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榜理由】
2009年12月23日,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获颁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项。十余年来,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他领导的新东方教育集团犹如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的一座彩虹之桥,不仅令数以百万计莘莘学子的留学梦想成为现实,更将东方式教育管理的理念成功推向世界。
俞敏洪构筑中国学子 留学的“彩虹桥”
新东方的前世今生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2000年,俞敏洪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的速度渗透进社会。2003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价为22美元,高出发行价15美元约46.7%,俞敏洪也从教书匠一跃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新东方上市,对国内的民办教育行业是巨大的震动。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俞敏洪还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
是商人 也是老师
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不同,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是他的招牌装束。
“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俞敏洪称。他表示,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但是,当越来越多人觉得他更像一个商人的时候,他辩驳道:“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割裂。”
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称俞敏洪为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钱我都不赚”—这份矜持和清高的学者气固然使他在商海中失利过,却更多地彰显了他与新东方在市场上的与众不同。
新东方的别样营销
新东方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融资1亿多美金,按俞敏洪的说法,是想用上市作为一种外力和机制把新东方做得更好、更大。
2006年,新东方市场营销费用达8212万元,占到总收入的10.7%。这样大力度的营销投入,让其他民办培训机构望尘莫及。但是这笔10%的营销费用的使用和效果,俞敏洪并不“认同”。“最初创业的时候,坦率地说没有做过一次报纸广告,也没有做过任何市场活动,学生就自动涌过来了,这是真正的营销到位。”
“我现在最大的营销还是培训学生,让老师真正成为新东方的营销者。”俞敏洪说,因为老师教学的好坏,对新东方的影响最大,所以我特别希望把我们现在10%的营销费用拿出来,通过一种机制把这部分营销费用分配给老师。
新东方的营销向来以小投入大回报见长。 早期创业的故事俞敏洪永远不会忘记。创立于1993年的新东方,最初是在中关村二小的一间平房里,设备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当时以为儿童和成人开办英文培训为主,也提供托福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 当时新东方唯一的营销就是俞敏洪手拎一桶胶水,到处张贴小广告。但是,俞敏洪的教学效果成就了新东方的发展,也是他们最好的营销手段之一。此外,俞敏洪还在使用的一个“免费”营销手段,就是他在全国各地高校的高频率演讲,每年的演讲场次达到三百场以上。老俞对演讲邀请几乎来者不拒,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许主办者卖票和收费。
随着来新东方进行英语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俞敏洪陆续邀请了徐小平、王强等一大批海内外精英人物,组成了新东方的核心团队:徐小平用留学咨询以及提高人生价值、王强用美语思维共同张扬起“新东方精神”。五年前的新东方只拥有3所学校和23个学习中心,而现在的新东方则经营着25所学校和111个学习中心,甚至发展到了海外。
让责任融入企业肌体
新东方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个全球范围的资本平台上,同时也意味着新东方迎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 过去,天性随意达观的俞敏洪,经常用“新东方什么也不是”等调侃的话,来抒发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苦闷。现在,俞敏洪不再敢轻易讲新东方的“坏话”,在新东方向百年老店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品牌、公共关系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也“浮现”在俞敏洪的面前。
作为上市公司,新东方正在思考着手准备社会责任报告。这在国际上,是GE等大公司的“专利”,国内上市企业鲜有尝试。
其实多年来,俞敏洪及其领导的新东方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新东方自创立至今,已在全国举办免费英语培训讲座数千场,听众累计近1000万人次,同时为众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免费培训。新东方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行动,多年来各项捐款捐物总计达数百万元。
尽管新东方每年都捐款建设希望小学,为贫困学生捐款,但在俞敏洪的眼里,简单捐只是肤浅的社会责任。人才的培训、养成学生的开明心态、乐于帮助别人等理念上的灌输,才是深层次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新东方一直强调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捐助,而是综合性的,包括日常事务性的。它意味着企业每做一件事情,对社会都要有正面影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新东方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书写,并不是单纯每年投入多少。俞敏洪说,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引导,是我们不变的社会责任,我们把这些和新东方连在一起,而不是分开。
2009年10月20日,新东方发布第一财季公报,总收入同比上涨26.3%,至1.494亿美元,净利较上年同期增长27.1%。金融危机冲击下,教育产业成为危机中的新亮点。
今天,已经做大的新东方,正从托福考试向综合教育培训方向发展,俞敏洪头上“留学教父”光环显得更加耀眼,也正如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词所说的那样:俞敏洪,一个留级生,他从未留过洋,却创造了一个跨国的团队,用26个字母搭建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胸怀世界,志在东方。
2009年12月23日,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获颁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项。十余年来,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他领导的新东方教育集团犹如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的一座彩虹之桥,不仅令数以百万计莘莘学子的留学梦想成为现实,更将东方式教育管理的理念成功推向世界。
俞敏洪构筑中国学子 留学的“彩虹桥”
新东方的前世今生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2000年,俞敏洪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的速度渗透进社会。2003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价为22美元,高出发行价15美元约46.7%,俞敏洪也从教书匠一跃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新东方上市,对国内的民办教育行业是巨大的震动。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俞敏洪还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
是商人 也是老师
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不同,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是他的招牌装束。
“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俞敏洪称。他表示,那些游历的日记、感受其实可以给员工们带来底气。新东方要做长久,需要一些人文情怀的滋润。 但是,当越来越多人觉得他更像一个商人的时候,他辩驳道:“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割裂。”
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称俞敏洪为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钱我都不赚”—这份矜持和清高的学者气固然使他在商海中失利过,却更多地彰显了他与新东方在市场上的与众不同。
新东方的别样营销
新东方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融资1亿多美金,按俞敏洪的说法,是想用上市作为一种外力和机制把新东方做得更好、更大。
2006年,新东方市场营销费用达8212万元,占到总收入的10.7%。这样大力度的营销投入,让其他民办培训机构望尘莫及。但是这笔10%的营销费用的使用和效果,俞敏洪并不“认同”。“最初创业的时候,坦率地说没有做过一次报纸广告,也没有做过任何市场活动,学生就自动涌过来了,这是真正的营销到位。”
“我现在最大的营销还是培训学生,让老师真正成为新东方的营销者。”俞敏洪说,因为老师教学的好坏,对新东方的影响最大,所以我特别希望把我们现在10%的营销费用拿出来,通过一种机制把这部分营销费用分配给老师。
新东方的营销向来以小投入大回报见长。 早期创业的故事俞敏洪永远不会忘记。创立于1993年的新东方,最初是在中关村二小的一间平房里,设备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当时以为儿童和成人开办英文培训为主,也提供托福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 当时新东方唯一的营销就是俞敏洪手拎一桶胶水,到处张贴小广告。但是,俞敏洪的教学效果成就了新东方的发展,也是他们最好的营销手段之一。此外,俞敏洪还在使用的一个“免费”营销手段,就是他在全国各地高校的高频率演讲,每年的演讲场次达到三百场以上。老俞对演讲邀请几乎来者不拒,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许主办者卖票和收费。
随着来新东方进行英语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俞敏洪陆续邀请了徐小平、王强等一大批海内外精英人物,组成了新东方的核心团队:徐小平用留学咨询以及提高人生价值、王强用美语思维共同张扬起“新东方精神”。五年前的新东方只拥有3所学校和23个学习中心,而现在的新东方则经营着25所学校和111个学习中心,甚至发展到了海外。
让责任融入企业肌体
新东方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个全球范围的资本平台上,同时也意味着新东方迎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 过去,天性随意达观的俞敏洪,经常用“新东方什么也不是”等调侃的话,来抒发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苦闷。现在,俞敏洪不再敢轻易讲新东方的“坏话”,在新东方向百年老店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品牌、公共关系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也“浮现”在俞敏洪的面前。
作为上市公司,新东方正在思考着手准备社会责任报告。这在国际上,是GE等大公司的“专利”,国内上市企业鲜有尝试。
其实多年来,俞敏洪及其领导的新东方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新东方自创立至今,已在全国举办免费英语培训讲座数千场,听众累计近1000万人次,同时为众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免费培训。新东方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行动,多年来各项捐款捐物总计达数百万元。
尽管新东方每年都捐款建设希望小学,为贫困学生捐款,但在俞敏洪的眼里,简单捐只是肤浅的社会责任。人才的培训、养成学生的开明心态、乐于帮助别人等理念上的灌输,才是深层次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新东方一直强调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捐助,而是综合性的,包括日常事务性的。它意味着企业每做一件事情,对社会都要有正面影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新东方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书写,并不是单纯每年投入多少。俞敏洪说,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引导,是我们不变的社会责任,我们把这些和新东方连在一起,而不是分开。
2009年10月20日,新东方发布第一财季公报,总收入同比上涨26.3%,至1.494亿美元,净利较上年同期增长27.1%。金融危机冲击下,教育产业成为危机中的新亮点。
今天,已经做大的新东方,正从托福考试向综合教育培训方向发展,俞敏洪头上“留学教父”光环显得更加耀眼,也正如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词所说的那样:俞敏洪,一个留级生,他从未留过洋,却创造了一个跨国的团队,用26个字母搭建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胸怀世界,志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