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要对“1+X读思达”教学理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髓,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实现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1+x模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过程是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语文素养是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语文教科书的“系刊”更注重课外阅读在开设阅读课程中的延伸,将课外阅读纳入教科书,将课外阅读纳入新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中,且得益于“1+x”教育模式的发展,教师应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教学生不同的实用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跳跃阅读、阅读率、小组阅读等,检索阅读等,相信在多方尝试之下,带给老师们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的新境界。
一、“1+X”多元阅读教学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的要求是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教师的要求是努力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宽,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心灵空间得到扩大,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在一个学期里,教师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语文素养不高。自新课改以后,“海量阅读”“1+X课程”等阅读教学方式兴起,阅读内容集中在课外,完全由学生自行选择,几乎没有与教材直接相关的内容,同时也不能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1+X”多元阅读教学模式,是课文讲解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课外阅读文章成了讲解教材文章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1”指的是部编版教材课文,“X”指的是与教材文章有关联的文章,“1+X”就是一组与教材课文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结构化文章。
二、“1+X”多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阅读议题
议题是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议题不仅是教师组建阅读文本的依据,而且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选择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围绕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来选择,也可以围绕选择的文本来选择。以“课文中的预测”为例,这是笔者在组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单元主题选择的一个主题。因为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预测方法。此外,教材中呈现的三篇文章,都是围绕“预测”来编排的。确定这个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以“预测”为方向,深入分析作者在文本中是如何进行预测的,预测了哪些事情,通过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对预测的理解。
(二)定点发散式阅读
在“1+X”多元教学模式下,“1”是教材文本,具有本体的意思,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一课一得,举一反三,让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在阅读课堂中,“1”可以代表一篇课文,也可以代表一个主题,还能是一个训练点,或者是一个口语交际。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为例,这篇课文改写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生动地记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机智勇敢,还有廉颇的耿直、知错能改。教师可以把人物语言当作“1”,重点抓住课文里蔺相如语言的精妙,然后引入一组语言精彩的文章来指引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彩,让学生能够运用精妙的文字来解决问题;同时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引入一组《史记》里描写将军的文章,引领学生对将军形象进行鉴赏,这也能帮助学生精读《史记》。
(三)重視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1+X”教学策略应用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规章制度、制约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四)读写联动式阅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建构,这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要构建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仅靠教材中的文章。因此,在“X”上要关注读写联动,针对“语言构建”这个点,使得课内和课外阅读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连成一个有深度的读写结合阅读网。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教师可以将“1”看作“景物观察”,并围绕着景物观察,推荐“X”篇文章,如《乡村素描》《取道法国》《密西西比河风光》等,通过多篇文章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引领学生了解景物对比描写法以及异文同景的各种描写方法,进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关于“景物描写”技法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日后的景物写作实践中妙笔生花。
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立足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和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教师可以应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需求,明确议题、组建文本、确定目标、实施教学,使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丰富阅读储备,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39-40+75.
[2]汤淑惠.“1+X”模式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36-237.
[3]唐涛.小学语文“1+X”文本拓展模式及其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1+x模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过程是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语文素养是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语文教科书的“系刊”更注重课外阅读在开设阅读课程中的延伸,将课外阅读纳入教科书,将课外阅读纳入新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中,且得益于“1+x”教育模式的发展,教师应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教学生不同的实用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跳跃阅读、阅读率、小组阅读等,检索阅读等,相信在多方尝试之下,带给老师们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的新境界。
一、“1+X”多元阅读教学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的要求是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教师的要求是努力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宽,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心灵空间得到扩大,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在一个学期里,教师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语文素养不高。自新课改以后,“海量阅读”“1+X课程”等阅读教学方式兴起,阅读内容集中在课外,完全由学生自行选择,几乎没有与教材直接相关的内容,同时也不能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1+X”多元阅读教学模式,是课文讲解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课外阅读文章成了讲解教材文章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1”指的是部编版教材课文,“X”指的是与教材文章有关联的文章,“1+X”就是一组与教材课文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结构化文章。
二、“1+X”多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阅读议题
议题是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议题不仅是教师组建阅读文本的依据,而且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选择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围绕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来选择,也可以围绕选择的文本来选择。以“课文中的预测”为例,这是笔者在组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单元主题选择的一个主题。因为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预测方法。此外,教材中呈现的三篇文章,都是围绕“预测”来编排的。确定这个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以“预测”为方向,深入分析作者在文本中是如何进行预测的,预测了哪些事情,通过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对预测的理解。
(二)定点发散式阅读
在“1+X”多元教学模式下,“1”是教材文本,具有本体的意思,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一课一得,举一反三,让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在阅读课堂中,“1”可以代表一篇课文,也可以代表一个主题,还能是一个训练点,或者是一个口语交际。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为例,这篇课文改写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生动地记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机智勇敢,还有廉颇的耿直、知错能改。教师可以把人物语言当作“1”,重点抓住课文里蔺相如语言的精妙,然后引入一组语言精彩的文章来指引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彩,让学生能够运用精妙的文字来解决问题;同时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引入一组《史记》里描写将军的文章,引领学生对将军形象进行鉴赏,这也能帮助学生精读《史记》。
(三)重視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1+X”教学策略应用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规章制度、制约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四)读写联动式阅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建构,这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要构建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仅靠教材中的文章。因此,在“X”上要关注读写联动,针对“语言构建”这个点,使得课内和课外阅读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连成一个有深度的读写结合阅读网。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教师可以将“1”看作“景物观察”,并围绕着景物观察,推荐“X”篇文章,如《乡村素描》《取道法国》《密西西比河风光》等,通过多篇文章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引领学生了解景物对比描写法以及异文同景的各种描写方法,进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关于“景物描写”技法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日后的景物写作实践中妙笔生花。
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立足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和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教师可以应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需求,明确议题、组建文本、确定目标、实施教学,使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丰富阅读储备,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39-40+75.
[2]汤淑惠.“1+X”模式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36-237.
[3]唐涛.小学语文“1+X”文本拓展模式及其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