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y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49
  摘 要:根据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即高职专科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突出培养基层岗位操作技能;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侧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才结构需求对供给侧提出的要求,该文明确了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同时分析了两者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衔接策略。
  关键词:高职专科 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49-02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1],再结合“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政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应用型本科改革发展提供的深刻启示,充分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业、应用型院校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正在成为新时期大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衔接”也因此成为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在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决定着教育的本质、质量和特色。在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诸多方面,如:培养规格的递承、教育层次的贯通、课程体系的衔接以及评价体系的贯穿中,课程体系衔接才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2]。
  1 课程体系衔接在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中的关键作用
  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相似,同样存在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两大任务。高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把专业建设和结构优化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基础和改革重点。应用型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特别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一线人才和技术服务,属于社会供给侧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智力供给和支持任务也空前繁重。人力资源需求上的变化,为“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提出了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对高等职业教育彰显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了挑战。
  高职专科教育强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侧重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弱化理论知识系统化学习,最终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过度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淡化动手能力培养,致使毕业生上岗实操能力不足。因此,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应充分发挥高职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自身优势,使资源得到互补,结构得到优化,进而实现两者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衔接。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否顺利衔接,两者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是关键。
  2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课程设置重复或存在断层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存在重复、交叉或断层。对于在专科阶段修过的课程到了本科阶段还必须重修[4];对于专科进行整合的课程,到了本科阶段与某些课程存在交叉,甚至断层,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理论知识结构不系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不明显。
  2.2 课程标准相互独立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课程标准处于“校本”课程标准状态,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过于空、大、虚,没有具体细化的目标,并缺乏深刻推敲和权威论证,导致授课目标实现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理解、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 两个阶段相互独立的课程标准,使得课程体系的衔接存在障碍。
  2.3 教材建设不配套
  目前,大部分高职教材都以完整的学科体系进行编写,而并非以典型工作岗位所需“适用、够用”的专业理论、专项技能、综合能力所需知识进行建设,因而导致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不配套、与课程体系不衔接、与岗位技能不吻合。
  2.4 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矛盾
  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特色办学、创新培养成为其兴校之根本。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使专本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可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宏观统筹,但这或许与专业特色建设存在矛盾。
  3 实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
  3.1 课程体系模块化,实现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体系模块化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问题。按照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课程设计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模块,并明确规定高职专科阶段和应用型本科阶段的必讲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等,以确保到了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与专科不重复、不交叉、不断层,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精准衔接。
  3.2 课程标准统一化,保障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是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应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力量,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确保统一化的课程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可操作性,这不仅为同阶段院校间切磋搭建平台,也为不同阶段院校间宏观规划、统一协调提供依据,进而保障课程体系横向可比较,纵向可衔接。
  3.3 教材建设双元化,完善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教材建设,应采取国家统筹规划和学校开发相结合的双元化方式,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理论性、指导性和方法性等内容国家统筹编写,而受区域性等因素影响的案例、数据、规范和指标等内容按提纲要求鼓励学校开发,这不仅确保了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教材使用受地域性限制,更完善了专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3.4 学校特色协调化,创新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特色往往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如侧重培养某项通用技能或专业技能等。要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衔接,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均需对与专业课程体系有关的特色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衔接的基础条件;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课程体系“千篇一律”的局面,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创新课程体系的制定,进而创新专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
  [2] 孙阳.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8-9.
  [3]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
  [4] 陈玲玉.基于“四阶段三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J].成人教育,2015(1):75-77.
其他文献
多穗高粱是唐山专区抚宁县的一种高产作物,全县今年共种多穗高粱7,000多亩,一般生长良好,平均每亩能产高粱500多斤。特别是王各庄乡东升农业社,共有1,993亩多穗高粱,平均亩产
期刊
目的:探讨冷冻与CO2超脉冲激光在皮肤疣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皮肤疣患者,分为观察组(CO2超脉冲激光治疗)和对照组(
田野作业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进行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但是,与其他学科的田野作业相比,民俗学的田野作业缺乏一种反思的品格,需要对田野本身、调查者、真实性等
《国语》是研究战国中期齐鲁地区汉语语法的重要资料。对《国语》的范围副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揭示《国语》的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范围指向(语义指向)。
人们经常在因特网中利用搜索引擎或其它方式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文章介绍了主要且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文字信息检索、图片信息检索、音乐信息检索、视频信息检索和人肉搜索.
摘 要:隨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云计算、CDN、OpenFlow等新型互联网结构被大力发展,当今臃肿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因此,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被广泛研究。新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可以在现今的以IP为核心的体系结构上进行改造,也可以颠覆旧观念,以革命式的发展方式设计一种完全独立于当今网络的体系结构,可能是上述两者的结合体。因此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
摘 要:教育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高等教育而言,更是教育中的重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该文将教务管理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课标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等;最后,根据上述内容,列出了相应的系统E-R图。希望可以在教务信息管理中,突出传统模式的弊端,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教务管理 系统设计 实施 研究  中图分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务实地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及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地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