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用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接诊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研究组分别是(30.41±3.17)min、(42.58±10.69)min,比对照组(37.25±3.96)min、(60.21±11.57)min短,P<0.05。针对抢救成功率,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转运中用预见性护理,利于抢救效率的提升,及救护车抵达时间的缩短。
关键词:院前急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急危重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97-01
临床上,急危重症十分常见,且具有风险大、病情进展迅速与病死率高等特点,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引起严重后果[1]。特别是在患者转运的过程当中,受多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更易出现不良事件,进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本文选取84名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2020年1月-2021年6月),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用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转院中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接诊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纪在27-76岁之间,平均(49.56±5.73)岁。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纪在26-76岁之间,平均(49.21±5.46)岁。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护理: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开通和异常状况处理等。研究组配合预见性护理:(1)组织急救人员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制定健全的急救中心制度,要求急救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急救器械、物品和药品等进行转变,同时做好急救器械的维护工作。(2)接到急救电话后,正确引导急救人员说出正确且主要的信息,然后迅速作出判断,安排急救人员在5min内出诊。抵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意识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患者存在血氧饱和度低或者呼吸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对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然后再予以其面罩或者鼻导管吸氧等治疗。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为其输注葡萄糖溶液。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骨折或者外伤出血的情况,需对其施以止血包扎和固定治疗。(3)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让其仰卧于平车上,并确保其头部和救护车的车头处在同一个方向上。推动时,要确保车速的稳定。对于呼吸困难者,需适当抬高其床头,同时让患者取半卧位,予以吸氧处理。对于脑部疾病者,需协助其取平卧位,同时将头部偏向一侧,另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的情况,以免因呕吐而出现窒息的情况。对于四肢骨折者,需用支具和夹板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定。(4)转运期间,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与之沟通,并用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告诉患者马上就可以进入医院接受救治。转运后,和接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护理情况和体征等,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皮肤和体征等。
1.3 评价指标
记录2组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统计抢救成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x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抢救情况分析
针对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1。
2.2 抢救成功率分析
针对抢救成功者,研究组41例,占97.62%;对照组35例,占83.33%。研究组比对照组高,X2=7.1583,P<0.05。
3 讨论
对于危急重症病患而言,有效且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显著提升其抢救成功率,但常规护理作为一种被动性的护理模式,能够向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措施,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导致护理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救治效果。
预见性护理乃新兴的护理方法之一,能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出诊,目的在于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救治时间[3]。并且,在急救期间,也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其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以有效控制其病情,减少患者病死几率[4]。此研究,在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在抢救成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用预见性护理,利于救护车抵达时间的缩短,及抢救效率的提升,建議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15):131-132.
[2] 陈燕,陈婷,刘姗萍,等.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58-159.
[3] 袁玲.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3-146.
[4] 苏云,陈晓庆.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21):196-197.
关键词:院前急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急危重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97-01
临床上,急危重症十分常见,且具有风险大、病情进展迅速与病死率高等特点,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引起严重后果[1]。特别是在患者转运的过程当中,受多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更易出现不良事件,进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本文选取84名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2020年1月-2021年6月),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用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转院中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接诊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纪在27-76岁之间,平均(49.56±5.73)岁。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纪在26-76岁之间,平均(49.21±5.46)岁。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护理: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开通和异常状况处理等。研究组配合预见性护理:(1)组织急救人员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制定健全的急救中心制度,要求急救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急救器械、物品和药品等进行转变,同时做好急救器械的维护工作。(2)接到急救电话后,正确引导急救人员说出正确且主要的信息,然后迅速作出判断,安排急救人员在5min内出诊。抵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意识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患者存在血氧饱和度低或者呼吸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对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然后再予以其面罩或者鼻导管吸氧等治疗。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为其输注葡萄糖溶液。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骨折或者外伤出血的情况,需对其施以止血包扎和固定治疗。(3)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让其仰卧于平车上,并确保其头部和救护车的车头处在同一个方向上。推动时,要确保车速的稳定。对于呼吸困难者,需适当抬高其床头,同时让患者取半卧位,予以吸氧处理。对于脑部疾病者,需协助其取平卧位,同时将头部偏向一侧,另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的情况,以免因呕吐而出现窒息的情况。对于四肢骨折者,需用支具和夹板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定。(4)转运期间,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与之沟通,并用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告诉患者马上就可以进入医院接受救治。转运后,和接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护理情况和体征等,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皮肤和体征等。
1.3 评价指标
记录2组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统计抢救成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x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抢救情况分析
针对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1。
2.2 抢救成功率分析
针对抢救成功者,研究组41例,占97.62%;对照组35例,占83.33%。研究组比对照组高,X2=7.1583,P<0.05。
3 讨论
对于危急重症病患而言,有效且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显著提升其抢救成功率,但常规护理作为一种被动性的护理模式,能够向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措施,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导致护理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救治效果。
预见性护理乃新兴的护理方法之一,能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出诊,目的在于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救治时间[3]。并且,在急救期间,也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其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以有效控制其病情,减少患者病死几率[4]。此研究,在救护车抵达时间与抢救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在抢救成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患用预见性护理,利于救护车抵达时间的缩短,及抢救效率的提升,建議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15):131-132.
[2] 陈燕,陈婷,刘姗萍,等.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58-159.
[3] 袁玲.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3-146.
[4] 苏云,陈晓庆.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2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