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明确在CARAH模型指导下施药时间,分别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比较防治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息烽县、修文县开展试验。结果表明,2013—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前期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防效明显下降;在治疗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最好,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关键词:CARAH模型;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时间
中图分类号: S435.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85-04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黔科合成字[2013]5076)。
作者简介:张斌 (1979—),男,江苏句容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E-mal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耿坤,博士,农业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E-mall:[email protected]。贵州省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148~2 900 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已成为贵州省粮食、饲料、菜用、原料及特色经济作物。由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2-5],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危害程度重,一直是贵州马铃薯低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严重阻碍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本地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以及马铃薯品种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国内外有多种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模型,如“标蒙”气候标准等[5-7]。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以下称CARAH模型)由比利时诶诺省农业中心研发,在比利时成功地应用了10多年。进入21世纪后,我国重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国内马铃薯主产省份先后引进运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符合当地晚疫病发生规律[8]。该模型在基于病原菌存在的基础上,采集温湿度数据计算病原菌侵染湿润期,并划分侵染代次,以此为基础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工作。按照CARAH模型防治建议,从第3代第1次开始,每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conce分值预计达3~6分时为最佳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时间,conce分值预计达6~9分时为最佳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时间,直至马铃薯收获。为了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工作,明确在CARAH模型指导施药时间下分别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为CARAH模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2014年分别在贵州省修文县、息烽县多个马铃薯基地按照CARAH模型指导建议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2013年试验地选择息烽县青山乡青山村(点1)、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2个马铃薯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中薯3号;2014年试验地选择在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点1)、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点2)、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点3)3个马铃薯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费乌瑞它,基地基本情况见表1。
1.2试验设计
每个基地试验地距离无线自动气象站不超过100 m,试验设置3个处理(表2),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 120 m2,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药剂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市购,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市购,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3CARAH模型计算方法
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的参数及计算方法见文献[8-9]。
1.4基于CARAH模型防控指导下施药时间
根据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的指导防控参数,从第3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形成开始,每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曲线形成后,最佳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时间为第1次侵染曲线conce分值范围3~6分,最佳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时间为第1次侵染曲线分值范围6~9分,直至试验地马铃薯收获。
1.5调查与计算方法
在每次施治疗性杀菌剂后5 d开展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块田定10点,每点定10株,共查100株,记载发病株数和发病植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记录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明确病情分级标准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参照《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DB52/T 568—2009)[10]执行,计算防效,并运用DMRT法进行比较分析。
防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CK-PT)/CK×100%。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为处理区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CARAH模型指导下施药时间
2013年,试验期间根据CARAH模型统计,点1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40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点2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47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2014年,试验期间根据CARAH模型统计,点1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62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点2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9代45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7次,点3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9代52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7次,具体施药时间见表3。
2.2防治效果
2.3综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在CARAH模型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在前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后期雨水较多时,防控效果一般,尤其侵染湿润期较长时,2013年息烽县青山乡青山村基地,2014年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基地,后期基本上不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3讨论
在CARAH模型指导下,能否矫正防控参数,可在前期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到后期在治疗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既可以节约防治成本,又可以有效延缓病原菌对治疗性杀菌剂的抗性增长,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013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均呈大发生,尤其马铃薯中后期,雨水频繁,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蔓延,试验中后期保护性杀菌剂处理防效一般。如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年份,在CARAH模型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能否取得较好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选用的马铃薯品种为中薯3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属于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如应用抗病品种,在CARAH模型防控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是否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也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建锋,苏跃,焦明姚,等.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J]. 耕作与栽培,2014(5):47-48,52.
[2]杨芮,方治国,詹家绥,等.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贵州和云南的交配型分布与卵孢子生物学特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122-124.
[3]吴石平,何永福,杨学辉,等. 贵州马铃薯病害调查研究[J]. 农学学报,2012,2(6):31-34.
[4]陈春艳,王朝海,白永生,等. 不同稀释倍数代森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106-107.
[5]孙茂林,李树莲,赵永昌,等.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4,30(5):15-19.
[6]曹克强,胡同乐,张凤华,等.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建立[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66-1169.
[7]张志铬,曹克强,张红,等.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和预测预报的研究进展[M]//陈伊里,屈冬玉. 中国马铃薯研究与产业开发.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1-37.
[8]谢开云,车兴壁,Ducatillon C,等.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01,15(2):67-71.
[9]张斌,耿坤,余杰颖,等.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11,25(1):42-46.
[10]DB52/T 568—2009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S]. 2009. 苑智华.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病毒病调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
:189-191.
关键词:CARAH模型;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时间
中图分类号: S435.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85-04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黔科合成字[2013]5076)。
作者简介:张斌 (1979—),男,江苏句容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E-mal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耿坤,博士,农业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E-mall:[email protected]。贵州省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148~2 900 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已成为贵州省粮食、饲料、菜用、原料及特色经济作物。由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2-5],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危害程度重,一直是贵州马铃薯低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严重阻碍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本地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以及马铃薯品种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国内外有多种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模型,如“标蒙”气候标准等[5-7]。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以下称CARAH模型)由比利时诶诺省农业中心研发,在比利时成功地应用了10多年。进入21世纪后,我国重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国内马铃薯主产省份先后引进运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符合当地晚疫病发生规律[8]。该模型在基于病原菌存在的基础上,采集温湿度数据计算病原菌侵染湿润期,并划分侵染代次,以此为基础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工作。按照CARAH模型防治建议,从第3代第1次开始,每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conce分值预计达3~6分时为最佳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时间,conce分值预计达6~9分时为最佳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时间,直至马铃薯收获。为了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工作,明确在CARAH模型指导施药时间下分别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为CARAH模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2014年分别在贵州省修文县、息烽县多个马铃薯基地按照CARAH模型指导建议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2013年试验地选择息烽县青山乡青山村(点1)、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2个马铃薯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中薯3号;2014年试验地选择在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点1)、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点2)、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点3)3个马铃薯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费乌瑞它,基地基本情况见表1。
1.2试验设计
每个基地试验地距离无线自动气象站不超过100 m,试验设置3个处理(表2),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 120 m2,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药剂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市购,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市购,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3CARAH模型计算方法
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的参数及计算方法见文献[8-9]。
1.4基于CARAH模型防控指导下施药时间
根据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的指导防控参数,从第3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形成开始,每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曲线形成后,最佳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时间为第1次侵染曲线conce分值范围3~6分,最佳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时间为第1次侵染曲线分值范围6~9分,直至试验地马铃薯收获。
1.5调查与计算方法
在每次施治疗性杀菌剂后5 d开展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块田定10点,每点定10株,共查100株,记载发病株数和发病植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记录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明确病情分级标准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参照《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DB52/T 568—2009)[10]执行,计算防效,并运用DMRT法进行比较分析。
防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CK-PT)/CK×100%。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为处理区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CARAH模型指导下施药时间
2013年,试验期间根据CARAH模型统计,点1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40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点2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47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2014年,试验期间根据CARAH模型统计,点1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10代62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8次,点2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9代45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7次,点3从出苗至收获期间共生成9代52次侵染,按照CARAH模型指导施药7次,具体施药时间见表3。
2.2防治效果
2.3综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在CARAH模型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在前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后期雨水较多时,防控效果一般,尤其侵染湿润期较长时,2013年息烽县青山乡青山村基地,2014年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基地,后期基本上不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3讨论
在CARAH模型指导下,能否矫正防控参数,可在前期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到后期在治疗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治疗性杀菌剂,既可以节约防治成本,又可以有效延缓病原菌对治疗性杀菌剂的抗性增长,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013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均呈大发生,尤其马铃薯中后期,雨水频繁,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蔓延,试验中后期保护性杀菌剂处理防效一般。如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年份,在CARAH模型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能否取得较好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选用的马铃薯品种为中薯3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属于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如应用抗病品种,在CARAH模型防控指导下,在保护性杀菌剂最佳使用时间内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是否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也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建锋,苏跃,焦明姚,等.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J]. 耕作与栽培,2014(5):47-48,52.
[2]杨芮,方治国,詹家绥,等.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贵州和云南的交配型分布与卵孢子生物学特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122-124.
[3]吴石平,何永福,杨学辉,等. 贵州马铃薯病害调查研究[J]. 农学学报,2012,2(6):31-34.
[4]陈春艳,王朝海,白永生,等. 不同稀释倍数代森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106-107.
[5]孙茂林,李树莲,赵永昌,等.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4,30(5):15-19.
[6]曹克强,胡同乐,张凤华,等.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建立[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66-1169.
[7]张志铬,曹克强,张红,等.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和预测预报的研究进展[M]//陈伊里,屈冬玉. 中国马铃薯研究与产业开发.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1-37.
[8]谢开云,车兴壁,Ducatillon C,等.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01,15(2):67-71.
[9]张斌,耿坤,余杰颖,等.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11,25(1):42-46.
[10]DB52/T 568—2009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S]. 2009. 苑智华.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病毒病调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
: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