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幕府统治作为日本历史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之一,在日本的传播一直以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开展幕府时期日本对基督教的态度转变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幕府时期的日本历史概况的概述,其次是日本幕府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的分析,最后是幕府时期日本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通过这样的逻辑进行阐释,能够让我们从深层次上理解日本基督教的传播以及幕府时期的日本的态度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幕府时期;日本;基督教;态度转变
1幕府时期的日本历史概况
幕府统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幕府作为当时日本的最高的权力机构,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名义上最高权力者是将军,位列天皇之下,但是由于其掌握实权,常常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达到控制朝政的局面。在历史上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时期,幕府统治从镰仓幕府开始到江户幕府结束,一共经历了近700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终于在明治时期实现终结,新成立的明治天皇实行了日本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明治维新,日本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由于日本的在文化以及统治上借鉴了很多中国的制度,使得很多社会生活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影子,从文字到饮食、服饰等等,日本学习中国基本上是全方位的,甚至是政治制度的学习,但是在学习中国的时候,很多的领域并没有发生改变,幕府统治能够实行近700年的时间,和日本的权力垄断以及阶层的固化是分不开的。由于日本没有真正实行中国的一套科举制度和举孝廉的用人模式,导致阶层不能很好的进行流动,中国正是采用了此种模式,实现了在权力上对氏族门阀的制衡,日本由于惧怕较为公平的科举制度对贵族的权力的威胁,日本的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日本的权力实际上还是被贵族所统治,通过血统和姓氏的方法实现了家族式的统治,对权力实现了继承,同时深刻的威胁到了天皇的统治。比较典型的就是藤原氏一脉,这个贵族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活跃了一千年,统治了几乎所有的文官职位。
幕府时期由于军人的地位很高,加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普通的民众生活较为艰苦,日本是一个多岛国家,可用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特殊的地理形势也很容易形成军人争权割据的局面,武士的地位不断上升,基层民众长期处于被打压的地位。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最后一个幕府统治时期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幕府实行更为严苛的朝政,激怒了下层民众,起义和反抗风起云涌,同时对外进行闭关锁国,仅仅通过关口和荷兰和大清帝国少数国家进行通商,唯一的通商口岸是长崎。这个时候的日本和大清帝国采取的对外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都用回避的方式放弃了和外界的接触,同时也丧失了学习外部世界的机会。
由于害怕基督教威胁到日本的统治,日本的幕府统治者严禁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但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影响,出现了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早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这股力量的不断发展,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所形成的商人和原有的武士、大名逐渐形成新的政治利益集团,再加上力量强大的农民同盟,已经具备了实现倒幕运动的群众基础,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再加上变革力量的不断壮大,给幕府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幕府时代宣告终结。
2日本幕府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
早期传入日本的基督教只是天主教,彼时在欧洲的新教改革运动还未出现。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82年7月到达澳门时,日本的教会已有10万基督教徒。最早来日本传教的是耶稣会的修士沙勿略。沙勿略1542年到达印度,五年后去马六甲,因为遭遇了日本人弥次郎,决定同后者赴日本传教。1549年在南洋乘中国船先到鹿儿岛。耶稣会在1570年代,已经在日本丰后、京都、长崎等地建教堂。天正末期(1590年代),信众已经达到30万人。传教的修士们每到一地,首先劝化各地的封建领主,通过他们再劝化其下的农民或市民。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传播在日本找到了比较适宜的传播策略,找到了合适的传教方法,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信教人群,并且发展十分迅猛。
天正年间(1573-1591)是耶稣会在日本发展的时期。当中的将军织田信长和他的后继者丰臣秀吉都大力支持天主教传教士。信长公亡于本能寺之变。天正十五年(1587年)三月,丰臣秀吉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九州之乱。这一年五月八日,秀吉平定了信奉基督教的萨摩藩主岛津义久,对于支持义久的耶稣会传教士极为恼怒,决定驱杀他们,在九州全域禁教。六月十九日发布追放令(日语的追放,也就是驱逐、放逐的意思),将在日传教的耶稣会士流放国外。秀吉本来对基督教略有好感,但在战争中遭遇了基督徒大名的抵抗,又因仇恨同他对手交好的葡萄牙人(他们当然都是天主教徒 )非常仇恨。因此决定禁止基督教传播。秀吉首先将大阪的葡萄牙商人和耶稣会士加以驱逐,对于当信基督教的武士,要求他们弃教。这个迫害行动很快扩大到京都、奈良、伊势等地。他平毁了大阪所有的修道院。在九州,肥前诸多基督教大名被要求弃教,不服从的遭受严厉镇压,当地的教堂都被焚毁或拆除。许多耶稣会士只得撤回到澳门。但仍有部分地方大名悄悄地信奉天主教。这个时候的基督教传播遭遇了较为严厉的禁教,但是远没有达到彻底的禁教的地步,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得到了发展,更多的采取的是地下传播的形式进行基督教的传播。
丰臣秀吉之后,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家康公不信基督教甚仇视基督教。他在庆长十年(1605)给当时在日的葡萄牙使节写信,严厉谴责葡萄牙来的耶稣会士。信中说到他要禁止基督教的理由:“吾邦自古以来称为神国,先祖以来偶像,深为人民敬重,故吾人不能背弃之,……他国之教,严厉禁止……”家康于庆长十七年(1612)及十八年(1613)颁布禁教令和伴天连追放令,平毁他幕府所在的江户(今东京)、京都、长崎等地的教堂,驱逐流放当地的传教士。他的儿子,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为防止传教士来日,將外来船只登录港只设在长崎和平户两处。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禁止外国人长期居住。三代将军家光在位之时,要求基督教徒弃教,并以死刑相威胁,他也鼓励人们告密,凡能检举传教士或基督教徒的一律有赏。为此,幕府禁止外国人进入日本,禁止日本人和外夷之人有任何接触。1633年和1635年,幕府颁布了禁止日本人出国的命令——锁国令。这个时候的基督教的传播基本上就被锁死了,由于自上而下的禁教政策,基督教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禁教政策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有时候会有所松懈。 锁国禁教的政策,时严时宽,一直延续到幕末。幕府认为基督教的传播会消弱它的政治权力,更害怕各地大名因信教而摆脱对幕府的依赖或忠诚。1637年,岛原、天草基督教暴乱以后,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来日。1641年他将原在平户的荷兰商馆迁到长崎的出岛。终于实现了完全锁国。日本的贸易港只剩下长崎,而且只允许荷兰、清国的船只来日贸易。这个时候日本实行的彻底的禁教政策,德川幕府的禁教,杀害了大量无辜的基督徒,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被处死的基督徒人数达十数万人,整个德川幕府的禁教,有专家估计,死难殉教者可能达二三十万之多,彻底的禁教政策的实施为后来基督教徒联合其他底层民众进行联合反抗埋下了伏笔。
3日本幕府时期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
早起的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是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的,由于宗教的特殊属性,宗教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日本的土地上本身就具备包括佛教和神教等众多的宗教形式,加上下层民众的生活较为疾苦,幕府统治的黑暗压迫,民众很容易对宗教产生依赖,实现精神的寄托,因此基督教通过通商口岸以及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很快就在日本扎根发展。早期的基督教传教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教徒发展的也十分迅猛。
由于基督教在教义上宣扬的仁爱,对于安抚民众情绪、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还曾经得到上层势力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将军丰臣秀吉,但是后来由于丰臣秀吉平定了信奉基督教的萨摩藩主岛津义久,对于基督教的信众产生了强烈反感,并且发布命令实现全域禁教,并且对传教士进行驱逐,这一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扩展的其它区域。幕府的后期统治者德川家族建立了江户幕府,德川家康不信奉基督教,甚至是抵触基督教,并且颁布了更为严厉的禁教令,严禁基督教在日本进行传播,同时毁坏大量的宗教设施,驱逐传教人士,不仅禁止外国人进入日本,还严禁日本民众和外国人进行接触,加上相继爆发的基督教徒的暴乱,到了幕府的末期,基本上实现了闭关锁国政策。
从而可以看出,幕府统治者对于基督教传播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幕府的统治者惧怕基督教的传播影响到下层民众和武士对于幕府的忠诚和依赖,再加上一些基督教徒所采取的激烈的对抗形式,不断加剧这种矛盾,使得最终形成完全的禁教政策。同时也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传播和统治者的个人的喜好也是分不开的,如果统治者自身较为信奉基督教,对基督教采取的政策较为宽松,如果统治者自身不信教,则更容易采取严厉的禁教措施。
结论:
通过本文对幕府时期的日本历史概况,日本幕府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日本幕府时期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三个部分内容的研究,能够看出幕府时期日本对基督教的态度转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原因,一个宗教一旦发展到威胁统治者利益的规模就会受到打压,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其次就是宗教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否存在冲突,同样作为外来宗教,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压,这和宗教本身的属性相关,由于佛教基本上不会对幕府的统治产生威胁,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维护幕府统治的稳定,因此同样是外来的宗教也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最后是统治者个人的喜好也会影响到宗教的传播,统治者由于所掌握至高的权力,能够影响到宗教政策,因此统治者的个人对宗教的好恶会深刻的影响到宗教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山口阳一,李剑锋.日本近现代史与基督教[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5):54-62+158.
[2]赵德宇.明治时代日本基督教的悖谬[J].史学集刊,2018(05):87-95.
[3]聂家昕.十九世纪末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围绕罗约翰版朝鲜文《圣经》翻译的讨论[J].文化纵横,2018(03):134-141.
[4]李先明,馬兴才.当前基督教传播中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曲阜及其周边地区的实地调研[J].世界宗教文化,2018(02):60-64.
[5]段世磊.大航海时代日本基督教版书籍中的东西方思想碰撞[J].基督教学术,2016(01):323-342+388.
[6]张永广.近代日本基督教学校与政府关系述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0):97-103+163.
[7]朱家麟. 试论明治时期基督教文化与日本国粹主义的冲突[D].苏州科技学院,2015.
[8]甘德政.19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在海峡殖民地的活动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J].基督教学术,2012(00):261-274+328.
[9]张永广.基督教教育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武士阶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02):226-229.
[10]张永广.社会化与国家化: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发展路径之比较[J].社会科学,2010(10):149-157+191.
[11]神田健次. 日本接受基督教的特色——以无教会运动和民艺运动为中心[A].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Regent College.UBC,2009:11.
[12]张永广. 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徐炳三. 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4]阎钢.日本基督教概述及其状况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23-27+50-202.
作者简介:
张黎阳,女,1997年3月30日出生,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专业方向:亚洲研究。
关键词:幕府时期;日本;基督教;态度转变
1幕府时期的日本历史概况
幕府统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幕府作为当时日本的最高的权力机构,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名义上最高权力者是将军,位列天皇之下,但是由于其掌握实权,常常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达到控制朝政的局面。在历史上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时期,幕府统治从镰仓幕府开始到江户幕府结束,一共经历了近700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终于在明治时期实现终结,新成立的明治天皇实行了日本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明治维新,日本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由于日本的在文化以及统治上借鉴了很多中国的制度,使得很多社会生活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影子,从文字到饮食、服饰等等,日本学习中国基本上是全方位的,甚至是政治制度的学习,但是在学习中国的时候,很多的领域并没有发生改变,幕府统治能够实行近700年的时间,和日本的权力垄断以及阶层的固化是分不开的。由于日本没有真正实行中国的一套科举制度和举孝廉的用人模式,导致阶层不能很好的进行流动,中国正是采用了此种模式,实现了在权力上对氏族门阀的制衡,日本由于惧怕较为公平的科举制度对贵族的权力的威胁,日本的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日本的权力实际上还是被贵族所统治,通过血统和姓氏的方法实现了家族式的统治,对权力实现了继承,同时深刻的威胁到了天皇的统治。比较典型的就是藤原氏一脉,这个贵族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活跃了一千年,统治了几乎所有的文官职位。
幕府时期由于军人的地位很高,加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普通的民众生活较为艰苦,日本是一个多岛国家,可用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特殊的地理形势也很容易形成军人争权割据的局面,武士的地位不断上升,基层民众长期处于被打压的地位。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最后一个幕府统治时期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幕府实行更为严苛的朝政,激怒了下层民众,起义和反抗风起云涌,同时对外进行闭关锁国,仅仅通过关口和荷兰和大清帝国少数国家进行通商,唯一的通商口岸是长崎。这个时候的日本和大清帝国采取的对外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都用回避的方式放弃了和外界的接触,同时也丧失了学习外部世界的机会。
由于害怕基督教威胁到日本的统治,日本的幕府统治者严禁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但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影响,出现了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早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这股力量的不断发展,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所形成的商人和原有的武士、大名逐渐形成新的政治利益集团,再加上力量强大的农民同盟,已经具备了实现倒幕运动的群众基础,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再加上变革力量的不断壮大,给幕府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幕府时代宣告终结。
2日本幕府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
早期传入日本的基督教只是天主教,彼时在欧洲的新教改革运动还未出现。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82年7月到达澳门时,日本的教会已有10万基督教徒。最早来日本传教的是耶稣会的修士沙勿略。沙勿略1542年到达印度,五年后去马六甲,因为遭遇了日本人弥次郎,决定同后者赴日本传教。1549年在南洋乘中国船先到鹿儿岛。耶稣会在1570年代,已经在日本丰后、京都、长崎等地建教堂。天正末期(1590年代),信众已经达到30万人。传教的修士们每到一地,首先劝化各地的封建领主,通过他们再劝化其下的农民或市民。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传播在日本找到了比较适宜的传播策略,找到了合适的传教方法,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信教人群,并且发展十分迅猛。
天正年间(1573-1591)是耶稣会在日本发展的时期。当中的将军织田信长和他的后继者丰臣秀吉都大力支持天主教传教士。信长公亡于本能寺之变。天正十五年(1587年)三月,丰臣秀吉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九州之乱。这一年五月八日,秀吉平定了信奉基督教的萨摩藩主岛津义久,对于支持义久的耶稣会传教士极为恼怒,决定驱杀他们,在九州全域禁教。六月十九日发布追放令(日语的追放,也就是驱逐、放逐的意思),将在日传教的耶稣会士流放国外。秀吉本来对基督教略有好感,但在战争中遭遇了基督徒大名的抵抗,又因仇恨同他对手交好的葡萄牙人(他们当然都是天主教徒 )非常仇恨。因此决定禁止基督教传播。秀吉首先将大阪的葡萄牙商人和耶稣会士加以驱逐,对于当信基督教的武士,要求他们弃教。这个迫害行动很快扩大到京都、奈良、伊势等地。他平毁了大阪所有的修道院。在九州,肥前诸多基督教大名被要求弃教,不服从的遭受严厉镇压,当地的教堂都被焚毁或拆除。许多耶稣会士只得撤回到澳门。但仍有部分地方大名悄悄地信奉天主教。这个时候的基督教传播遭遇了较为严厉的禁教,但是远没有达到彻底的禁教的地步,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得到了发展,更多的采取的是地下传播的形式进行基督教的传播。
丰臣秀吉之后,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家康公不信基督教甚仇视基督教。他在庆长十年(1605)给当时在日的葡萄牙使节写信,严厉谴责葡萄牙来的耶稣会士。信中说到他要禁止基督教的理由:“吾邦自古以来称为神国,先祖以来偶像,深为人民敬重,故吾人不能背弃之,……他国之教,严厉禁止……”家康于庆长十七年(1612)及十八年(1613)颁布禁教令和伴天连追放令,平毁他幕府所在的江户(今东京)、京都、长崎等地的教堂,驱逐流放当地的传教士。他的儿子,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为防止传教士来日,將外来船只登录港只设在长崎和平户两处。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禁止外国人长期居住。三代将军家光在位之时,要求基督教徒弃教,并以死刑相威胁,他也鼓励人们告密,凡能检举传教士或基督教徒的一律有赏。为此,幕府禁止外国人进入日本,禁止日本人和外夷之人有任何接触。1633年和1635年,幕府颁布了禁止日本人出国的命令——锁国令。这个时候的基督教的传播基本上就被锁死了,由于自上而下的禁教政策,基督教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禁教政策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有时候会有所松懈。 锁国禁教的政策,时严时宽,一直延续到幕末。幕府认为基督教的传播会消弱它的政治权力,更害怕各地大名因信教而摆脱对幕府的依赖或忠诚。1637年,岛原、天草基督教暴乱以后,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来日。1641年他将原在平户的荷兰商馆迁到长崎的出岛。终于实现了完全锁国。日本的贸易港只剩下长崎,而且只允许荷兰、清国的船只来日贸易。这个时候日本实行的彻底的禁教政策,德川幕府的禁教,杀害了大量无辜的基督徒,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被处死的基督徒人数达十数万人,整个德川幕府的禁教,有专家估计,死难殉教者可能达二三十万之多,彻底的禁教政策的实施为后来基督教徒联合其他底层民众进行联合反抗埋下了伏笔。
3日本幕府时期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
早起的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是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的,由于宗教的特殊属性,宗教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日本的土地上本身就具备包括佛教和神教等众多的宗教形式,加上下层民众的生活较为疾苦,幕府统治的黑暗压迫,民众很容易对宗教产生依赖,实现精神的寄托,因此基督教通过通商口岸以及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很快就在日本扎根发展。早期的基督教传教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教徒发展的也十分迅猛。
由于基督教在教义上宣扬的仁爱,对于安抚民众情绪、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还曾经得到上层势力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将军丰臣秀吉,但是后来由于丰臣秀吉平定了信奉基督教的萨摩藩主岛津义久,对于基督教的信众产生了强烈反感,并且发布命令实现全域禁教,并且对传教士进行驱逐,这一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扩展的其它区域。幕府的后期统治者德川家族建立了江户幕府,德川家康不信奉基督教,甚至是抵触基督教,并且颁布了更为严厉的禁教令,严禁基督教在日本进行传播,同时毁坏大量的宗教设施,驱逐传教人士,不仅禁止外国人进入日本,还严禁日本民众和外国人进行接触,加上相继爆发的基督教徒的暴乱,到了幕府的末期,基本上实现了闭关锁国政策。
从而可以看出,幕府统治者对于基督教传播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幕府的统治者惧怕基督教的传播影响到下层民众和武士对于幕府的忠诚和依赖,再加上一些基督教徒所采取的激烈的对抗形式,不断加剧这种矛盾,使得最终形成完全的禁教政策。同时也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传播和统治者的个人的喜好也是分不开的,如果统治者自身较为信奉基督教,对基督教采取的政策较为宽松,如果统治者自身不信教,则更容易采取严厉的禁教措施。
结论:
通过本文对幕府时期的日本历史概况,日本幕府时期的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日本幕府时期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三个部分内容的研究,能够看出幕府时期日本对基督教的态度转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原因,一个宗教一旦发展到威胁统治者利益的规模就会受到打压,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其次就是宗教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否存在冲突,同样作为外来宗教,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压,这和宗教本身的属性相关,由于佛教基本上不会对幕府的统治产生威胁,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维护幕府统治的稳定,因此同样是外来的宗教也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最后是统治者个人的喜好也会影响到宗教的传播,统治者由于所掌握至高的权力,能够影响到宗教政策,因此统治者的个人对宗教的好恶会深刻的影响到宗教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山口阳一,李剑锋.日本近现代史与基督教[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5):54-62+158.
[2]赵德宇.明治时代日本基督教的悖谬[J].史学集刊,2018(05):87-95.
[3]聂家昕.十九世纪末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围绕罗约翰版朝鲜文《圣经》翻译的讨论[J].文化纵横,2018(03):134-141.
[4]李先明,馬兴才.当前基督教传播中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曲阜及其周边地区的实地调研[J].世界宗教文化,2018(02):60-64.
[5]段世磊.大航海时代日本基督教版书籍中的东西方思想碰撞[J].基督教学术,2016(01):323-342+388.
[6]张永广.近代日本基督教学校与政府关系述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0):97-103+163.
[7]朱家麟. 试论明治时期基督教文化与日本国粹主义的冲突[D].苏州科技学院,2015.
[8]甘德政.19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在海峡殖民地的活动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J].基督教学术,2012(00):261-274+328.
[9]张永广.基督教教育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武士阶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02):226-229.
[10]张永广.社会化与国家化: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发展路径之比较[J].社会科学,2010(10):149-157+191.
[11]神田健次. 日本接受基督教的特色——以无教会运动和民艺运动为中心[A].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Regent College.UBC,2009:11.
[12]张永广. 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徐炳三. 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4]阎钢.日本基督教概述及其状况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23-27+50-202.
作者简介:
张黎阳,女,1997年3月30日出生,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专业方向:亚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