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是有情感的,世间的艺术,包括诗歌、音乐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这些价值也让人生更加充满生气。这些从人类的创造奇迹中得来的体验具有强烈的个性。理性从某种方面来说可以理解为特定的个性。文章以西方的绘画为切入点,力图探索绘画中特定的个性,即理性因素和感情,进而分析其绘画作品的特征,借用故事情节来试图探索西方艺术的奥秘所在。
关键词:理性;感性;绘画
一、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与感情
当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通常会谈论的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作者的日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任何一个优秀艺术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可言的,并不是凭空捏造或者任意涂画的。看似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幅绘画或一座雕塑作品,也都是作者经过了头脑运作所表达出来的“特定的个性”。
(一)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理性因素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法”,其数的和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几何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学术各界学派的发展中,理性概念除解决数学问题之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宗教、哲学、神学、艺术学等。这种严谨的理性思维在艺术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出现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上。
《创世纪》这件绘画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5月创作的壁画,历时四年多,现珍藏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创世纪》绘画作品中的《创造亚当》是整幅天顶画中最让人为之震撼的一处,它并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的场景,而是画出了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是双方手指的花火即将触碰的瞬间:上帝从右边天空徐徐飞来,将手指靠近亚当,亚当的手指也相向地朝上帝指去,就像沙漠遇到泉水一样,瞬间将灵魂传递过去。就是这个神奇的瞬间,将人类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的不仅是奇妙感,更多的是敬畏感,是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和谐感。亚当的体格是非常健硕丰满的,符合当时人类理性认识的体格特征。画面背景没有过多修饰,灵魂与肉体的对比、创世的记载全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理性的对比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态度是其绘画严谨性的必要因素,这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权威性。可以看出理性的力量在于其反驳“命题”的能力,而艺术的理性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米开朗基罗从小就生活在意大利,年幼时其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暴躁脾气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怀疑和惧怕。小时候米开朗基罗还曾因偷偷绘画而遭到父亲的毒打等。这些一系列悲惨的遭遇也锻炼了米开朗基罗对绘画的坚定态度和作画风格。也正是幼时的经历,使得米开朗基罗塑造的人物都气度非凡,结实有力,仿佛企图让人从作品中得到一丝安慰。他的作品平静的表象中蕴藏着人物内心的紧张和骚动,并且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和个人的思想矛盾,同时具有悲剧色彩。
二、绘画艺术中的理性创造和艺术审美
(一)雷诺兹肖像画中的理性美
18世纪的英国画家雷诺兹信奉趣味规则,信奉艺术权威的重要性。雷诺兹在第三篇《演讲》中提到:“真正的画家不该以作品描摹的精细美观去取悦人类,而应致力以其理想的崇高促使人类进步。”这样可能会使一些读者认为雷诺兹自负并且惹人讨厌,但是当我们去读他的演讲稿,看他的画,就会马上消除偏见。雷诺兹的绘画规则使得艺术家在强调诗意的创造时,将理性运用得细致入微。
在油画作品《鲍尔斯小姐和她的狗》中,雷诺兹细心地选择背景,力求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肖像画。他要表现出孩子那天真的性格,表现小女孩的可爱温柔和她生动灵活的魅力。委拉斯开兹也表现过一个孩子和狗的肖像画,我们从他的画中很难看出来孩子和狗之间有什么相互喜爱之情,第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动人之处,感情的氛围也没有《鲍尔斯小姐和她的狗》表达得那么充分。委拉斯开兹感兴趣的是他看到的东西的质地和色彩因素。和委拉斯开兹的布局相比,这幅画更加具有精心设计的意思。这也正是雷诺兹所要体现的信奉艺术权威的重要性。雷诺兹从来不肯为了题材有趣而扰乱画面的和谐。
(二)雷诺兹肖像画中的感性美
雷诺兹为了让观者感受到小女孩对她的宠物的喜爱之情,在绘画开始之前用了很多心思,想了很多办法才让小女孩信任他。小女孩把他邀请到家里,让他坐在身边吃饭,他给小女孩讲故事,变魔术,和小女孩玩得非常开心,因此小女孩对他毫无戒备,甚是亲切,把他当作目前最可爱、最信任的人。他和小女孩一起玩游戏,与小女孩产生情感上的接触,这样小女孩便对雷诺兹不再陌生,愿意让雷诺兹对其进行绘画,因而雷诺兹能够立即捕捉到小女孩生动的表情。雷诺兹为了营造氛围精心设计的这一些环节,最后使得小姑娘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无拘无束的,是最令雷诺兹满意的。如果我们从色彩和对小女孩肌肤以及毛茸茸的狗毛的描绘等方面出发,跟委拉斯开兹比较的话,雷诺兹可能稍稍逊色一点,但笔者还是非常喜欢雷诺兹的作品。雷诺兹想表现的是小女孩那天真可爱的性格,想把她的温柔和她的魅力生气十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雷诺兹前面没有做那么多的铺垫,那么小女孩就达不到对他那么熟悉的地步,也就不会有如此生动的表情效果。我们应该辩证地欣赏每一位画家处理的画面,真切地感受画家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雷诺兹的这种创造性方法是当时不太容易被欣赏的,但是放在现在,就很容易被理解。雷诺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三)荷加斯的理性美
英国有一位版画家,他叫荷加斯,他认为艺术要有其特定的目的。用他之前的画来解释就是:绘画作品是要让人们懂得其理性美,懂得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浪子生涯》中描绘的是一位青年从放荡和懒惰直到犯罪和死亡的过程,《残暴四部曲》则表现一个孩子从折磨猫直到成人后的残忍谋杀。他要明明白白地画出来反映社会现状。绘画艺术是通过视觉冲击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把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新型的绘画方式和舞台剧结合在一起,将这两种艺术糅合成被人们认可的艺术。他用自己的绘画方式描绘出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人物“性格”,这是他绘画当中理性美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他的艺术创作中体现的特定的个性。
《浪子生涯》这幅画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社会冲击力,表现了一位青年继承家产后那些有心思的小人便开始不停止地上门阿谀奉承,他从刚开始的踌躇满志,到接受了这些人的阿谀奉承,开始无休止地放肆玩乐。这些景象是画家亲眼目睹并记录,然后回画室加工的。荷加斯通过构图、色彩、设计以及每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画面的理性。这种绘画的理性意味在他心中便是一种“高雅趣味”,所以他尽可能严格地遵循真正的理性规则的制约。
《浪子生涯》中的每个人物和每段故事在荷加斯所讲的故事中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还是有人认为其理性的意义不够深刻。荷加斯的过人之处在于,雖然他对题材有各种不同的思考,但他仍然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他的用笔以及光线和色彩的搭配形式,还有他布置人像方面所显示的高超技艺,都证明了他不失为一位优秀的画家。他的作品构图仔细,色彩具有冲击力,并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他确信自己已经发现了决定美的法则。荷加斯是属于理性时代的人,所以他相信有可以教授的趣味规则,并且终生都在进行一场反对时髦趣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
[2]邵大箴.外国美术简史[M].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7]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丹纳.希腊的雕塑[M].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理性;感性;绘画
一、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与感情
当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通常会谈论的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作者的日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任何一个优秀艺术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可言的,并不是凭空捏造或者任意涂画的。看似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幅绘画或一座雕塑作品,也都是作者经过了头脑运作所表达出来的“特定的个性”。
(一)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理性因素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法”,其数的和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几何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学术各界学派的发展中,理性概念除解决数学问题之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宗教、哲学、神学、艺术学等。这种严谨的理性思维在艺术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出现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上。
《创世纪》这件绘画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5月创作的壁画,历时四年多,现珍藏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创世纪》绘画作品中的《创造亚当》是整幅天顶画中最让人为之震撼的一处,它并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的场景,而是画出了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是双方手指的花火即将触碰的瞬间:上帝从右边天空徐徐飞来,将手指靠近亚当,亚当的手指也相向地朝上帝指去,就像沙漠遇到泉水一样,瞬间将灵魂传递过去。就是这个神奇的瞬间,将人类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的不仅是奇妙感,更多的是敬畏感,是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和谐感。亚当的体格是非常健硕丰满的,符合当时人类理性认识的体格特征。画面背景没有过多修饰,灵魂与肉体的对比、创世的记载全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理性的对比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态度是其绘画严谨性的必要因素,这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权威性。可以看出理性的力量在于其反驳“命题”的能力,而艺术的理性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米开朗基罗从小就生活在意大利,年幼时其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暴躁脾气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怀疑和惧怕。小时候米开朗基罗还曾因偷偷绘画而遭到父亲的毒打等。这些一系列悲惨的遭遇也锻炼了米开朗基罗对绘画的坚定态度和作画风格。也正是幼时的经历,使得米开朗基罗塑造的人物都气度非凡,结实有力,仿佛企图让人从作品中得到一丝安慰。他的作品平静的表象中蕴藏着人物内心的紧张和骚动,并且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和个人的思想矛盾,同时具有悲剧色彩。
二、绘画艺术中的理性创造和艺术审美
(一)雷诺兹肖像画中的理性美
18世纪的英国画家雷诺兹信奉趣味规则,信奉艺术权威的重要性。雷诺兹在第三篇《演讲》中提到:“真正的画家不该以作品描摹的精细美观去取悦人类,而应致力以其理想的崇高促使人类进步。”这样可能会使一些读者认为雷诺兹自负并且惹人讨厌,但是当我们去读他的演讲稿,看他的画,就会马上消除偏见。雷诺兹的绘画规则使得艺术家在强调诗意的创造时,将理性运用得细致入微。
在油画作品《鲍尔斯小姐和她的狗》中,雷诺兹细心地选择背景,力求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肖像画。他要表现出孩子那天真的性格,表现小女孩的可爱温柔和她生动灵活的魅力。委拉斯开兹也表现过一个孩子和狗的肖像画,我们从他的画中很难看出来孩子和狗之间有什么相互喜爱之情,第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动人之处,感情的氛围也没有《鲍尔斯小姐和她的狗》表达得那么充分。委拉斯开兹感兴趣的是他看到的东西的质地和色彩因素。和委拉斯开兹的布局相比,这幅画更加具有精心设计的意思。这也正是雷诺兹所要体现的信奉艺术权威的重要性。雷诺兹从来不肯为了题材有趣而扰乱画面的和谐。
(二)雷诺兹肖像画中的感性美
雷诺兹为了让观者感受到小女孩对她的宠物的喜爱之情,在绘画开始之前用了很多心思,想了很多办法才让小女孩信任他。小女孩把他邀请到家里,让他坐在身边吃饭,他给小女孩讲故事,变魔术,和小女孩玩得非常开心,因此小女孩对他毫无戒备,甚是亲切,把他当作目前最可爱、最信任的人。他和小女孩一起玩游戏,与小女孩产生情感上的接触,这样小女孩便对雷诺兹不再陌生,愿意让雷诺兹对其进行绘画,因而雷诺兹能够立即捕捉到小女孩生动的表情。雷诺兹为了营造氛围精心设计的这一些环节,最后使得小姑娘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无拘无束的,是最令雷诺兹满意的。如果我们从色彩和对小女孩肌肤以及毛茸茸的狗毛的描绘等方面出发,跟委拉斯开兹比较的话,雷诺兹可能稍稍逊色一点,但笔者还是非常喜欢雷诺兹的作品。雷诺兹想表现的是小女孩那天真可爱的性格,想把她的温柔和她的魅力生气十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雷诺兹前面没有做那么多的铺垫,那么小女孩就达不到对他那么熟悉的地步,也就不会有如此生动的表情效果。我们应该辩证地欣赏每一位画家处理的画面,真切地感受画家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雷诺兹的这种创造性方法是当时不太容易被欣赏的,但是放在现在,就很容易被理解。雷诺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三)荷加斯的理性美
英国有一位版画家,他叫荷加斯,他认为艺术要有其特定的目的。用他之前的画来解释就是:绘画作品是要让人们懂得其理性美,懂得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浪子生涯》中描绘的是一位青年从放荡和懒惰直到犯罪和死亡的过程,《残暴四部曲》则表现一个孩子从折磨猫直到成人后的残忍谋杀。他要明明白白地画出来反映社会现状。绘画艺术是通过视觉冲击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把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新型的绘画方式和舞台剧结合在一起,将这两种艺术糅合成被人们认可的艺术。他用自己的绘画方式描绘出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人物“性格”,这是他绘画当中理性美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他的艺术创作中体现的特定的个性。
《浪子生涯》这幅画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社会冲击力,表现了一位青年继承家产后那些有心思的小人便开始不停止地上门阿谀奉承,他从刚开始的踌躇满志,到接受了这些人的阿谀奉承,开始无休止地放肆玩乐。这些景象是画家亲眼目睹并记录,然后回画室加工的。荷加斯通过构图、色彩、设计以及每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画面的理性。这种绘画的理性意味在他心中便是一种“高雅趣味”,所以他尽可能严格地遵循真正的理性规则的制约。
《浪子生涯》中的每个人物和每段故事在荷加斯所讲的故事中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还是有人认为其理性的意义不够深刻。荷加斯的过人之处在于,雖然他对题材有各种不同的思考,但他仍然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他的用笔以及光线和色彩的搭配形式,还有他布置人像方面所显示的高超技艺,都证明了他不失为一位优秀的画家。他的作品构图仔细,色彩具有冲击力,并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他确信自己已经发现了决定美的法则。荷加斯是属于理性时代的人,所以他相信有可以教授的趣味规则,并且终生都在进行一场反对时髦趣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
[2]邵大箴.外国美术简史[M].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7]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丹纳.希腊的雕塑[M].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