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农业发展上来,而且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作为了一个核心问题存在于科研工作的研究中。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我国的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指导,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另外我国的农业发展还缺乏一套完善的现代农业规划的方法技术体系,这也是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区域规划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方法体系,对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的大规模开展起来。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在各地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调整现代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有效的开发自然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发挥区域优势,增长生产经验以及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和挑战,我国现代农业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布局,来适应市场需求。然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就是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最近几年,我国现代农业的规划专家对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工作采取了不同专业角度以及多种不同方法的新尝试,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还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开展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方法体系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工作流程概述
(一)规划工作的前期准备
1.意图交流
规划意图的交流在区域现代规划工作的前期准备中占据了首要地位,意图的交流就是要求委托方和项目规划单位就规划目的和规划意图进行一个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市规划单位能够更好地把握委托方的想法,同时为后期规划团队的组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团队的组建
组建专业化的规划团队,就要要求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要紧密的结合具体所规划的内容。团队的成员一般都是要涉及到农业、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城乡规划管理、农业政策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道路交通等层面的专业知识。规划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长期系统的工程,为确保项目进程的有序性,就需要规划区域的有关单位或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规划领导小组,对整个规划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3.规划调研工作
规划调研工作实行的目的就是获取规划区域的基本现状信息。具体的规划调研工作分为了室外实地勘测和室内信息搜集两方面的工作内容。室内资料的收集工作可以向相关部门或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完成,室外的实地勘测工作可以采取典型调查或者走访调查的方法。在规划调研工作开展之前也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调研表格、调研图件以及调研形成的具体安排等准备工作。
4.采集到的信息的整理工作
在完成上述的:意图交流、团队组建和规划调研三项工作后,规划工作开始由室外转移到了室内,这一工作流程面对的就是搜集到的海量的数据信息。
1)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因为统计口径的不统一,所以经常会发生数据差异的发生,而直接影响到的就是统计部门所采集到的数据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采用的都是电子版的数据信息,而前面我们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常又都是纸质的,不利于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所以,需要对在规划区内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包括产业规模,社会人口,土地资源情况等信息进行一定的归并和折算处理;
3)对于纸质类的规划图件,要进行必要的扫描数字化处理,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日后规划图件的建模和加工等工作。
(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现代区域农业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整个区域农业规划工作的核心环节,具体包括了规划项目的总体设计、项目设计以及目标的制定等三个方面。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工作可以依据规划区域内的产业设计、分区设计和功能分区等设计原则逐步展开。产业设计就是在立足于规划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来确定规划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及辅助产业;功能分区对于整个规划项目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需要确定一个规划的整体布局方案,对功能分区的某一个单独的区域进行功能的阐述,其主要需要阐述的内容包括:功能分区的范围、产业规模以及规划面积和重点项目等。
2.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制定要切实符合规划区域的发展现状,而且要保证做到数量化。之前传统的目标制定的方法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性的方法,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或者是通过类推的比较。同时又由于规划区域地方官员的主观臆断,就很容易造成了指定的目标丧失了其本该有的指导意义。
3.项目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时间为5年-10年,具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在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过程中,项目的设置和布局成为了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作为了整个区域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项目的设置一般都是以规划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储备来有效的加大开发力度;而考虑到区域内适应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以及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习惯和区域地理优势,来有效的开展项目布局工作;项目开发规模要紧密的依据市场的容纳量和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来确定。
(三)规划优化
当前期的规划方案完成之后,委托方还要委托有关专家对规划方提交的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其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优化意见,进而规划组要根据这些修改意见来优化规划方案。另外,规划方案的实施在经过专家的评审之后还需要得到政府的审批,如果未能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则还需要根据政府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二、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方法体系研究
(一)规划方法体系的提出
一般情况下,农业规划的实施都是以权威农业专家的长期实践经验为依据,属于一种定性的规划,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也缺少了客观性,往往会造成规划与实际相脱离,同时还会造成制定的目标没有任何指导性价值。在本文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它是在长期的农业规划编制实践中总结而来,概括为环节规划的技术体系,也就是将现代农业规划区分为:规划发展评价、制定规划目标以及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和空间布局的规划四个层面,在不同的规划节点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划方法组成阶段性的规划技术体系,并严格按照规划技术体系来完成区域农业的规划工作。
(二)实施方法体系的过程
1.规划发展评价
在这一规划环节,规划发展评价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明确规划区域内的条件优势和制约因素,同时也要了解区域外部的发展机遇以及同时面临的挑战,对规划区域的产业前景作出一个精确的预测和分析。所以,在规划评价工作环节中,规划区域内的现状分析评价工作的完成就是依靠SWOT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来实现的,而对区域产业市场前景的评价工作则是采用需求量预测法和灰色预测模型法或者马爾科夫预测法来完成。
2.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
在这一工作环节主要就是确定规划区域的优势产业。在传统的现代农业规划中,区域产业通常都会呈现出一种数量多而且种类杂的现象,在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平衡的发展趋势,这让地方政府往往会感到盲目。在全新的现代农业规划技术体系中,对于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规划方法组合的形式来解决。
1)有效的利用规划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来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定量确定;
2)对规划区域现存的产业结构利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
3)对最终选择好的区域优势产业进行修正;
3.制定规划目标
在这一规划环节,主要是完成对规划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的预测工作。在此规划环节,重点要考虑到的就是区域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并以其最终效益来确定拟发展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具体规模。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可利用目标规划法,环境承载力法以及灰色预测方来完成目标的制定。另外,还可以依据之前收集到的规划区域产业的数据资料,凭借市场需求量法和时间序列法来完成规划目标的制定工作。
4.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
在这一规划环节主要是说明了规划区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对规划区域优势产业所需要的土壤肥力、温度光照、水分、热量以及土地类型和地理概况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有效的利用系列先进的技术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IS以及Erdas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等来完成规划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工作。
三、区域现代农业规划发展模式的总结和探索
在由项目组负责的近百个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案例中的经验总结,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三种模式,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多功能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特点:近年来,因为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经济社会平面也取得了不断的扩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业生产范围和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所以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同时更应该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也只有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这里所说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
1)产品功能;保证给城市市民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鲜活的农产品,当然仅仅依靠都市农业可能无法满足广大市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但是都市农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控和补充的作用,尤其是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对于保证城市供给能够发挥很好地作用。
2)生态功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是城市一道天然的陆生生态屏障。比如水稻田既可作为农作物耕地又可作为城市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3)就业功能:各行各业的农产品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功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仅为都市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农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服务功能:区域农业规划通过科技、物流、认证、信息等服务平台的逐渐完善,构建起了一个服务全国农业的纽带和桥梁。
2.适用区域:在城市圈内的都市农业区以及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农业区比较适用于这种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
(二)资源特色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模式的特点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多样性的优势。比如在广东地区的优新蔬菜、岭南佳果、名贵茶叶、高效花卉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地具备良好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
资源特色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必须要以区域内优势农产品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当地农产品在独居特色的同时还要形成不同的品种、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市场资源的农产品品牌。充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要以科技为提升的动力,以优异的品牌占据市场。
2.适用区域
在我国一些农业生产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种资源或者市场资源合计数资源等,或者是区域农产品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地区比较适用于资源特色型农业发展模式。比如在沿海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山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等。
(三)生态循环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模式特点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普遍的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制约,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除此之外,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都是比较脆弱的,近年来还呈现出了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迫切需要解决资源不断消耗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就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在现在生态农业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最低化以及资源化和无害化。在种植、加工和养殖各个农产业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实现农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和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当地便利资源,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自然能源,来实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适用区域: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般适用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或敏感的地区,如在基本的农田保护区、石灰岩山区以及水资源保护区等都适用此种农业发展模式。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技术的方法体系,丰富了国内相关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农业规划部门、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学术研究等部门在现代农业的规划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有效的提高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发展水平以及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喜波.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2]高云.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3]李晓,林正雨,何鹏,曾鸣,雷波,刘强,陈春燕,古稳.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0,03:953-958.
[4]周灿芳,曹阳,余华荣,张禄祥,柯清标,段洪洋,黄红星. 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136-139.
[5]李宝玉. 环渤海现代农业区域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刘军.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区域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的大规模开展起来。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在各地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调整现代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有效的开发自然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发挥区域优势,增长生产经验以及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和挑战,我国现代农业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布局,来适应市场需求。然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就是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最近几年,我国现代农业的规划专家对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工作采取了不同专业角度以及多种不同方法的新尝试,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还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开展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方法体系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工作流程概述
(一)规划工作的前期准备
1.意图交流
规划意图的交流在区域现代规划工作的前期准备中占据了首要地位,意图的交流就是要求委托方和项目规划单位就规划目的和规划意图进行一个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市规划单位能够更好地把握委托方的想法,同时为后期规划团队的组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团队的组建
组建专业化的规划团队,就要要求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要紧密的结合具体所规划的内容。团队的成员一般都是要涉及到农业、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城乡规划管理、农业政策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道路交通等层面的专业知识。规划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长期系统的工程,为确保项目进程的有序性,就需要规划区域的有关单位或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规划领导小组,对整个规划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3.规划调研工作
规划调研工作实行的目的就是获取规划区域的基本现状信息。具体的规划调研工作分为了室外实地勘测和室内信息搜集两方面的工作内容。室内资料的收集工作可以向相关部门或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完成,室外的实地勘测工作可以采取典型调查或者走访调查的方法。在规划调研工作开展之前也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调研表格、调研图件以及调研形成的具体安排等准备工作。
4.采集到的信息的整理工作
在完成上述的:意图交流、团队组建和规划调研三项工作后,规划工作开始由室外转移到了室内,这一工作流程面对的就是搜集到的海量的数据信息。
1)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因为统计口径的不统一,所以经常会发生数据差异的发生,而直接影响到的就是统计部门所采集到的数据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采用的都是电子版的数据信息,而前面我们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常又都是纸质的,不利于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所以,需要对在规划区内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包括产业规模,社会人口,土地资源情况等信息进行一定的归并和折算处理;
3)对于纸质类的规划图件,要进行必要的扫描数字化处理,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日后规划图件的建模和加工等工作。
(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现代区域农业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整个区域农业规划工作的核心环节,具体包括了规划项目的总体设计、项目设计以及目标的制定等三个方面。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工作可以依据规划区域内的产业设计、分区设计和功能分区等设计原则逐步展开。产业设计就是在立足于规划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来确定规划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及辅助产业;功能分区对于整个规划项目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需要确定一个规划的整体布局方案,对功能分区的某一个单独的区域进行功能的阐述,其主要需要阐述的内容包括:功能分区的范围、产业规模以及规划面积和重点项目等。
2.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制定要切实符合规划区域的发展现状,而且要保证做到数量化。之前传统的目标制定的方法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性的方法,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或者是通过类推的比较。同时又由于规划区域地方官员的主观臆断,就很容易造成了指定的目标丧失了其本该有的指导意义。
3.项目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时间为5年-10年,具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在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过程中,项目的设置和布局成为了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作为了整个区域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项目的设置一般都是以规划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储备来有效的加大开发力度;而考虑到区域内适应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以及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习惯和区域地理优势,来有效的开展项目布局工作;项目开发规模要紧密的依据市场的容纳量和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来确定。
(三)规划优化
当前期的规划方案完成之后,委托方还要委托有关专家对规划方提交的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其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优化意见,进而规划组要根据这些修改意见来优化规划方案。另外,规划方案的实施在经过专家的评审之后还需要得到政府的审批,如果未能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则还需要根据政府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二、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方法体系研究
(一)规划方法体系的提出
一般情况下,农业规划的实施都是以权威农业专家的长期实践经验为依据,属于一种定性的规划,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也缺少了客观性,往往会造成规划与实际相脱离,同时还会造成制定的目标没有任何指导性价值。在本文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它是在长期的农业规划编制实践中总结而来,概括为环节规划的技术体系,也就是将现代农业规划区分为:规划发展评价、制定规划目标以及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和空间布局的规划四个层面,在不同的规划节点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划方法组成阶段性的规划技术体系,并严格按照规划技术体系来完成区域农业的规划工作。
(二)实施方法体系的过程
1.规划发展评价
在这一规划环节,规划发展评价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明确规划区域内的条件优势和制约因素,同时也要了解区域外部的发展机遇以及同时面临的挑战,对规划区域的产业前景作出一个精确的预测和分析。所以,在规划评价工作环节中,规划区域内的现状分析评价工作的完成就是依靠SWOT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来实现的,而对区域产业市场前景的评价工作则是采用需求量预测法和灰色预测模型法或者马爾科夫预测法来完成。
2.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
在这一工作环节主要就是确定规划区域的优势产业。在传统的现代农业规划中,区域产业通常都会呈现出一种数量多而且种类杂的现象,在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平衡的发展趋势,这让地方政府往往会感到盲目。在全新的现代农业规划技术体系中,对于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规划方法组合的形式来解决。
1)有效的利用规划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来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定量确定;
2)对规划区域现存的产业结构利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
3)对最终选择好的区域优势产业进行修正;
3.制定规划目标
在这一规划环节,主要是完成对规划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的预测工作。在此规划环节,重点要考虑到的就是区域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并以其最终效益来确定拟发展规划区域优势产业的具体规模。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可利用目标规划法,环境承载力法以及灰色预测方来完成目标的制定。另外,还可以依据之前收集到的规划区域产业的数据资料,凭借市场需求量法和时间序列法来完成规划目标的制定工作。
4.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
在这一规划环节主要是说明了规划区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对规划区域优势产业所需要的土壤肥力、温度光照、水分、热量以及土地类型和地理概况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有效的利用系列先进的技术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IS以及Erdas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等来完成规划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工作。
三、区域现代农业规划发展模式的总结和探索
在由项目组负责的近百个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案例中的经验总结,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三种模式,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多功能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特点:近年来,因为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经济社会平面也取得了不断的扩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业生产范围和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所以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同时更应该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也只有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这里所说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
1)产品功能;保证给城市市民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鲜活的农产品,当然仅仅依靠都市农业可能无法满足广大市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但是都市农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控和补充的作用,尤其是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对于保证城市供给能够发挥很好地作用。
2)生态功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是城市一道天然的陆生生态屏障。比如水稻田既可作为农作物耕地又可作为城市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3)就业功能:各行各业的农产品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功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仅为都市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农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服务功能:区域农业规划通过科技、物流、认证、信息等服务平台的逐渐完善,构建起了一个服务全国农业的纽带和桥梁。
2.适用区域:在城市圈内的都市农业区以及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农业区比较适用于这种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
(二)资源特色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模式的特点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多样性的优势。比如在广东地区的优新蔬菜、岭南佳果、名贵茶叶、高效花卉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地具备良好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
资源特色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必须要以区域内优势农产品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当地农产品在独居特色的同时还要形成不同的品种、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市场资源的农产品品牌。充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要以科技为提升的动力,以优异的品牌占据市场。
2.适用区域
在我国一些农业生产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种资源或者市场资源合计数资源等,或者是区域农产品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地区比较适用于资源特色型农业发展模式。比如在沿海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山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等。
(三)生态循环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模式特点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普遍的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制约,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除此之外,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都是比较脆弱的,近年来还呈现出了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迫切需要解决资源不断消耗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就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在现在生态农业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最低化以及资源化和无害化。在种植、加工和养殖各个农产业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实现农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和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当地便利资源,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自然能源,来实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适用区域: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般适用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或敏感的地区,如在基本的农田保护区、石灰岩山区以及水资源保护区等都适用此种农业发展模式。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技术的方法体系,丰富了国内相关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农业规划部门、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学术研究等部门在现代农业的规划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有效的提高区域现代农业的规划发展水平以及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喜波.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2]高云.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3]李晓,林正雨,何鹏,曾鸣,雷波,刘强,陈春燕,古稳.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0,03:953-958.
[4]周灿芳,曹阳,余华荣,张禄祥,柯清标,段洪洋,黄红星. 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136-139.
[5]李宝玉. 环渤海现代农业区域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刘军.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区域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