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铁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的相关设计标准,重点介绍了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地铁是我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之一,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需尽量优化设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地铁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铁系统能力;服务水平;设计标准
1.相关标准分析
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相对成熟,建立了一系列设计规范和标准,其中包括地铁系统能力方面的标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了简要论述。
1.1列车车厢内乘客站立标准
地铁的客流量较大,尤其是在上下班及节假日等高峰时期,经常出现拥挤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危险事故,为乘客安全保驾护航,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列车车厢內站席面积标准,以此提升地铁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及稳定性。乘客的站立面积应扣除座椅及相关设备所占面积,一般标准为6人/m2。但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日本的标准3人/m2、美国的标准为4人/m2,需提升地铁建设水平。
1.2车辆和列车编组标准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地铁建设,为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早期的地铁设计规范还很简单,缺少车辆与列车编组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铁行业的前进步伐。随着科技发展及认识水平的提升,这一标准逐渐完善,在国家标准中,行车对数为30对/h,运能根据车型不同有所差异。列车与车辆编组应结合城市的基础人口数量制定,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确保该项标准能满足现实需求,以免影响地铁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3行车密度
行车密度是影响地铁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需提高重视程度。在我国现行标准中,列车发车密度在高峰时段应不小于30对/h,高密度运行可大大缓解客流拥堵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部门采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保证了车辆调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应用效果良好。除少数国家外(例如俄罗斯),高峰时期列车运行间隔为150至180秒。合理的行车密度有助于缓解运营压力、保证行车安全,还能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1.4地铁通过能力
地铁的通过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车站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及车站楼梯和通道的通过能力。前者的国家标准为自动扶梯(输送速度为0.65m/s,宽为1m)的通过能力为7300人/h,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地铁部门应严格控制通过人数。车站楼梯和通道的通过能力为2400人/(h·m),但受地段与时间限制,真实的通过能力还需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2.提升地铁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地铁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服务水平对运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地铁部门应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实际问题从图二中列出的四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寻找最高效合理的解决措施。
(1)建立评价体系。目前,地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直接反映地铁行业的服务水平,最常用的是乘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通过线路满意度指标与车站满意度评价两个指标反映客户满意度。线路满意度指标包括线路总体服务、车站客流秩序、工作人员服务、车厢服务环境等,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两项评价指标。
(2)提升售检票服务。自动售票、充值机、进出闸机等设备的运转效率与地铁的运能密切相关,需强化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便捷性,进而全面提升车站的售检票服务水平。另外,保持客流秩序良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可保证购票操作有序进行,工作人员应加强客流引导,在重要时段与地点维持人员秩序。
(3)优化车站环境。车站应保证清洁明亮,地面不存在任何污染物,间隔一段距离便设置可分类的环保垃圾桶,提醒乘客保持环境整洁。完善的通风系统能提升乘客的舒适度,避免站内空气污浊。车站温度应根据季节不同合理控制,并在车厢内提供适当的冷暖气。还需加强车站治安管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乘客及其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并整治车厢内乞讨行为,为大家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4)完善乘客服务指引。乘客服务指引包括导向标识信息、广播系统、乘客资讯系统三个部分,其中导向标识可帮助乘客更顺利的完成乘车操作,还能在意外发生时引导乘客疏散,作用明显。广播系统可发布温馨提示、寻人寻物启事等内容,乘客资讯系统可帮助乘客了解换乘信息、车站周边情况,为乘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3.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在地铁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地铁行业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需予以重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应积极探索实践,进而为我国地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涂子学,张年.基于AHP-FCA的地铁服务水平评价[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67-169.
[2]杨亦慧,李海鹰,蒋熙等.考虑信效度的地铁车站通道服务水平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2):212-218.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地铁系统能力;服务水平;设计标准
1.相关标准分析
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相对成熟,建立了一系列设计规范和标准,其中包括地铁系统能力方面的标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了简要论述。
1.1列车车厢内乘客站立标准
地铁的客流量较大,尤其是在上下班及节假日等高峰时期,经常出现拥挤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危险事故,为乘客安全保驾护航,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列车车厢內站席面积标准,以此提升地铁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及稳定性。乘客的站立面积应扣除座椅及相关设备所占面积,一般标准为6人/m2。但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日本的标准3人/m2、美国的标准为4人/m2,需提升地铁建设水平。
1.2车辆和列车编组标准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地铁建设,为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早期的地铁设计规范还很简单,缺少车辆与列车编组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铁行业的前进步伐。随着科技发展及认识水平的提升,这一标准逐渐完善,在国家标准中,行车对数为30对/h,运能根据车型不同有所差异。列车与车辆编组应结合城市的基础人口数量制定,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确保该项标准能满足现实需求,以免影响地铁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3行车密度
行车密度是影响地铁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需提高重视程度。在我国现行标准中,列车发车密度在高峰时段应不小于30对/h,高密度运行可大大缓解客流拥堵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部门采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保证了车辆调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应用效果良好。除少数国家外(例如俄罗斯),高峰时期列车运行间隔为150至180秒。合理的行车密度有助于缓解运营压力、保证行车安全,还能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1.4地铁通过能力
地铁的通过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车站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及车站楼梯和通道的通过能力。前者的国家标准为自动扶梯(输送速度为0.65m/s,宽为1m)的通过能力为7300人/h,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地铁部门应严格控制通过人数。车站楼梯和通道的通过能力为2400人/(h·m),但受地段与时间限制,真实的通过能力还需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2.提升地铁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地铁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服务水平对运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地铁部门应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实际问题从图二中列出的四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寻找最高效合理的解决措施。
(1)建立评价体系。目前,地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直接反映地铁行业的服务水平,最常用的是乘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通过线路满意度指标与车站满意度评价两个指标反映客户满意度。线路满意度指标包括线路总体服务、车站客流秩序、工作人员服务、车厢服务环境等,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两项评价指标。
(2)提升售检票服务。自动售票、充值机、进出闸机等设备的运转效率与地铁的运能密切相关,需强化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便捷性,进而全面提升车站的售检票服务水平。另外,保持客流秩序良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可保证购票操作有序进行,工作人员应加强客流引导,在重要时段与地点维持人员秩序。
(3)优化车站环境。车站应保证清洁明亮,地面不存在任何污染物,间隔一段距离便设置可分类的环保垃圾桶,提醒乘客保持环境整洁。完善的通风系统能提升乘客的舒适度,避免站内空气污浊。车站温度应根据季节不同合理控制,并在车厢内提供适当的冷暖气。还需加强车站治安管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乘客及其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并整治车厢内乞讨行为,为大家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4)完善乘客服务指引。乘客服务指引包括导向标识信息、广播系统、乘客资讯系统三个部分,其中导向标识可帮助乘客更顺利的完成乘车操作,还能在意外发生时引导乘客疏散,作用明显。广播系统可发布温馨提示、寻人寻物启事等内容,乘客资讯系统可帮助乘客了解换乘信息、车站周边情况,为乘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3.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在地铁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地铁行业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需予以重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应积极探索实践,进而为我国地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涂子学,张年.基于AHP-FCA的地铁服务水平评价[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67-169.
[2]杨亦慧,李海鹰,蒋熙等.考虑信效度的地铁车站通道服务水平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2):212-218.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