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旋律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声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和声的内容和材料在不断增加及变化。我们可以用四部和声来锻炼和声逻辑,这是我们进行有关多声部音乐的编创或演绎的必由之路。想要为一首乐曲配伴奏,了解和学习好四部和声知识是其首要任务。文章从和声学的原理出发,分别从基本写作和基本写作的规范与禁忌两个小部分阐述四部和声,对三音跳进的用法进行分析,另外,从选择调性、分句的判断、选择和弦与和弦连接四个小部分对歌曲伴奏的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四部和声;歌曲伴奏;和声学
作为多声部音乐,和声有两个基本属性,分别为“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以合唱织体为例,其是由四个声部和声织体组成的,从高至低分别为高音部、中音部、次中音部、低音部。通常我们把最高的声部称作旋律声部。四部和声是音乐作品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是分部和声中最基本的形式。四部和声的写作则是和声学学习的基本练习方式,是既能保证各声部的独立性,又能维持和声丰满的最为精练的写作技巧锻炼。如何把作为基本练习的四部和声写作与作为音乐作品中严格织体的伴奏写作有机而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四部和声概述
(一)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
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是传统和声体系音乐的体现,作品集中体现了以下五条原则:第一,三和弦重复根音,第一转位重复根音和五音。第二,每一行写两个声部,第一行为高声部、中声部,第二行为次中声部、低声部。第三,第一行高声部符干朝上,中声部符干朝下,第二行次中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第四,和弦所包含的音,一般在强拍强位、时值较长、出现次数较多、三度叠置的音。第五,按照声部可分为单音声部音乐和多音声部音乐,其中多音声部音乐可分为主调音乐、复调音乐和综合性音乐。主调音乐一般为旋律性音乐,担任伴奏部分;复调音乐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构成的音乐;综合性音乐既包括主调音乐,也包括复调音乐。
(二)基本写作的规范与禁忌
基本写作的规范:四部和声与人声一致,从高至低可分为高声部(女高)、中声部(女中)、次中声部(男高)、低声部(男低)四个声部。其中高声部(女高)和中声部(女中)用高音谱号记谱,次中声部(男高)和低声部(男低)用低音谱号记谱。使用三和弦写作,原位一般重复根音,第一转位一般重复五音。
基本写作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十四种:一是禁用反功能D-S;二是禁用四部同向;三是禁用平行五度、八度,反向五度、八度;四是高、低音声部不能连接同方向大跳;五是内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要求平稳进行;六是正三和弦重复根音;七是尽量用和声连接;八是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一般用原位主三和弦,明确调性;九是跨小节换和旋,避免和弦切分;十是上三声部禁用声部超越;十一是禁用声部交错;十二是和声小调升高导音;十三是四、五度关系和弦连接的规律是上三声部122度、233度,二度关系和弦连接的规律是低声部2度,上三声部322度;十四是第一句结尾的和弦与第二句开始的和弦可以不构成连接。
二、三音跳进的用法
在和声中,和弦的根音决定功能,和弦的五音决定完整性,和弦的三音决定是大三和弦还是小三和弦及和弦的色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音跳进的用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只能在高声部或次中声部进行,中声部不能;第二,跳进结束后作反向级进进行、同向级进进行或反向平稳进行;第三,和声小调t-D中跳进只能作下行减四不能作上行增五。
三、歌曲伴奏的技术
一般情况下,四个声部中最高的声部为旋律声部,为指定的高声部配其三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和低声部),构成和弦的完整进行。以下是为歌曲伴奏配和声的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调性
在分析调性中,调式是以音阶一级上主三和弦的倾向而联合起来的、各和弦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系,根据调号(升或降)的多少来进行调性的分析。音乐可分为单调性音乐、多调性音乐、泛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四种:单调性音乐是由单一调性旋律声部构成的音乐;多调性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调性声部构成的音乐;泛调性音乐是只有调没有调性构成的音乐;无调性音乐是没有调也没有调性构成的音乐。调号分为升种调和降种调,升种调的调号为主音最后一个升号上方的小二度音程,降种调的调号为主音最后一个降号上方纯五度音程或下方纯四度音程,升种调和降种调的主音为大调,升种调或降种调关系小调的主音为其下方小三度音程。
为歌曲配和声伴奏需要注意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一般情况下为主音,调性中的大调分为自然大调、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小调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音乐,和声习题一般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主。例如升种调中的一个升号为G自然大调或者e和声小调,两个升号为D自然大调或者b和声小调,三个升号为E自然大调或者#f和声小调,三个升号为A自然大调或者#f和声小调,四个升号为E调或者#c 和声小调,五个升号为B调或者#g和声小调,六个升号为#F调或者#d和声小调,七个升号为#C调或者#a和声小调。降种调中的一个降号为F自然大调或者d和声小调,两个降号为bB自然大调或者g和声小调,三个降号为bE自然大调或者c和声小调,四个降号为bA调或者f和声小调,五个降号为bD调或者bb和声小调,六个降号为bG 调或者be和声小调,七个降号为bC调或者ba和声小调。最后一个和弦的落音可能不为主音,有可能落在主音的三音上或五音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看这首作品的开头,开头中心音若为大三和弦,则这首曲子为大调,开头中心音若为小三和弦,则这首曲子为小调,判断完这首曲子的调号后,若为和声小调则需要主音#Ⅶ级音,#VII-I为小二度音程,如没有#Ⅶ则需判断这首作品是否为大调。
(二)分句的判断
在一首简单短小的和声习题中,大多数划分乐句为4小节为半终止、8小节为全终止,再选择功能性和弦。在旋律中,乐段在时间上具有完整的调式和节奏,在音乐上具有完整的乐思。乐句之间的空间是音乐进行的一次停顿或者是呼吸。动机则是音乐最初的核心,包括两个因素,一是音程,另一个是节奏。高潮是旋律的最高点。
(三)选择和弦
关于开头:一般刚开始用主三和弦,主三和弦为大三和弦则为大调,主三和弦为小三和弦则为小调;关于结束:若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为主音,一般情况下这种作品和声部分较稳,若最后一个和弦的落音可能不为主音,有可能落在主音的三音上或五音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看这首作品的开头;和弦进行可以T-D或T-S或S-D-T,不允许D-S(反功能)。
(四)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的基本要点在于以下八点:第一,第一行高声部和中声部为三线以上则选开放排列,第一行高声部和中声部为三线以下则选密集排列;第二,次中声部和低声部避免五度同方向连续进行,如五度同方向连续进行,音色呆板不活泼,旋律走向不明显;第三,中声部和次中声部如有和弦音一致,尽量保持声部平稳,避免大挑进行;第四,高声部、中声部和次中声部相邻两个声部间不能超过八度;第五,高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和低声部不能方向一致;第六,禁止用平行、反向、隐伏五八度;第七,传统音乐中的和声,禁止运用增音程,因为增音程认为是不好的进行。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部和声在歌曲伴奏中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隨着旋律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声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和声的内容和材料在不断增加及变化。我们可以用四部和声来锻炼和声逻辑,这是我们进行有关多声部音乐的编创或演绎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虎威.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J].音乐探索,2010(4):12-14.
[2]王日昌.和声写作指导[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26-28.
[3]邹承瑞.四部和声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8.
[4]吴跃华.也谈“有关即兴伴奏”问题[J].钢琴艺术,2005(3):18-20.
[5]谢黎华.四部和声写作[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07(6):30-32.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
关键词:四部和声;歌曲伴奏;和声学
作为多声部音乐,和声有两个基本属性,分别为“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以合唱织体为例,其是由四个声部和声织体组成的,从高至低分别为高音部、中音部、次中音部、低音部。通常我们把最高的声部称作旋律声部。四部和声是音乐作品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是分部和声中最基本的形式。四部和声的写作则是和声学学习的基本练习方式,是既能保证各声部的独立性,又能维持和声丰满的最为精练的写作技巧锻炼。如何把作为基本练习的四部和声写作与作为音乐作品中严格织体的伴奏写作有机而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四部和声概述
(一)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
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是传统和声体系音乐的体现,作品集中体现了以下五条原则:第一,三和弦重复根音,第一转位重复根音和五音。第二,每一行写两个声部,第一行为高声部、中声部,第二行为次中声部、低声部。第三,第一行高声部符干朝上,中声部符干朝下,第二行次中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第四,和弦所包含的音,一般在强拍强位、时值较长、出现次数较多、三度叠置的音。第五,按照声部可分为单音声部音乐和多音声部音乐,其中多音声部音乐可分为主调音乐、复调音乐和综合性音乐。主调音乐一般为旋律性音乐,担任伴奏部分;复调音乐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构成的音乐;综合性音乐既包括主调音乐,也包括复调音乐。
(二)基本写作的规范与禁忌
基本写作的规范:四部和声与人声一致,从高至低可分为高声部(女高)、中声部(女中)、次中声部(男高)、低声部(男低)四个声部。其中高声部(女高)和中声部(女中)用高音谱号记谱,次中声部(男高)和低声部(男低)用低音谱号记谱。使用三和弦写作,原位一般重复根音,第一转位一般重复五音。
基本写作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十四种:一是禁用反功能D-S;二是禁用四部同向;三是禁用平行五度、八度,反向五度、八度;四是高、低音声部不能连接同方向大跳;五是内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要求平稳进行;六是正三和弦重复根音;七是尽量用和声连接;八是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一般用原位主三和弦,明确调性;九是跨小节换和旋,避免和弦切分;十是上三声部禁用声部超越;十一是禁用声部交错;十二是和声小调升高导音;十三是四、五度关系和弦连接的规律是上三声部122度、233度,二度关系和弦连接的规律是低声部2度,上三声部322度;十四是第一句结尾的和弦与第二句开始的和弦可以不构成连接。
二、三音跳进的用法
在和声中,和弦的根音决定功能,和弦的五音决定完整性,和弦的三音决定是大三和弦还是小三和弦及和弦的色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音跳进的用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只能在高声部或次中声部进行,中声部不能;第二,跳进结束后作反向级进进行、同向级进进行或反向平稳进行;第三,和声小调t-D中跳进只能作下行减四不能作上行增五。
三、歌曲伴奏的技术
一般情况下,四个声部中最高的声部为旋律声部,为指定的高声部配其三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和低声部),构成和弦的完整进行。以下是为歌曲伴奏配和声的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调性
在分析调性中,调式是以音阶一级上主三和弦的倾向而联合起来的、各和弦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系,根据调号(升或降)的多少来进行调性的分析。音乐可分为单调性音乐、多调性音乐、泛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四种:单调性音乐是由单一调性旋律声部构成的音乐;多调性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调性声部构成的音乐;泛调性音乐是只有调没有调性构成的音乐;无调性音乐是没有调也没有调性构成的音乐。调号分为升种调和降种调,升种调的调号为主音最后一个升号上方的小二度音程,降种调的调号为主音最后一个降号上方纯五度音程或下方纯四度音程,升种调和降种调的主音为大调,升种调或降种调关系小调的主音为其下方小三度音程。
为歌曲配和声伴奏需要注意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一般情况下为主音,调性中的大调分为自然大调、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小调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音乐,和声习题一般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主。例如升种调中的一个升号为G自然大调或者e和声小调,两个升号为D自然大调或者b和声小调,三个升号为E自然大调或者#f和声小调,三个升号为A自然大调或者#f和声小调,四个升号为E调或者#c 和声小调,五个升号为B调或者#g和声小调,六个升号为#F调或者#d和声小调,七个升号为#C调或者#a和声小调。降种调中的一个降号为F自然大调或者d和声小调,两个降号为bB自然大调或者g和声小调,三个降号为bE自然大调或者c和声小调,四个降号为bA调或者f和声小调,五个降号为bD调或者bb和声小调,六个降号为bG 调或者be和声小调,七个降号为bC调或者ba和声小调。最后一个和弦的落音可能不为主音,有可能落在主音的三音上或五音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看这首作品的开头,开头中心音若为大三和弦,则这首曲子为大调,开头中心音若为小三和弦,则这首曲子为小调,判断完这首曲子的调号后,若为和声小调则需要主音#Ⅶ级音,#VII-I为小二度音程,如没有#Ⅶ则需判断这首作品是否为大调。
(二)分句的判断
在一首简单短小的和声习题中,大多数划分乐句为4小节为半终止、8小节为全终止,再选择功能性和弦。在旋律中,乐段在时间上具有完整的调式和节奏,在音乐上具有完整的乐思。乐句之间的空间是音乐进行的一次停顿或者是呼吸。动机则是音乐最初的核心,包括两个因素,一是音程,另一个是节奏。高潮是旋律的最高点。
(三)选择和弦
关于开头:一般刚开始用主三和弦,主三和弦为大三和弦则为大调,主三和弦为小三和弦则为小调;关于结束:若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为主音,一般情况下这种作品和声部分较稳,若最后一个和弦的落音可能不为主音,有可能落在主音的三音上或五音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看这首作品的开头;和弦进行可以T-D或T-S或S-D-T,不允许D-S(反功能)。
(四)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的基本要点在于以下八点:第一,第一行高声部和中声部为三线以上则选开放排列,第一行高声部和中声部为三线以下则选密集排列;第二,次中声部和低声部避免五度同方向连续进行,如五度同方向连续进行,音色呆板不活泼,旋律走向不明显;第三,中声部和次中声部如有和弦音一致,尽量保持声部平稳,避免大挑进行;第四,高声部、中声部和次中声部相邻两个声部间不能超过八度;第五,高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和低声部不能方向一致;第六,禁止用平行、反向、隐伏五八度;第七,传统音乐中的和声,禁止运用增音程,因为增音程认为是不好的进行。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部和声在歌曲伴奏中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隨着旋律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声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和声的内容和材料在不断增加及变化。我们可以用四部和声来锻炼和声逻辑,这是我们进行有关多声部音乐的编创或演绎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虎威.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J].音乐探索,2010(4):12-14.
[2]王日昌.和声写作指导[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26-28.
[3]邹承瑞.四部和声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8.
[4]吴跃华.也谈“有关即兴伴奏”问题[J].钢琴艺术,2005(3):18-20.
[5]谢黎华.四部和声写作[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07(6):30-32.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