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写意人物画背景中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402771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有一种倾向令人担忧:片面追求人物形象的设计、面部的刻画和服饰的精雕细琢,忽视背景的描写,或是简单用制作方法做以渲染,使写意人物画背景的设计和描写越趋简单,导致画面的韵味和意趣不断丢失。本文旨在通过将写意人物画背景中的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单独提出来,进而对先前成功的实践者的经验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和研究,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背景;山水画法度;花鸟画法度
  中国画家多注重法度和觉悟的追求,使自己达到圆融通达的境界,创作出不拘一格的绘画作品。在现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有一种倾向令人担忧:片面追求人物形象的设计、面部的刻画和服饰的精雕细琢,忽视背景的描写,或是简单用制作方法做以渲染,使写意人物画背景的设计和描写越趋简单,导致画面的韵味和意趣不断丢失。这个发展趋势在国画教学中尤为明显:课堂上注重人物写生,花鸟画和山水画训练不足,创作中背景处理就显得极不协调。如果不注重背景物象塑造的训练,容易让学生偏匿一科,不能在创作中融会贯通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各种技法,达到相互滋养和触类旁通效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画家和画科的发展。本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将写意人物画背景中的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单独提出来,进而对先前成功的实践者的经验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和研究,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
  在写意人物画背景中,从表现的内容来归纳,主要涵盖山水和花鸟两大类,如果把表现技法上升到法度的层面,便可概括为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是在山水画和花鸟画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法度,山水画法度包含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法,侧重对风景、空间、质感等的描述,花鸟画法度则是花鸟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法总结,侧重对动物、植物以及杂物的表现。写意人物画背景中的山水和花鸟的内容,在表现方式上已经不同于花鸟画和山水画的表现,由于表现主题的转变,它们既保持着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基本特性,又要服务于人物形象,与主体人物形象刻画纹丝相扣,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这要求画家根据画面立意对它们有所取舍,进行再创造。
  一、背景营造在写意人物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背景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所表现的内容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空间、足迹、环境,背景形象表现和刻画的目的是为人物形象服务,起到铺垫、映衬、烘托、强化、补充和解释等作用。因所占画面面积大小不同,某种程度上也会奠定作品基调,确定作品表现的方式、节奏和情趣,丰富画面内容。在创作实践中,背景又是容易着墨之处,很多画家常从背景入手,逐渐到人物形象刻画,再根据画面时时增补,笔墨从生疏到精微,心态从拘谨到放松,相辅相成,一气呵成。
  (二)通过人物和背景的处理,营造画面意境,来传递画家的情感和意图,达到情理交融,寄情于景的效果。人物画贵在“传情达意”,通过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完美结合,画面背景为人物的传情达意设定空间,通过“以意取象”取舍背景物象,明示或暗示主体人物生活环境,所思所想,所忧所喜,从侧面传递主体人物的信息,引人入胜,产生意犹未尽的审美效果。
  (三)丰富画面的表现层次,拓展表现空间,技法上相互借鉴,多角度多方位塑造艺术形象。在作品构思中,背景设计同人物形象的服饰设计、动作设计等一样,是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需要通篇考虑画面因素。
  二、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在写意人物画中对主体人物形象表现的作用
  (一)将山水、花鸟两种法度直接用到人物形象塑造中
  在现代写意人物画人物形象刻画中,表现手段越来越复杂化,杂糅山水和花鸟各种技法,山水、花鸟、人物三个题材的专属领域的技法特点因为相互借用已经不太明显,三者在一个画面中进行互补创作以丰富画面的厚度的趋势已经形成。
  1.山水画法度在写意人物画表现中的应用
  将山水技法直接用到形象塑造和刻画中,追求画面厚度、质感和塑造感,甚至是气氛的营造。突出写意中的真实感的塑造,通过比拟手段,再造艺术形象,形成个人表现技法。周思聪、赵琦、毕建勋、张万臣、梁岩等画家的作品在这方面很具代表性。
  2.花鸟画法度在写意人物画表现中的作用
  花鸟画法度的点、厾、勾、冲、泼、渍等侧重写意表现的内容放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就形成另外一番气象。从艺术感觉上更加轻松愉悦,表现中更加细腻,线条造型内涵丰富,直抒胸臆,突出写意性和趣味性。丁中一、方增先、石奇、刘国辉等画家作品是这方面的代表。
  (二)塑造背景形象,衬托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段的多样化,对于背景形象的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找到适当的形式来反衬和统一画面是需要不断思索和实践的。如同一首乐曲,一幅画一般先定一个基调,在选择搭配中不断选取合适的元素进行组合。很多画家不断在尝试着用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大篇幅营造环境,主题人物形象只在恰当的位置略作简单处理,达到空灵隐约、质朴自然的表现效果。
  三、山水画法度、花鸟画法度塑造的背景形象与主体人物形象表现中技法层面的几点研究
  (一)法度间的借鉴和融合
  中国人物画自形成独立画科以来,山水和花鸟两个题材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补景出现。在人物画发展过程中,花鸟和山水两个题材伴随左右,不分不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漫长的岁月里,三个题材形成独立的画科,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讲,三个科目各有侧重:人物画偏重于描法,近现代写意人物画多揉以写法,注重造型,以传神写照为要旨,专注于情;花鸟画偏重写法,注重笔墨意趣,能怡情,抒胸中逸气,专注于意;山水画多偏重皴法,侧重画面气势和山石质感,通过营造空间达到畅神作用,专注于境。每个独立的题材在其研究深度上不断拓展,使得各自的内涵不断丰富,根据题材表现的对象不同,表现手法上的侧重不同,审美追求也大相径庭。但其连气同枝的渊源使得各独立学科不断拿来姊妹学科的经验、理念和技法来直接创作,达到本画科发展完善的效果。在历史上比较有成就的画家中,很少有人偏匿于一科的,往往一人涉猎多个画科,并在不太擅长的画科中也卓有建树。在国内,对于人物画背景的研究一直以来不乏实践者,特别是有些老画家,诸如张大千、齐白石、陆俨少、石鲁、黄胄等,在此方面做出很多的探索,但也仅见于只言片语,这种探索更多的出于畫家的一种绘画自觉,所谓“知者不言”。   (二)画面要求的统一协调
  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人物形象和背景相得益彰,背景往往交代出来人物的语境,表现技法上也是“一唱一和”,构思写意人物画,或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边角处间作点染,丰富画面空间;或是大篇幅烘染,描绘语境,关键位置以人物点题;或是人物背景所占空间参半,相互衬托。在画面中,背景形象塑造和主题人物形象表现要高度统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表现内容的统一。山水、花鸟和人物各种技法汇集起来,成为一个“武器库”,画家选取合适的“武器”进行组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主题内容上要绝对统一。
  2.表现层次的统一。画面背景描述要统一到画面层次中去,突出主题,形成一幅水墨交响乐。人物形象以重墨塑造的,背景形象就要以淡墨描写;人物形象偏重积墨,背景形象就要考虑以线描写;人物形象以线造型,背景多考虑用大面积墨块衬托,形成画面层次。
  3.笔法运用的统一。某种意义上讲,山水画法度、花鸟画法度和人物画法度都是为了追求某种表现效果独特的用笔用墨技法,归根结底就是笔法和墨法,在作画过程中,毛笔呈现不同的状态,吸收水分和墨的成分比例不同,着纸的力度、速度、方向等不同就會呈现不同的效果。背景处理提供更宽广的笔墨表现空间,在创作实践中,通过阴阳、曲直、俯仰、向背、疏密、枯润、有无、快慢、线面、松紧等对比,突出主题,丰富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花鸟画法度、山水画法度和人物画法度因表现题材的侧重点不同,呈现出来的表现属性也差别很大,放在一幅画中,成为矛盾体,实践中很难协调。三者的统一,在表现上总的来说归结于用笔。构思一幅画,首先要想到的是笔调,是以哪种笔法为主,写法、描法还是皴法?不断实践探索与不同笔法相配的用水、用墨技法。
  4.表现效果的统一。表现效果统一分为语言的统一和风格的统一。好的背景形象的处理与人物形象互彰其美,弥补不足,浑然一体,使主体人物形象刻画的笔墨更轻松,更富韵味。选择山水画法度或花鸟画法度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搭配规律,绘画语言上要形成体系,风格上鲜明完整。
  (三)画面意趣的理性选择
  写意人物画创作,特别是其中的小品画一类,画面更加注重意趣的表达,某种意义上讲,意趣成为高于人物形象刻画之上,统驾画面其他因素的一个标准。人物画“传移摹写”等单纯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不能满足这个标准的要求,需要不断猎奇和创造,从山水画和花鸟画创作实践中较为成熟的技法和内容搬过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山水画法度、花鸟画法度在人物画中同源异体,实践中相互借鉴的几点研究
  (一)山水画临摹创作对写意人物画创作启示
  通过解析经典山水画的布局方法,造型结构,笔墨语言,设色赋彩,弥补写意人物画技法传承的缺失,转化到写意人物画创作中,与人物表现相结合,展示了一个更大的表现空间。
  1.增强画面空间布局意识。山有三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瞭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人物画中背景因素可作为扩展空间的新尝试。在人物形体外的画面空间,既可做平面化的处理,也可远近法推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调和画面笔法、墨法为宜。
  2.借鉴造型规律。以山水画中树法为例,树冠多用墨较重,从上而下,渐次变淡,表现树木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和向上的张力;蟹爪的造型、鹿角规律性的出枝,与树叶的点墨相杂,形成线面结合效果;树丛前后的相互衬托,层层推出,表现出树丛深远幽静。线条与墨块在此形成对比和呼应。这种对比可以直接运用到中国人物画中去,正如写生中着衣人物身体的上身与下身处理上的对比,上身以干、细笔线条刻画,下身则以粗重笔水墨塑造,即可有形体曲度的节奏感,又有上轻下重的实体感,背景也可与人物相呼应,大片烘托。
  3.探求笔墨方法。皴法包含着山石处理的微妙技法,既符合笔墨运用规律,又描绘山石质感,还增添人文情怀。山水画理论丰厚,对笔墨的用法多有论及:“淡、浓、焦、宿、退、埃”和“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山水画中笔踪笔路清晰,层层复加,相互交叉,形成厚重山体。墨色变化由焦、浓墨到淡墨,调子丰富,粗细变化交织丰富。水在此并非洗笔之用,而是作一墨色。“墨分五彩”“丹青隐墨墨隐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山水画是笔墨最完整的汇集,通过研究寻求笔墨法度,是写意人物画最行之有效的借鉴。
  (二)花鸟画临摹创作对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启示
  1.以写取意。人物画在其“造型严谨”的束缚下使得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在情感表达上理性大于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意人物画的“写意”表现和发展空间。在花鸟画临摹中,特别是在“取象方式”和发挥纯粹笔墨语言自由方面,来补充写意人物画“苛执形似,意味枯燥”的不足。
  2.线条的借鉴。大千世界里,大自然的规律、均衡、节奏、疏密、对称、重叠、连续等错综复杂的变化全被沉淀和汇集在线条的律动中,线条源于自然的启示,特别是在花鸟画中,线条经过画家提纯,无论是以线条美的形式创作的什么内容,都是直指人心灵的朴实语言和作者内心思想情感在现实的化身。
  3.画面形式的借鉴。从花鸟画成熟时期的唐代中晚期到宋代花鸟画的大繁荣,至元代文人画成为绘画的主流,再到明清两代写意花鸟画的空前发展,直至近现代国画花鸟画家们的佳作,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画面设计煞费心机,或“丰满华贵”,或“高冷空灵”,或“奇巧逶迤”,或“中正天真”,构图形式多样,像李飒等许多青年画家,将画面构成形式单独研究,做出丰厚的成果。
  (三)山水画法度、花鸟画法度和写意人物画笔墨语言
  “艺术家同样无法传系他见到的东西,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们翻译成他绘画手段的表现形式罢了”(贡布里希语)。“翻译”即转化,在国画里,即转化成笔墨语言。笔墨语言的转换是写意人物画训练的关键,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中笔墨训练的经验可以直接实践在写意人物画中。
  结语
  深入研究写意人物画画面元素之间关系,借鉴山水画和花鸟画创作的经验,有针对性地丰富背景形象的塑造方法,是写意人物画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进一步探索山水画法度和花鸟画法度中与人物形象刻画相契合的表现手段,进而形成技法完备,画面感丰厚的视觉效果,是拓宽现代写意人物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丰富。
  注释:
  *本文为《人物画背景中山水法和花鸟法研究》(立项文件:桂教科研【2015】2号,课题编号:KY2015LX 226)结题论文。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桃花坞、杨柳青年画,历史上并称“南桃北柳”,收录在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其中典型的吉祥元素特征风格,既体现出了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又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更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年画吉祥元素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归纳形成资源库的过程中,运用南北二派年画吉祥元素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进行二次互融创新设计转化,并
中国人民从“温饱型”转向“美食型”,要球主食更加甘美可口,往昔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贡米”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气味芬芳的香米,米皮带有黑、紫、褐、红等色泽的色米,比
会议
那是一个朝霞满天、豪情万丈的早晨,我在长安登基了.听着一片山呼“万岁”之声,我真的有些飘飘然了,忘了今夕何夕,似乎真的成了一国之君,能够呼风唤雨,指点江山,一展男子汉胸
倒伏主要发生在水分充足的高产麦田。由于基础条件较好,小麦生长旺盛,若管理不当易造成群体过大、田间郁蔽,遇风雨即发生倒伏。倒伏越早,危害越重。拔节以后倒伏减产40%~50%,抽
该文评述了有关煤沥青族组分的研究工作。选择武钢中温沥青、氧化沥青、太钢改质沥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溶剂萃取法,将煤沥青分离为BS,BI-QS,QI 三个组份。通过红外、电子显微镜
流浪者rn陈胜树君,我家乡山羊峪河上游陈小岭村人.文革开始时,从北京大学返乡,当时并未毕业.陈君高个,英俊.每每从我村乡道上走过,昂首阔步,老远就能听到其歌声,憨厚而浓重,
提高贵州省甘蔗产量的途径薛云凤(贵州省农业厅农推总站,贵阳550001)甘蔗是贵州省主要糖料作物。1991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6466公顷,比上年减少67公顷,总产量22.8362万吨,比上年增产1.96万吨,增长9.38%。“七五’是贵州
  通过考察添加剂加入量与煤沥青的甲苯不溶物含量、软化点、析焦量以及所得沥青焦的抗氧化性和石墨化活性的关系,探讨了添加剂对煤沥青的改性作用及其对沥青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