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喜花,是新疆伊犁州霍城县二中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也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不仅让自己两个失聪的儿子开口说话、正常上学,也让许许多多失聪的孩子重新回到了有声世界,让一个个曾经痛苦不堪的家庭重新获得了幸福!
今年42岁的她美丽优雅,言谈举止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走近她,了解她,你会发现这魅力来源于真诚、善良,来源于走过的艰辛、坎坷与收获的幸福、希望,更来源于博大的母爱所创造的世间奇迹……
1
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相识于1989年春节。那天,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不久的周喜花和朋友相约过节,一群年轻人开心地相聚。沉浸在快乐中的周喜花没有注意到,一束目光一直跟随着她——高大俊朗的许志宏对美丽善良的周喜花一见钟情。随后,这个性情豪爽的北方汉子对心仪的姑娘展开了热烈的爱情攻势。1993年5月4日,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沉浸在幸福中的两个人没有想到,命运对他们的考验随即而来……
婚后不久,周喜花怀孕了,这让她和丈夫喜悦不已。1994年深秋的一天,周喜花被送进产房,许志宏则焦急而又兴奋地在门外徘徊。整整一天过去了,终于,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寂静的空气,一对双胞胎儿子呱呱落地。怀着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周喜花和丈夫给孩子起名为许健,许康。
然而,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许健在一岁半时被诊断为聋儿,最初,周喜花和丈夫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们拍桌子,敲盆子,盆子敲扁了就将家里的碗和盘子一只只摔碎在许健的背后,而许健依然毫无反应。周喜花和丈夫的心碎了。
难道儿子从此就将生活在无声世界吗?周喜花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决心自己改变现状。她翻阅了大量关于聋儿教育的资料。从号称“无哑国”的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到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万选蓉老师教儿子的事迹,从海伦·凯勒的乐观自信到南京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这些仿佛暗夜里的一盏盏明灯,让周喜花燃起了勇敢走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凭着多年的优秀教师经验,周喜花开始对许健进行聋儿语训。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和交际,将业余时间都放在了为许健做聋儿语训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周喜花每天对着许健的小脸不停地说;为了让许健感受到声带与舌位的变化,周喜花将许健的手放进自己的口中、喉部,一个发音、一个字地让他体会,一句话一句话地去教,一遍、二遍、三遍……十遍、百遍、 千遍……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尽管许健不能说话,但是周喜花从儿子的举动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喜欢牛。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周喜花就带着儿子爬上山去看山下小路上归来的牛群,不断地教给他说“牛”,教给他写“牛”。他们母子的手上、胳膊上写满了“牛”。工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7月15日,是周喜花永生难忘的一天,那天,她又带着孩子爬上了常去的那个山坡,等着牛儿的到来。她没想到,就在她发呆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激动的声音:“偶!偶!”只见许健用小手指着远处走来的一群牛,嘴里发出“偶!偶!”的声音,周喜花惊呆了!儿子见妈妈没有反应,急得满脸通红,抢过周喜花手中的水彩笔,在手心里写了一个“牛”字。这个字如一道闪电照亮黑暗的长空。周喜花明白了孩子是在说“牛”,在写“牛”,儿子知道这是牛,儿子会说话了!
这个“牛”字是许健从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一年后,三岁的许健和以前判若两人,虽然发音还不如同龄的孩子,但他已经认识了300多个汉字,识字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儿童。
2
然而,正当周喜花和丈夫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准备奋力拼搏时,命运又一次将这个家推进了无底的深渊。1997年夏,在爷爷奶奶家的许康因感冒连续打了一周的新霉素,感冒好了,可听力却下降到了85分贝。公公婆婆不敢将这种状况告诉周喜花,可许康在短短的半年内语言大幅度退步,用手比划代替说话,公公婆婆见实在瞒不住了,才小心翼翼地告诉了周喜花。听到这个消息,周喜花一下就晕倒了。这次,她感到自己被彻底地击垮了,任泪水无声地流淌。此刻的丈夫也只是流泪,嘴里重复着一句话:“老天爷呀,为什么?为什么两次把相同的命运降临在同一个家庭!”懂事的许健依偎着周喜花,轻轻擦去了她脸上的泪水,用妈妈经常鼓励他的方式握紧拳头说:“妈妈,勇敢。”看到孩子这样,周喜花抱着孩子终于哭出了声音。是啊,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她以女人特有的韧性告诉丈夫,要振作起来,健儿什么都听不见,我们都能让他开口,康儿还有一些残余听力,为什么不可以从头再来呢?从发音教起,从头开始!
1998年7月,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周喜花和丈夫商量,自己留在家里负责对许康进行语言培训,丈夫许志宏带许健去参加南京周弘老师举办的一个全国性的“赏识教育夏令营”。在南京,“东方时空”栏目组对许志宏和许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跟踪采访,之后,以“父子情”为题播出了采访专辑。节目播出后,有许多与周喜花遭遇相同的家长到周喜花家来取经,但因条件有限,解决不了吃住,家长只好又带着孩子回去了,但不断地打电话来咨询,周喜花就在电话中给他们指导。有一个孩子叫卢映志,家住乌鲁木齐,周喜花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约半年的辅导。1999年12月,周喜花外出学习途经乌鲁木齐,家长将她接到家里,给孩子现场指导,一个星期后,当卢映志第一次叫出“妈妈”的时候,他的妈妈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3
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而这时的周喜花和丈夫,为了给儿子治疗已经卖掉了房子,租住了一间平房,条件异常艰苦。可想到那些失聪孩子的家长求助的眼神,2000年,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商量后,一咬牙,开办了一个聋儿康复训练班。训练班就设在自己一家四口租住的平房,家远的孩子则挤在家里一起住。没有教具,她带着孩子们到服装店里找不要的硬纸壳,回来自己动手做成教学卡片;没有训练设备,她就一个音一个音地对口型……
为了能让孩子们早日像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说话、上学,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每天早上7点起床,夜里1点睡觉,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周喜花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给孩子进行语训上。丈夫许志宏更是尽心尽力担起了管理孩子和训练班的重任。这对爱心夫妻承担起了教师和父母的双重重任。
因为许多孩子家庭十分困难,善良的周喜花和丈夫只收取微薄的生活和教学费用,他们夫妇俩则想办法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下钱,以维持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家长只能给周喜花打白条。周喜花夫妇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但是,想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夫妇俩咬牙坚持着。
他们的举动既让周围人感动,也让好心人不解:自己的孩子都快顾不过来了,生活条件这么困难,干嘛还要这么艰难地办学呢?聋哑孩子这么多,管的过来吗!可周喜花深知,正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她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作为聋哑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苦!而聋哑孩子由于无法说话、将来甚至无法养活自己是多么的令人揪心!
4
低廉的收费,奇迹般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聋哑孩子来到了周喜花的聋儿康复训练班。为了接纳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周喜花和丈夫的聋儿康复训练班“变”成了伊犁地区唯一一家个体聋童语训中心——博爱聋童语训中心。由于没有资金支持,语训中心的硬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教学楼,只有几间新租的土房子;没有宽阔的操场,只有收拾整洁的几十平方米的小院子;没有做工精美的教具,只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学卡片;没有崭新光洁的课本,只有好心人捐赠的新旧不一的图书……
无悔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尽管条件差,可是从自己的聋哑孩子身上,周喜花摸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聋儿康复理念,让一个个聋儿开口说话、进入了普通学校学习。多年来,周喜花教过的这些聋哑孩子最大的20岁,最小的现在3岁,来的时候只有一岁零八个月。来自乌鲁木齐的卢映志,听力95分贝,2001年来到周喜花的聋童语训中心,7个月认字300多个,现在已进入普通学校上六年级;伊犁63团的魏茹,经过4年的训练,现在已经康复,正上高中;博乐的左桐,经过三年的语训,进入了普通小学上四年级;4岁的维吾尔族聋哑小女孩古丽菲拉,送到聋童语训中心半个月后,回家一声“妈妈”让她的母亲喜极而泣;16岁的刘丹丹,从聋哑中专毕业后,因为不会说话,无法工作,来到聋童语训中心经过六个月的语训,现在开了自己的粮油店。还有陈洪纲、张明悦、熊杰、罗成、赵洋洋、高芹、马雪凡……他们都在一步步地叩响有声世界的大门。
在投入聋儿语训的同时,周喜花对工作没有丝毫懈怠。这些年来,周喜花所教学科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她也多次荣获县级优秀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称号,2003年荣获新疆中学生英语竞赛指导奖,2004年荣获自治区教育学会、自治区教学研究室案例、教学设计两项三等奖。当然,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勤奋的汗水。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些成功的背后是周喜花多么辛苦的付出!
荣誉接踵而来。2008年,周喜花当选为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09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巾帼十佳;同年,周喜花的聋童语训中心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残疾人之家”殊荣,她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5
现在,已经成了名人的周喜花一家四口依然挤在语训中心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墙壁虽然泛黄,灯光虽然昏暗,但是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夫妇俩觉得所有的苦累都值了!
令周喜花欣慰的是,不仅许健、许康这一对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说话谁也听不懂的小哑巴孩子,现在已经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入普通学校,聋童语训中心也使100多名聋哑儿童进入了有声世界,而且70%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周喜花和丈夫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扩大聋童语训中心,让更多依然留在无声世界的孩子走向有声世界!
当笔者随周喜花来到她的聋童语训中心,看到简陋的校舍里冲出一群孩子扑向周喜花用含糊不清的话语喊着“周妈妈”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周喜花说:“我既是母亲,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一位教师应该做的。当听到孩子发出第一声时,当看到家长流出幸福的泪水时,我就知道我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再苦再难,我都不会回头!因为这些孩子需要我,这些孩子的家长需要我,这个社会需要我。我以一个母亲和一位教师的名誉承诺,我会永远站在有声世界的门口,用我的心,用我的爱,用我的一生打开这些聋儿说话的大门,托起更多的孩子进入有声世界,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都无怨无悔!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让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听到这个世界最动听的声音:‘妈妈,我爱你!’”
责编/黎原
今年42岁的她美丽优雅,言谈举止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走近她,了解她,你会发现这魅力来源于真诚、善良,来源于走过的艰辛、坎坷与收获的幸福、希望,更来源于博大的母爱所创造的世间奇迹……
1
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相识于1989年春节。那天,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不久的周喜花和朋友相约过节,一群年轻人开心地相聚。沉浸在快乐中的周喜花没有注意到,一束目光一直跟随着她——高大俊朗的许志宏对美丽善良的周喜花一见钟情。随后,这个性情豪爽的北方汉子对心仪的姑娘展开了热烈的爱情攻势。1993年5月4日,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沉浸在幸福中的两个人没有想到,命运对他们的考验随即而来……
婚后不久,周喜花怀孕了,这让她和丈夫喜悦不已。1994年深秋的一天,周喜花被送进产房,许志宏则焦急而又兴奋地在门外徘徊。整整一天过去了,终于,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寂静的空气,一对双胞胎儿子呱呱落地。怀着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周喜花和丈夫给孩子起名为许健,许康。
然而,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许健在一岁半时被诊断为聋儿,最初,周喜花和丈夫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们拍桌子,敲盆子,盆子敲扁了就将家里的碗和盘子一只只摔碎在许健的背后,而许健依然毫无反应。周喜花和丈夫的心碎了。
难道儿子从此就将生活在无声世界吗?周喜花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决心自己改变现状。她翻阅了大量关于聋儿教育的资料。从号称“无哑国”的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到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万选蓉老师教儿子的事迹,从海伦·凯勒的乐观自信到南京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这些仿佛暗夜里的一盏盏明灯,让周喜花燃起了勇敢走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凭着多年的优秀教师经验,周喜花开始对许健进行聋儿语训。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和交际,将业余时间都放在了为许健做聋儿语训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周喜花每天对着许健的小脸不停地说;为了让许健感受到声带与舌位的变化,周喜花将许健的手放进自己的口中、喉部,一个发音、一个字地让他体会,一句话一句话地去教,一遍、二遍、三遍……十遍、百遍、 千遍……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尽管许健不能说话,但是周喜花从儿子的举动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喜欢牛。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周喜花就带着儿子爬上山去看山下小路上归来的牛群,不断地教给他说“牛”,教给他写“牛”。他们母子的手上、胳膊上写满了“牛”。工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7月15日,是周喜花永生难忘的一天,那天,她又带着孩子爬上了常去的那个山坡,等着牛儿的到来。她没想到,就在她发呆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激动的声音:“偶!偶!”只见许健用小手指着远处走来的一群牛,嘴里发出“偶!偶!”的声音,周喜花惊呆了!儿子见妈妈没有反应,急得满脸通红,抢过周喜花手中的水彩笔,在手心里写了一个“牛”字。这个字如一道闪电照亮黑暗的长空。周喜花明白了孩子是在说“牛”,在写“牛”,儿子知道这是牛,儿子会说话了!
这个“牛”字是许健从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一年后,三岁的许健和以前判若两人,虽然发音还不如同龄的孩子,但他已经认识了300多个汉字,识字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儿童。
2
然而,正当周喜花和丈夫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准备奋力拼搏时,命运又一次将这个家推进了无底的深渊。1997年夏,在爷爷奶奶家的许康因感冒连续打了一周的新霉素,感冒好了,可听力却下降到了85分贝。公公婆婆不敢将这种状况告诉周喜花,可许康在短短的半年内语言大幅度退步,用手比划代替说话,公公婆婆见实在瞒不住了,才小心翼翼地告诉了周喜花。听到这个消息,周喜花一下就晕倒了。这次,她感到自己被彻底地击垮了,任泪水无声地流淌。此刻的丈夫也只是流泪,嘴里重复着一句话:“老天爷呀,为什么?为什么两次把相同的命运降临在同一个家庭!”懂事的许健依偎着周喜花,轻轻擦去了她脸上的泪水,用妈妈经常鼓励他的方式握紧拳头说:“妈妈,勇敢。”看到孩子这样,周喜花抱着孩子终于哭出了声音。是啊,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她以女人特有的韧性告诉丈夫,要振作起来,健儿什么都听不见,我们都能让他开口,康儿还有一些残余听力,为什么不可以从头再来呢?从发音教起,从头开始!
1998年7月,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周喜花和丈夫商量,自己留在家里负责对许康进行语言培训,丈夫许志宏带许健去参加南京周弘老师举办的一个全国性的“赏识教育夏令营”。在南京,“东方时空”栏目组对许志宏和许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跟踪采访,之后,以“父子情”为题播出了采访专辑。节目播出后,有许多与周喜花遭遇相同的家长到周喜花家来取经,但因条件有限,解决不了吃住,家长只好又带着孩子回去了,但不断地打电话来咨询,周喜花就在电话中给他们指导。有一个孩子叫卢映志,家住乌鲁木齐,周喜花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约半年的辅导。1999年12月,周喜花外出学习途经乌鲁木齐,家长将她接到家里,给孩子现场指导,一个星期后,当卢映志第一次叫出“妈妈”的时候,他的妈妈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3
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而这时的周喜花和丈夫,为了给儿子治疗已经卖掉了房子,租住了一间平房,条件异常艰苦。可想到那些失聪孩子的家长求助的眼神,2000年,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商量后,一咬牙,开办了一个聋儿康复训练班。训练班就设在自己一家四口租住的平房,家远的孩子则挤在家里一起住。没有教具,她带着孩子们到服装店里找不要的硬纸壳,回来自己动手做成教学卡片;没有训练设备,她就一个音一个音地对口型……
为了能让孩子们早日像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说话、上学,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每天早上7点起床,夜里1点睡觉,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周喜花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给孩子进行语训上。丈夫许志宏更是尽心尽力担起了管理孩子和训练班的重任。这对爱心夫妻承担起了教师和父母的双重重任。
因为许多孩子家庭十分困难,善良的周喜花和丈夫只收取微薄的生活和教学费用,他们夫妇俩则想办法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下钱,以维持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家长只能给周喜花打白条。周喜花夫妇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但是,想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夫妇俩咬牙坚持着。
他们的举动既让周围人感动,也让好心人不解:自己的孩子都快顾不过来了,生活条件这么困难,干嘛还要这么艰难地办学呢?聋哑孩子这么多,管的过来吗!可周喜花深知,正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她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作为聋哑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苦!而聋哑孩子由于无法说话、将来甚至无法养活自己是多么的令人揪心!
4
低廉的收费,奇迹般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聋哑孩子来到了周喜花的聋儿康复训练班。为了接纳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周喜花和丈夫的聋儿康复训练班“变”成了伊犁地区唯一一家个体聋童语训中心——博爱聋童语训中心。由于没有资金支持,语训中心的硬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教学楼,只有几间新租的土房子;没有宽阔的操场,只有收拾整洁的几十平方米的小院子;没有做工精美的教具,只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学卡片;没有崭新光洁的课本,只有好心人捐赠的新旧不一的图书……
无悔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尽管条件差,可是从自己的聋哑孩子身上,周喜花摸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聋儿康复理念,让一个个聋儿开口说话、进入了普通学校学习。多年来,周喜花教过的这些聋哑孩子最大的20岁,最小的现在3岁,来的时候只有一岁零八个月。来自乌鲁木齐的卢映志,听力95分贝,2001年来到周喜花的聋童语训中心,7个月认字300多个,现在已进入普通学校上六年级;伊犁63团的魏茹,经过4年的训练,现在已经康复,正上高中;博乐的左桐,经过三年的语训,进入了普通小学上四年级;4岁的维吾尔族聋哑小女孩古丽菲拉,送到聋童语训中心半个月后,回家一声“妈妈”让她的母亲喜极而泣;16岁的刘丹丹,从聋哑中专毕业后,因为不会说话,无法工作,来到聋童语训中心经过六个月的语训,现在开了自己的粮油店。还有陈洪纲、张明悦、熊杰、罗成、赵洋洋、高芹、马雪凡……他们都在一步步地叩响有声世界的大门。
在投入聋儿语训的同时,周喜花对工作没有丝毫懈怠。这些年来,周喜花所教学科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她也多次荣获县级优秀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称号,2003年荣获新疆中学生英语竞赛指导奖,2004年荣获自治区教育学会、自治区教学研究室案例、教学设计两项三等奖。当然,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勤奋的汗水。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些成功的背后是周喜花多么辛苦的付出!
荣誉接踵而来。2008年,周喜花当选为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09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巾帼十佳;同年,周喜花的聋童语训中心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残疾人之家”殊荣,她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5
现在,已经成了名人的周喜花一家四口依然挤在语训中心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墙壁虽然泛黄,灯光虽然昏暗,但是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夫妇俩觉得所有的苦累都值了!
令周喜花欣慰的是,不仅许健、许康这一对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说话谁也听不懂的小哑巴孩子,现在已经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入普通学校,聋童语训中心也使100多名聋哑儿童进入了有声世界,而且70%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周喜花和丈夫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扩大聋童语训中心,让更多依然留在无声世界的孩子走向有声世界!
当笔者随周喜花来到她的聋童语训中心,看到简陋的校舍里冲出一群孩子扑向周喜花用含糊不清的话语喊着“周妈妈”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周喜花说:“我既是母亲,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一位教师应该做的。当听到孩子发出第一声时,当看到家长流出幸福的泪水时,我就知道我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再苦再难,我都不会回头!因为这些孩子需要我,这些孩子的家长需要我,这个社会需要我。我以一个母亲和一位教师的名誉承诺,我会永远站在有声世界的门口,用我的心,用我的爱,用我的一生打开这些聋儿说话的大门,托起更多的孩子进入有声世界,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都无怨无悔!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让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听到这个世界最动听的声音:‘妈妈,我爱你!’”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