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所涉及的一般是中国古典诗词。虽说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层次中最高的一个,但试题所涉及的只是“初步的”鉴赏评价。学生只要研读一定量的作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做题技巧,是可以在诗歌鉴赏题上有所突破的和提高的。
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衫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因此,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二、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就要对一些重要作家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燮等。下面就以杜甫的《悲秋》这首诗为例来谈一谈:“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联系杜甫的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里“云”是“碧云”,“叶”是“黄叶”,“烟”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一个“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更在斜阳外”的“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的意境,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以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为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的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词的真正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而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谈不上诗词鉴赏。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就很难进行鉴赏。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原来她喝了很多酒,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
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衫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因此,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二、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就要对一些重要作家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燮等。下面就以杜甫的《悲秋》这首诗为例来谈一谈:“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联系杜甫的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里“云”是“碧云”,“叶”是“黄叶”,“烟”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一个“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更在斜阳外”的“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的意境,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以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为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的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词的真正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而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谈不上诗词鉴赏。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就很难进行鉴赏。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原来她喝了很多酒,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