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8年改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大赛从关注教师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到今年开始重点关注教师针对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落实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人才培养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这就预示着比赛的关注焦点从以信息化技术为重变为以教师综合素质为重。那么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呢?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指委的姜丽萍副主任在《展望2018年教学能力新要求》中给出了解答——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经历本年度的大赛后,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具备一项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团队协作能力。
今年,我们团队的作品成功入围济南现场决赛,而笔者作为主讲人代表团队充分展示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作品,与团队成员一起接受评委们的答辩问询,最终我们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笔者从本次参赛所做的《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作品,总结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参赛教师来说,首先要准确解读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中的比赛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其内涵,清楚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教学设计赛项:重点考查教师针对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落实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人才培养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所选教学内容须符合参赛组别要求,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
(一)教学设计能力
1.教学背景及选题
《智能家居工程设计与实施》课程作为广东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习后使学生掌握智能家居工程的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能力,为专业的“智能楼宇”“智能安防”领域中物联网产品的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培养目标提供了核心支撑。
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单元是智能家居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学情分析
准确的学情分析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的逻辑起点。本单元授课对象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我们主要从知识背景、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三个维度进行学情分析。他们具备无线通信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学习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防报警系统等模块,掌握并具备了相关家居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能力强,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教学策略
鉴于我们的教学背景、选题及相关学情分析,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团队研讨后决定采用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互联网网络学习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线下”与“线上”学习的融合。本节课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环节,课前利用微课、FLASH动画、工程案例等在线学习资源,借助“雨课堂”等新技术,课中进行协作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进行拓展。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节课程以智能家居工程设计项目之灯光窗帘的智能控制实现作为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和实操训练。其中,灯光窗帘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按照六个小任务,以“挑战大比拼”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层层“拨笋式”的教学,直落到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为了实现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这一考查点,我们选择雨课堂平台技术作为教学过程的依托,以智能家居之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为工作任务,结合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图3三段-六步-六任务组织教学的实施。学生行为按照“知原理、懂步骤;识规范、强技能;会总结、乐分享”,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展开。任务明确,目标清晰,很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体现
通过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依托雨课堂平台,结合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有序开展,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展开,有效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整个课程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
课前:我们通过雨课堂把PPT传入并发布学习任务,设置预习截止时间,教师还可通过语音进行针对性提醒或指导,让学生边看边听边预习,完成预习的测试题。教师可以实时收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并对课中内容进行调整。
课中:任务中既包括硬件接线,又包括软件配置,步骤繁琐,合理运用交互式FLASH动画、微课视频细化每个步骤,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一听就蒙,一做就错”的尴尬境况;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有效辅助了“挑战大比拼”的竞赛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紧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视化实景仿真系统,将场景仿真系统中的灯光窗帘与实际场景中的灯光窗帘进行设备绑定,仿真系统可以实时反应现场实景,增强同学们设计实现的成就感。
课后:课后,同学们需要查阅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工程案例,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完成创新思维拓展项目的设计方案,并提交到课程平台上。公众号上除了推送相关的工程案例外,还推送专业领域相关科技学者的报道,树立榜样,成为他们前进的方向。
另外,在雨课堂中推送关于直流电机的相关慕课视频,深化掌握窗帘电机的工作原理,利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支撑。
(三)教研科研能力的体现
在本教学单元中,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可以在线实时进行每次课中成绩的评价,有效辅助了“挑战大比拼”的竞技活动使之高效有序地开展。
在课中环节,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智能控制的设计实现按照工程实施的过程分为六个小任务,制成六个微课视频,以“挑战大比拼”的活动组织课堂的教学实施。以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实时评价“挑戰大比拼”的活动中的各小组每个任务完成的情况,六轮下来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在小组故障总结汇报的期间,进行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其课中成绩的评价由挑战大比拼60% 教师20% 小组互评20%构成。直接在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中实时显示各小组得分情况。
(四)技术应用能力的体现
本教学单元的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
(1)交互式FLASH动画:展现了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接线与安装,直观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2)实景仿真系统,将灯光窗帘控制子系统一键式场景控制设计实现完成后,采用自动同步方式。在PAD实训终端设置好了数据,同步到智能家居网关,图7实景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只要连接上了智能家居网关,可以实现自动同步,将场景仿真系统中的灯光窗帘与实际场景中的灯光窗帘进行设备绑定,仿真系统可以实时反应现场实景,增强同学们设计实现的成就感。
(五)现场答辩应变及综合能力的体现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现场答辩环节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现场讲述 回答问题,偏重于现场讲述改为完全的现场答辩,不再进行设计讲述,这一变化重在考查课程团队。在作品网评环节,呈献给专家的视频材料只体现了主讲人的风采,而建设满足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这一比赛要求要素无法采到。现场答辩却可以完整体现团队协作完成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的意义,这意味着不能提前做好准备,需要作品团队做大量的准备,现场临时发挥,体现作品团队的整体配合及现场应变的能力。若教学设计没有通过团队实现,若团队没有共同把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积累,现场答辩必然无法很好体现团队要素,就无法取得评委认可而获得佳绩。
今年,我们团队的作品成功入围济南现场决赛,而笔者作为主讲人代表团队充分展示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作品,与团队成员一起接受评委们的答辩问询,最终我们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笔者从本次参赛所做的《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作品,总结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领会教学能力比赛的总体要求及赛项考查点
对于参赛教师来说,首先要准确解读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中的比赛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其内涵,清楚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教学设计赛项:重点考查教师针对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落实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人才培养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所选教学内容须符合参赛组别要求,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
二、《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教学设计實战
(一)教学设计能力
1.教学背景及选题
《智能家居工程设计与实施》课程作为广东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习后使学生掌握智能家居工程的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能力,为专业的“智能楼宇”“智能安防”领域中物联网产品的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培养目标提供了核心支撑。
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单元是智能家居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学情分析
准确的学情分析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的逻辑起点。本单元授课对象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我们主要从知识背景、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三个维度进行学情分析。他们具备无线通信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学习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防报警系统等模块,掌握并具备了相关家居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能力强,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教学策略
鉴于我们的教学背景、选题及相关学情分析,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团队研讨后决定采用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互联网网络学习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线下”与“线上”学习的融合。本节课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环节,课前利用微课、FLASH动画、工程案例等在线学习资源,借助“雨课堂”等新技术,课中进行协作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进行拓展。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节课程以智能家居工程设计项目之灯光窗帘的智能控制实现作为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和实操训练。其中,灯光窗帘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按照六个小任务,以“挑战大比拼”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层层“拨笋式”的教学,直落到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为了实现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这一考查点,我们选择雨课堂平台技术作为教学过程的依托,以智能家居之灯光窗帘智能控制的实现为工作任务,结合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图3三段-六步-六任务组织教学的实施。学生行为按照“知原理、懂步骤;识规范、强技能;会总结、乐分享”,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展开。任务明确,目标清晰,很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体现
通过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依托雨课堂平台,结合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按照“三段-六步-六任务”有序开展,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展开,有效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整个课程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
课前:我们通过雨课堂把PPT传入并发布学习任务,设置预习截止时间,教师还可通过语音进行针对性提醒或指导,让学生边看边听边预习,完成预习的测试题。教师可以实时收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并对课中内容进行调整。
课中:任务中既包括硬件接线,又包括软件配置,步骤繁琐,合理运用交互式FLASH动画、微课视频细化每个步骤,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一听就蒙,一做就错”的尴尬境况;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有效辅助了“挑战大比拼”的竞赛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紧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视化实景仿真系统,将场景仿真系统中的灯光窗帘与实际场景中的灯光窗帘进行设备绑定,仿真系统可以实时反应现场实景,增强同学们设计实现的成就感。
课后:课后,同学们需要查阅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工程案例,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完成创新思维拓展项目的设计方案,并提交到课程平台上。公众号上除了推送相关的工程案例外,还推送专业领域相关科技学者的报道,树立榜样,成为他们前进的方向。
另外,在雨课堂中推送关于直流电机的相关慕课视频,深化掌握窗帘电机的工作原理,利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支撑。
(三)教研科研能力的体现
在本教学单元中,自主研发的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可以在线实时进行每次课中成绩的评价,有效辅助了“挑战大比拼”的竞技活动使之高效有序地开展。
在课中环节,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智能控制的设计实现按照工程实施的过程分为六个小任务,制成六个微课视频,以“挑战大比拼”的活动组织课堂的教学实施。以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实时评价“挑戰大比拼”的活动中的各小组每个任务完成的情况,六轮下来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在小组故障总结汇报的期间,进行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其课中成绩的评价由挑战大比拼60% 教师20% 小组互评20%构成。直接在实操过程监控评价系统中实时显示各小组得分情况。
(四)技术应用能力的体现
本教学单元的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
(1)交互式FLASH动画:展现了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接线与安装,直观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2)实景仿真系统,将灯光窗帘控制子系统一键式场景控制设计实现完成后,采用自动同步方式。在PAD实训终端设置好了数据,同步到智能家居网关,图7实景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只要连接上了智能家居网关,可以实现自动同步,将场景仿真系统中的灯光窗帘与实际场景中的灯光窗帘进行设备绑定,仿真系统可以实时反应现场实景,增强同学们设计实现的成就感。
(五)现场答辩应变及综合能力的体现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现场答辩环节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现场讲述 回答问题,偏重于现场讲述改为完全的现场答辩,不再进行设计讲述,这一变化重在考查课程团队。在作品网评环节,呈献给专家的视频材料只体现了主讲人的风采,而建设满足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这一比赛要求要素无法采到。现场答辩却可以完整体现团队协作完成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的意义,这意味着不能提前做好准备,需要作品团队做大量的准备,现场临时发挥,体现作品团队的整体配合及现场应变的能力。若教学设计没有通过团队实现,若团队没有共同把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积累,现场答辩必然无法很好体现团队要素,就无法取得评委认可而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