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却忽略了获取信息能力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联系,对学生未加信息处理的答案一律称好;有的教师只从提高答题能力的角度布置阅读任务,将阅读题型训练等同于课外阅读,结果导致学生形成“能读懂、低速度”这种不健全的阅读能力……
这些现象已使我们看到中学英语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仅谈其中几点。
一、追求完整的閱读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与环境来看,这些能力培养与发展的主渠道应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以精读为主,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课外则以泛读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两者结合才形成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
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课外阅读已成当务之急。自新课改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虽然已被部分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并有所行动;但从整体上看,落实的面还不广,力度还欠大。事实上,很多教师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加大练习量来直接增强学生的得分能力。如此背道而驰,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把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作为不倦的追求。
二、培养重要的英语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课程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与此要求相距甚远。
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是指排除母语的干扰,用英浯直接理解或表达的能力。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往往在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认知、理解和使用英语。他们在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况下,一般要把听到或读到的信息转换成母语后输入储存起来,然后在说或写时先从记忆库中找到母语的表达式,转换成英语后输出。这是造成他们阅读速度慢、表达错误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能用英语快速反应和领会、用英语快速表达。因此,研究英语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是我们必须着手的另一重大课题。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应该多管齐下,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把英语作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法,摒弃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等不当方法,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多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涉及文化差异及容易受汉语定式思维影响的东西加以区分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训练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运用培养技能的方法
1.听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听”的活动时,除完成听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听”与“说”、“读”、“写”联系起来——听到的表达方式多来自读,而听懂后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也进一步推动读的顺利开展。听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怎样说,包括各种情境中的表达方法、语音、语调、语气等;还要注意吸取和积累有用的表达方式,为写打下基础。
2.说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说”的活动时,除完成说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在说的同时培养听的能力。“说”是直接运用由“听”和“读”而获取的语言知识的活动。如果“说”的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就要及时通过听、读的渠道来获取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再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口头输出。
3.读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读”的活动时,除完成读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读”中获取、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提高听、说、写能力打下基础,做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读,以读促写。
4.写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写”的活动时,除完成写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懂得,“听”、“说”、“读”的质量高了,才能写得好;写得好了,又可以提高“听”、“说”、“读”的水平,以使他们自觉地将四项技能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 黄 晓)
这些现象已使我们看到中学英语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仅谈其中几点。
一、追求完整的閱读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与环境来看,这些能力培养与发展的主渠道应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以精读为主,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课外则以泛读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两者结合才形成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
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课外阅读已成当务之急。自新课改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虽然已被部分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并有所行动;但从整体上看,落实的面还不广,力度还欠大。事实上,很多教师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加大练习量来直接增强学生的得分能力。如此背道而驰,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把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作为不倦的追求。
二、培养重要的英语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课程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与此要求相距甚远。
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是指排除母语的干扰,用英浯直接理解或表达的能力。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往往在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认知、理解和使用英语。他们在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况下,一般要把听到或读到的信息转换成母语后输入储存起来,然后在说或写时先从记忆库中找到母语的表达式,转换成英语后输出。这是造成他们阅读速度慢、表达错误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能用英语快速反应和领会、用英语快速表达。因此,研究英语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是我们必须着手的另一重大课题。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应该多管齐下,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把英语作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法,摒弃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等不当方法,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多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涉及文化差异及容易受汉语定式思维影响的东西加以区分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训练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运用培养技能的方法
1.听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听”的活动时,除完成听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听”与“说”、“读”、“写”联系起来——听到的表达方式多来自读,而听懂后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也进一步推动读的顺利开展。听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怎样说,包括各种情境中的表达方法、语音、语调、语气等;还要注意吸取和积累有用的表达方式,为写打下基础。
2.说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说”的活动时,除完成说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在说的同时培养听的能力。“说”是直接运用由“听”和“读”而获取的语言知识的活动。如果“说”的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就要及时通过听、读的渠道来获取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再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口头输出。
3.读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读”的活动时,除完成读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读”中获取、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提高听、说、写能力打下基础,做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读,以读促写。
4.写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写”的活动时,除完成写的主要任务外,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懂得,“听”、“说”、“读”的质量高了,才能写得好;写得好了,又可以提高“听”、“说”、“读”的水平,以使他们自觉地将四项技能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