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前高庄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年龄结构、肉量估算等分析,综合讨论遗址古代环境和古代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为丰富豫北地区龙山时期生业状况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前高庄遗址先民主要的生业活动包括家畜饲养、狞猎和捕捞.家猪饲养是获取肉食资源重要途径,其死亡年龄反映出肉量最优的屠宰规律.狞猎和捕捞活动也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生业活动也反映出当时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的多元化.
【机 构】
: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100013;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0;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前高庄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年龄结构、肉量估算等分析,综合讨论遗址古代环境和古代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为丰富豫北地区龙山时期生业状况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前高庄遗址先民主要的生业活动包括家畜饲养、狞猎和捕捞.家猪饲养是获取肉食资源重要途径,其死亡年龄反映出肉量最优的屠宰规律.狞猎和捕捞活动也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生业活动也反映出当时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的多元化.
其他文献
流向民间 1980年春节前夕,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党委会经过研究和讨论,决定把剩下的7501瓷除留下少数放在所里的陈列馆外,其余部分作为春节福利分给职工,留作纪念。当时全所正式职工约300人,每个职工按抽签方式各得一份,每份约10件左右,其中有的还是白胎瓷器。从此开始,神秘的7501瓷从封存状态流向民间。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趋改善,民间兴起了一股收藏
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流变存在着两种演变途径.一种是作为一种器物形制的演变,即由绿松石龙形器演变为绿松石铜牌饰;另一种是龙图案形态的演变,演变至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骨器上的头部带角、身躯上有菱形纹的龙纹饰.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渊源是石峁皇城台大台基石雕龙,中介是新砦龙纹饰.陶寺彩绘龙与石峁石雕龙、新砦龙纹饰、二里头绿松石龙区别明显,可能分属不同的文化传统,或许与它们之间的年代相隔较久有关.石峁皇城台大台基石护墙的年代不会早于新砦期,不属于夏王朝、夏王室的文化遗存.
近代西方民族分类知识的传入逐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华夷”秩序观.但是在重构中国民族分类体系的过程中,国内学者并非一味信从于西学知识.本文拟以民国时期任乃强康藏民族分类观变化为例,探讨在西学“新知”与传统“旧识”的交织下,以任乃强为代表的“传统”学者如何结合田野经验,从地方视角和本土知识中探索和重构康藏民族分类模式的复杂历程.
英印殖民统治长期重视战略情报获取,在19世纪后期西藏对外封闭和英俄中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印度测量局特别选派一批被称为印度“班智达”的土著情报员对以西藏为中心的中亚地区进行秘密勘察,他们以极小代价为英印政府带回了大量重要情报.“班智达”在藏间谍行为对英印殖民统治有重要实用性,西藏由此被清晰嵌入英印中亚地缘战略布局中.分析印度“班智达”在藏活动这一历史事件,能再现英印殖民机器中的隐蔽环节,也能反映英印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本质和战略设置.
2019年10月,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西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高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外学术机构的70余位藏学界、考古学界和艺术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39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另有20名研究生代表在晚上的青年学术论坛发表了演讲.在为期两天的研讨期间,与会学者围绕高原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献证据、唐蕃古道及其沿线历史、考古与艺术的研究、明清时期的西藏历史研究、藏文文献的新发现及其研究、佛经的汉藏翻译与汉·藏·印文化艺术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
新密打虎亭汉墓壁画保留了大量的汉代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二号墓中男女人物的发髻、发饰、服装、鞋履等,结合文献,对东汉服饰进行探讨.
西周年间始建康城rn相传,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派勇将颛雪东征至金山,于黄花山以南“万步之遥”,筑起一座土城,名曰宁海城.此间的黄花山即今天的大金山岛,当时它尚与陆地相连.之后,颛雪又在宁海城边设置两座关卡,左曰靖江,右曰贾荣.这“一城两关”合称宁海国,它是金山卫地区最早的城堡国家.rn西周时期,周天子姬钊曾巡视东南,登宁海国黄花山观景.自古以来,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文人墨客,登高总是会感慨万千.周天子姬钊在黄花山上也是相似的光景.他望向东南方,那是一片烟波浩瀚的大海,再望向西北方,那里是万里平畴,卧龙江如
1674年,滇西北中甸地区发生了以嘉夏寺为首的噶玛噶举派寺院及其信众反对和硕特蒙古及格鲁派控制的嘉夏寺事件.围绕这一地方性事件,和硕特蒙古、丽江木氏土司等世俗地方势力及噶举派、格鲁派等宗派势力展开了角逐.这一时期滇西北呈现出复杂的政教格局.最终,格鲁派借助和硕特蒙古的军事力量,在这一角逐中取得胜利,格鲁派与噶玛噶举两大宗派长期以来的宗教纷争暂告一段落.同时,这一事件的平息为格鲁派在滇西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针对《酒泉干骨崖》遗留的有关串珠的疑问,笔者选取部分标本做了进一步观察和分析.研究证实所谓“白陶(滑石)珠”应为烧制滑石珠,并混有不少贝珠;统计了一批红玉髓/玛瑙珠的基本信息并介绍了表面细节;进而以材质、工艺为线索,考察了几类串珠的源流,并着重讨论了贝珠.此项研究为考量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西北地区的手工业与物质交流提供了基础.
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由礼部属下“会同四译馆”与军机处一同主持纂修国内外众多民族语言辞书,今统称为《华夷译语》.其中《西番译语》《川番译语》两种均收录藏缅语族语言及方言词语,其卷端题名均为“西番译语”,分类编排体例也基本一致.前者五卷、五册,由四译馆属下西番馆编成,乾隆帝下令以此书为蓝本汇集校正各译语.后者九种、九册,是四川总督策楞等主持,以《西番译语》为蓝本编成,并于乾隆十四年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