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利奇马(1909)与台风摩羯(1814)云特征对比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FY-2H,Aqua,CALIPSO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和GPM(Global Preciptation Measurement)卫星产品,对比同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且路径相似的台风利奇马(1909)和台风摩羯(1814),分析其发展过程中云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以及登陆前台风三维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台风眼区是否可见、台风云系的螺旋明显程度、最强降水中心的形状变化、螺旋雨带区南北侧云顶高度的差异均是台风发展强弱的重要标志.台风发展成熟阶段云顶高度最大位于台风眼附近.台风登陆前,台风越强,单层云占比越高,多层云占比越少;台风越强,光学厚度越大;台风云系类别主要是深对流云和卷云,成分以非定向冰为主;螺旋雨带区云系的云底高度及厚度与台风发展强弱相关;同一通道下高低亮温区的面积、台风的降水类型、三维降水结构中的对流柱长度和数量、垂直方向上的降水率均可作为台风发展强弱的依据.
其他文献
南秦岭构造带发育大规模早中生代花岗质岩体群,它们是研究源区组成和转熔矿物的选择性带入(PAE)对酸性侵入岩成分变化影响的理想对象.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宁陕花岗质岩体群可划分为2个期次:早期以懒板凳岩体(二长花岗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23~220Ma,对应于同碰撞阶段;晚期以胭脂坝和老城岩体(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11~196Ma,对应于后碰撞阶段.所有花岗质岩石样品具有SiO2含量变化大且相对含量高的特点(SiO2>68%),同时Cr、Ni含量较低,这些特征指示了岩浆演化
二道河银铅锌矿为大兴安岭中段最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银铅锌矿的形成与矿区多期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大理岩及细粒花岗闪长岩内.本文对矿区主要岩体及石榴子石矽卡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和石榴子石电子探针分析,获得了绿帘石化细粒花岗闪长岩、绿帘石化细粒闪长岩、花岗斑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6±4.3Ma、213±2.8Ma和128±1.1Ma.二道河矿区石榴石矽卡岩与绿帘石矽卡岩常呈相互穿插关系,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矿物具有重结晶
在矿产地质调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智能矿产地质调查方法,指出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生态系统是与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相关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应用、用户、标准、规范、智能地质调查云平台等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构成的完整系统.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的主要步骤包括:智能数据分析、重点工作区圈定、矿产地质数据采集、重点区野外工作、智能找矿预测等.提出了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结合的找矿预测方法,集成了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特征匹配找矿预测的方法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找矿预测方法.设计和基本实现了智能矿产地质调查云平台的架构与功能.应用特征
内蒙古黄岗梁萤石呈现稀有的红色特征,该颜色萤石全球产量稀少,本文利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对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黄岗梁铁锡矿床中红色萤石的成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黄岗梁萤石样品中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并表现出左倾的富集重稀土特征,其中红色和粉色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出Dy-Tm拱顶式凸起的配分模式,表明其结晶作用发生在成矿流体演化的最后阶段;Y/Ho比值104~197,与热液成因萤石一致,且La/Ho比值为0.027~0.126,具强的负异常,表明了黄岗梁萤石为热液成因;
本文通过金刚石对顶砧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原位模拟了金红石在高温高压下晶体结构及其OH的变化,从而了解俯冲带流体中金红石在地质过程中的行为及作用.实验证明,金红石在压力的作用下经历两次相变,分别为金红石型TiO2结构→斜锆石型TiO2结构(P=23.43GPa)→萤石型TiO2结构(P=34.98GPa),其结构在经历过超深俯冲后、折返过程中则以a-PbO2型TiO2结构稳定存在.并且金红石晶体中的OH红外特征峰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从而显示在加压过程中金红石中OH含量降低,但直至地球深部超过
利用分钟降水资料、FY-4A气象卫星高分辨率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7·20”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精细结构及热动力发展机制进行观测分析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发生在“两高对峙”的鞍型场弱背景下,其主导系统为500 hPa弱低压系统和低层偏东风切变线;极端暴雨主要由水平尺度约300 km呈近乎圆形结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产生,其长时间维持与内部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合并及外围东南侧暖湿区新生单体的持续并入有关;郑州站小时强降水(201.9 mm·h-1)由几乎静止的低质
传声器阵列的位置误差会导致高精度定位应用场景中算法性能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平面传声器阵列位置参数的有源校正方法.在校正声源位置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各阵元间的到达时间差均方误差之和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设计代价函数,根据遗传算法搜索阵列真实位置的全局最优解,从而估计得到传声器阵列的准确位置信息.仿真与半消声室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估计阵列的真实位置信息,其阵列校正误差总体小于基于到达方向与特征空间的校正方法,同时该方法具有鲁棒性强、适用性广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青岛降水现象仪和双偏振雷达观测资料,对北上台风利奇马(1909)和巴威(2008)引发的局地对流性强降水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外围的东南暖湿气流内,受地形或边界层锋区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单体后向传播或原地合并加强造成了局地强降水;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和对数归一化浓度(lgNw)分别为1.89 mm和3.86,与典型台风降水相比平均直径更大、浓度更低,形状参数μ和斜率Λ的μ-Λ关系也有明显不同;随着雨强增强,小雨滴占比下降而中到大雨滴比例明显上升,直径1~4
选取2020年3-9月深圳求雨坛的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探测数据,与同位置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进行对比.通过一定限制条件定量分析引入误差的原因,发现反射率因子ZH和差分反射率ZDR的标定误差和随机误差较大,其中ZH误差变化范围为0.5~4.5 dB,ZDR误差变化范围为0.7~0.2 dB.在上述较大误差影响下,传统模糊逻辑相态识别方法的水凝物相态识别结果不可靠,因此根据不同相态的雷达参量特征范围以及融化层高度建立基本结构为二叉树的决策树相态识别方法.针对上述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分别从水凝物相态识别结果对误
基于Yan Meng风场模型,使用中国近海浮标观测资料,对影响风场模拟的台风最大风速半径Rmax、压力分布常数B、粗糙度z03个参数进行估算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中心最大风速Vmax和台风所处纬度的组合方案对估算Rmax更合理;海面(浮标站)在z0=0.005 m,B=1.0时风速模拟效果较好.选取登陆闽北浙江、北上东海、西进南海、穿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的共19个台风过程进行模拟效果检验发现:当中央气象台发布的Vmax<40 m· s-1时,B=1.0,z0=0.005 m模拟的Vmax接近发布的Vmax,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