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第一女学者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4岁的她,是第一位进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智库研究的中国学者;是布鲁金斯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访问学者;是中国超级民间智库的首批专家。
  当有人问及成功之道时,她笑:思想强大,气场才强大。
  
   思想原来这么有力量
  
  王莉丽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8岁时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系。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做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第一任电视节目主播。
  主持人是个不断往外“掏”的职业,“掏”久了,便会知识贫乏、内心空虚。当了5年的主播后,王莉丽急切地需要补充大量知识,她也隐约感觉到,除了播新闻,自己还能做些别的什么。
  之后,她成为清华园的一名学子,还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记者成立了“中国环境资源网”。一年后,对现实情形颇有感触的王莉丽写了《绿媒体》一书,较深入、全面地总结、分析了中国环保传播的历程、未来。
  这些理念与想法,只是王莉丽基于实情的思考,却不知,书稿送到导师那,马上被推荐给了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曲格平还欣然提笔作序:“以前在国际会议上只谈到中国的环境宣传怎么样,但‘宣传’是一个很负面的概念,带着强加于你的色彩。而‘传播’是交流,‘环保传播’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环境交流中的一个突破。”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Peter Per-due正好在研究中国的环境史和环境政策,知道有了这本书之后,将之作为自己对中国环境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并列入了学生的必读书目!
  从简单的硕士论文到麻省理工必读书目,这样的变化,让王莉丽第一次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原来这么有力量,对这个社会、国家能产生帮助。从此,那颗不安分的种子,更加活跃起来。
  
   踏进华盛顿顶级智囊团
  
  《绿媒体》之后,王莉丽成了积极的思想者,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对未来世界可能有的贡献。她将这一切想法,皆运用到“中国环境资源网”的运营中。虽然是非营利的民间组织,虽然暂时看不出效用,王莉丽却沉浸其中。
  机遇再次垂青这个勤奋的年轻人。2003年9月,王莉丽命运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约翰•桑顿出现了。桑顿是美国高盛集团前全球总裁,也是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董事会主席。这年,他放弃千万年薪,到清华大学做了“一美元教授”(只拿一美元象征性年薪),开始了他的“全球领导力”课程。这个课程的客座讲师包括桑顿自己、基辛格、耶鲁大学历任校长等政界、商界、学界顶级领导者。办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国未来的高端人才。桑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亲自挑选了四十名他认为中国最有希望的优秀青年,而王莉丽,因为其独到的思想、热烈的实干精神,幸运地被选中!
  王莉丽拜在了桑顿名下,大胆地将智库作为研究课题。所谓智库,也叫思想库(Think Tank),是指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持、政策设计的专门部门,被誉为“领导人的外脑”。
  中国的智库包括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但这两者皆有官方背景。王莉丽受桑顿启发,着手研究在民间是否也能成立这么一个机构,并试图寻求中西方智库沟通与借鉴的道路。
  被桑顿卓越智慧激发的学生有很多,但王莉丽是最快将这份潜力付诸实际的人。
  2006年秋,布鲁金斯学会在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布鲁金斯中心,学会会长、美国前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以及学会的几十位董事到清华,参加了中心的成立会议。在交流环节中,王莉丽果敢地站起来,与塔尔•博特进行了一次关于智库的精彩对话。详实的资料、缜密的思维、精确的表述,让在场所有人大为惊讶。
  很快,2007年初,布鲁金斯学会向王莉丽发出访问邀请,王莉丽一脚踏进了华盛顿的顶级智囊团。
  
   有思想才能有气场
  
  当时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是杰弗里•贝德,一位资深中国通,现在是奥巴马的特别顾问、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资深主任。王莉丽刚到布鲁金斯时,他用审视和担心的目光看着她年轻的脸,直率地说:“虽然桑顿说你是他在耶鲁、哈佛、牛津,乃至高盛银行这些大学和机构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年轻人之一,但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不知道你的研究将来会怎样。希望你能用事实证明自己。”
  压力显而易见,却也给了王莉丽执著的动力。她开始了练英语、钻学术、跑采访、泡图书馆的日子,生活异常艰辛,也非常充实。
  一年后,她终于挺直身板,站在了讲台上。2008年12月,她在布鲁金斯做了最后一次学术报告。报告面向三百多名来自华盛顿各个行业的美国精英,主题是非常敏感、容易被西方业界人士挑刺的“中国思想库的发展方向、瓶颈和障碍”。结果,这次会议变成了王莉丽个人专场。同场作报告的共有三名学者,而之后的问答环节,所有问题都冲着她而来。会议结束之后,所有媒体都涌向她,而一直担心她的贝德,则兴奋地跑过来,给了她一个充满认可的拥抱,“你的报告非常非常棒!”
  更大的能量爆发在其后。“美国之音”两次邀她去做节目。一次谈互联网是否促进了中国的言论自由,另一次是谈中美智库的比较。两次话题都很敏感,都是面向全球直播。热线打进来,随时有人来质疑她。
  做中美智库比较时,一些对中国抱有敌意的人在学术上理论不过她,干脆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学术是没有国界的,你怎么可以因为你的国籍而有失偏颇呢?”王莉丽微笑作答:“学术无国界,但学者是有祖国的。我只是说出了中国人应该说的话。”
  因为自己足够强大,再次和那些美国领导人、顶尖业内前辈交流时,一切变得平等。回国前,王莉丽再次就中美智库的区别与贝德探讨,她毫不迟疑地说出迥异观点,并一一解释原因。兴致勃勃交流两个多小时后,贝德竖起了大拇指,“我喜欢你的交流方式,从你们这些年轻人身上,我吸取了很多东西。”
  
   梦想是一个圆而不是直线
  
  结束访问学者生活后,王莉丽回国参与了中国超级民间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核心运作,并成为其首批专家。2010年7月,她又策划了全球智库论坛的运行。她的人生,拥有了让许多同龄女性艳羡的圆满。
  但是,发光永远只是短短的一瞬,所有的故事,背后都冷暖自知。王莉丽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但对完美的要求,她只限于耕耘的过程,而不问输赢的结果。“我的梦想,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围之内百分之百地努力,如果做不成,就当它命中注定,不属于我。”
  王莉丽最初的职业和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所以2000年,她作为北广播音系的毕业生,参加了央视的全国主持人大赛,却没能走到最后。这成了王莉丽人生中一道抹不去的伤。
  2007年,已经离开媒体多年、即将赴美深造的王莉丽,在临行前,内心那份“不甘心”的情绪涌上来,驱使她再次走进了主持人大赛的竞技场。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举动,恩师桑顿问:“莉丽,你的将来不再会是主持人,而是一个推动中国前进的学者。宝贵的时间,可以用到更应该用的地方。”可是,第一次,王莉丽对恩师的建议说了“不”,“我只是希望自己在即将踏上人生另一条航线时,把曾经没有完成的这条航线走完了,走得完美一点。”
  时间给了她睿智与机敏,王莉丽再次登上了7年前的那个舞台。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她依然没能进入三甲。谢幕时,王莉丽眼睛里含满了泪水,捧着丈夫送上来的一大束鲜花,她用一句心里话结束了一个不完美的梦:“我很难过,只是我想,一个人只要心有梦想,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哪怕结果不那么完美,过程就已足够让人生因此而精彩。”
  如今,提起这段过往,王莉丽再没有一丝遗憾:“人生的梦想也罢,成功、目标也罢,都不是直线的。人生的梦想和目标是一个圆。我曾经希望做一个非常成功的记者、主持人,后来我做了环境NGO,做学者,直到现在为止,这三项事业、三个梦想依然还在做,依然不断在这个圆圈里画圆。”
  王莉丽的梦想仍在不断地调试、转换,不断地相互交织。因为,那是一个圆,而不是直线。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赵莹[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还有什么比夏洛克福尔摩斯来到21世纪更让人兴奋的了!    2009年秋天的一个清晨,约翰华生又一次从噩梦中醒来,他又梦回了阿富汗战场。因枪伤被遣送回国,心理医生诊断华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建议他写博客。  2010年1月28日,雷斯垂德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此前四个月伦敦发生的三起死亡事件答记者问。他认为三者系连环自杀,相互间的关联有待调查。他的话立即遭到了三则群发短信的驳斥———“wrong!
期刊
朱德庸第一本纯语录式新书,运用独特的冷幽默语言,对男女爱情、夫妻生活等进行了幽默点评、善意调侃。  精彩锦句:  ●爱情是一种愿望,婚姻是一种期望,之后只是双方互相对望。  ●婚前男人愿意为女人牺牲一切,婚后女人愿意为丈夫牺牲一切。  ●绅士风度是一个穷男人的财富。  ●男人见面,相互交谈;女人碰头,相互打量。  ●当男人深爱一个女人时,他会尽全力表现;当女人深爱一个男人时,她会给他尽全力表现的机
期刊
像许多女孩一样,小时候幻想着当白雪公主,长大后憧憬美好的爱情,还想做最美的新娘。26岁时,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最幸福的那一个。  当然,我的婚姻生活也有波澜起伏的时候。一个人软弱无助、孤独无人相陪的时候,我就会抱怨分居两地的日子太难熬。而性情好的老公总会默默地聆听,甘心做我情绪发泄的垃圾桶,并耐心地宽慰我:在有空的时候可以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充实生活、忘却思念、陶冶情操。  在老公的鼓动下
期刊
总是在这样的季节,在我随手翻起一本书,信手拈过一枚古币,走过一条老街,或者闲闲地看街道两侧的橱窗时,便会自然地想起我在苏州的一位病友来。这让人勾起一段回忆、一种感受、一份心情,也自然而然地想起《莫愁》杂志……  那是2004年夏末秋初,我生病住院,生活起居只能由母亲照顾。躺在病床上,特别渴望能和朋友谈笑风声,在街上大步流星……那时,这些平平常常的事情都变成一种奢望。  病重的那几日,觉得生命就像漫
期刊
古往今来,以山月为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少,大多一咏三叹,委婉沉吟,可谓屡见不鲜。而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所写的诗《山月》,却给人一种清新婉约、洗练隽永、回味无穷的特殊感受,堪称众多山月诗中的佳品。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一开始,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踏着如水般皎洁的月华,来到苍茫的山中,来追寻山里夜空的朗月。“山风拂发,拂颈,拂裸露的肩膀,而月光衣我华裳。”继而,作者的笔轻柔一转,
期刊
想来她离开这个繁杂、喧闹的尘世已十年有余了。  她身材中等、皮肤白皙、温柔似水,是一位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贤妻良母。  在我幼时记忆里,她是一个出色的裁缝,她的巧手总能剪裁出一件件合体的衣服,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那个特长已然成了她的一个副业。相夫教子,平淡宁静成为她生活的主线。  她本是我的姨伯母,和我母亲相处似乎很合拍,后来缘于一次玩笑,我认她当了干妈,于是亲上加亲。她没有女儿,对我非常疼爱
期刊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一提到“西瓜大嫂”陈娟,可谓无不人晓。她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却成就了灌云西瓜第一品牌———王圩牌西瓜。她拥有很多荣誉:连云港市农村优秀人才、灌云县十佳新农民、灌云王圩首届西瓜节擂主等。  她的成功离不开来自于一个农家女身上的韧劲。2006年,由于长时间的下雨,西瓜引发了灰霉病,造成了大量西瓜花穗腐烂、脱落。每家种植西瓜的农户都有不同的损失,陈娟家种植的西瓜也没能幸免,损失近六成。这
期刊
随着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来悄然流行起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太太公关。一些难以达成的协议、遇到瓶颈的合同,在太太们的浅笑软语中,多半迎刃而解;一些难以调合的矛盾,有了太太的温柔公关,气氛会缓和许多。有人戏称,太太公关是决胜职场的秘密武器。  2010年5月12日,武汉市洪山区南湖花园小区一户居民家中发生了一起惨案。一家大型外企的高级经理人与妻子发生激烈口角后,将年仅三个月大的儿子从五楼抛下,婴儿当场死
期刊
扎哈哈迪德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女建筑师。  虽然有人嘲笑她喜怒无常,和时尚界那些穿着雷人的女魔头一样,盛气凌人,有着疯子般火爆的性格;有人讥讽她打着建筑的幌子搞抽象雕塑,很可能让投资人哭都找不到北。然而,她作为一个来自巴格达的女人,长大后,没有去织波斯地毯,而是借由绝顶聪明的想象力,拿到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在建筑界金字塔尖与最优秀的男人平起平坐,这本身,难道不是一则耐人寻味的传奇吗? 
期刊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如同某些爱情    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世上无绝路    有一种感情叫无缘,有一种放弃叫成全。  ———智慧一种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没有无缘无故的风光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  ———有时候,多数不代表一定正确    才华其实就是把聪明用到了与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