚,不要把环境破坏掉了,而影响到整个孟屯河谷的旅游业发展。”上孟乡党委副书记谢勇针对这一问题说:“目前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严禁村民及游客私自乱搭乱建,同时也在修建完善垃圾处理池,相信在全乡人的齐心协力下会打造一个规范化的孟屯河谷景区。”
目前,理县正着力开发建设孟屯河谷景区。孟屯河谷户外体验休闲区建设项目由四川利景源置业有限公司投资修建,选址上孟乡,总投资8.2亿元,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孟屯河谷自然风景区建设,现已投资5000万元启动一期景点道路、步游道、观景点、景观亭廊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响应坚持以连沟连片扶贫开发带动整体全面脱贫,深入推进“2+9”区域扶贫,上孟乡采取“大片带小片、小片带贫困村”的模式,以桑登寺、高橋沟、木厂沟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带动下孟乡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孟屯河谷的旅游发展。
春天总是寓意着新的开始和新的气象,2017年是理县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县将实现20个贫困村退出,1192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摘帽”。为此理县以全域旅游提升工程为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游、文化游、康养游,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同步推进特色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建设,以创建毕棚沟、桃坪羌寨·甘堡藏寨两个5A级景区为引领,以打造古尔沟温泉小镇、米亚罗自然风景区、孟屯河谷三个4A级景区为支撑,以西山浮云牧场、南沟浮云森林等一批乡村旅游微景点为基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5亿元以上。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上下求索,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