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体育教师是体育竞技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活动、体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先决条件就是提高教师内素质在与外在形象的结合。
【关键词】体育老师 综合素质 兴趣 身心发展
一、让学生尊敬的情操
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要对教育事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乐为教育事业奉献,以责任和爱心、执著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而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不称职的。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兼顾学生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健康的成长。
二、有让学生折服的知识
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来丰富我们的内涵。这样的教师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将素质教育彻底贯彻与落实。体育教师应做到下几点:
1.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才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且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与最新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同时还要站在信息发展的最前端,不断的丰富我们学习的内容。
2.具有最新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知识与技能要讲究策略,不论运用何种策略都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选用教材,紧紧围绕教材进行施教,才能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及成果。
3.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当今是多元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路径多样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形人才,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但要拥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素质,在进行教学时,能会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有趣,充满生机。这也是素质教育下对老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具体教学中,落实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接班人。
三、让学生感兴趣,终生受益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兴趣的前提下,强迫学生去学校,只会扼杀学生的天赋。学生再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这门课,才会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持久力,才有热情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来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优化的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终身受益。
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及动作要领的教学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个人的教学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体育课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室外进行的,同时学生也最喜欢被放到室外活动,此时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来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是愉悦的、融洽的、和谐的、轻松的,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真正地实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灵活组织室外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室外的体育实践活动课是也是教学的第二课堂,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主要载体,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课外体育活动实践中,我们要丰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对初中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被列为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蓝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技术。如运球,带球、传球、投篮等一系列运动组合动作。如投篮的学习,在给学生讲解投篮的基本要领后并进行示范,随后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最后在学生间展开比赛,看哪位同学掌握动作要领且能将球投进蓝,将学生分组并进行有奖惩的规则引入活动中,极容易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劲,在比赛时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到位,也很用心,都希望在比赛过程中一显身手,显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四、要有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活动教学不但要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也要增强心理健康。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课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因课制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有好的毅力,不怕吃苦,才能挑战。如耐久跑,这一运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坚强毅力。然而体育课又是一项轻松而愉悦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练习,“玩”的兴致,在一定程度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在体育活动中,不论成败,欢乐与否,都交织着学生感情的变化,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胜不骄,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败不馁。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里抗压力能力。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将体育的教育功能最大化,用心设计各教学的每个环节,将体育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的每一各环节,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中学)
【关键词】体育老师 综合素质 兴趣 身心发展
一、让学生尊敬的情操
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要对教育事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乐为教育事业奉献,以责任和爱心、执著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而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不称职的。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兼顾学生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健康的成长。
二、有让学生折服的知识
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来丰富我们的内涵。这样的教师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将素质教育彻底贯彻与落实。体育教师应做到下几点:
1.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才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且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与最新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同时还要站在信息发展的最前端,不断的丰富我们学习的内容。
2.具有最新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知识与技能要讲究策略,不论运用何种策略都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选用教材,紧紧围绕教材进行施教,才能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及成果。
3.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当今是多元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路径多样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形人才,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但要拥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素质,在进行教学时,能会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有趣,充满生机。这也是素质教育下对老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具体教学中,落实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接班人。
三、让学生感兴趣,终生受益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兴趣的前提下,强迫学生去学校,只会扼杀学生的天赋。学生再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这门课,才会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持久力,才有热情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来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优化的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终身受益。
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及动作要领的教学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个人的教学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体育课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室外进行的,同时学生也最喜欢被放到室外活动,此时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来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是愉悦的、融洽的、和谐的、轻松的,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真正地实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灵活组织室外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室外的体育实践活动课是也是教学的第二课堂,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主要载体,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课外体育活动实践中,我们要丰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对初中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被列为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蓝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技术。如运球,带球、传球、投篮等一系列运动组合动作。如投篮的学习,在给学生讲解投篮的基本要领后并进行示范,随后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最后在学生间展开比赛,看哪位同学掌握动作要领且能将球投进蓝,将学生分组并进行有奖惩的规则引入活动中,极容易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劲,在比赛时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到位,也很用心,都希望在比赛过程中一显身手,显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四、要有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活动教学不但要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也要增强心理健康。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课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因课制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有好的毅力,不怕吃苦,才能挑战。如耐久跑,这一运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坚强毅力。然而体育课又是一项轻松而愉悦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练习,“玩”的兴致,在一定程度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在体育活动中,不论成败,欢乐与否,都交织着学生感情的变化,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胜不骄,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败不馁。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里抗压力能力。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将体育的教育功能最大化,用心设计各教学的每个环节,将体育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的每一各环节,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