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临夏州旱作区示范推广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2006年至2010年五年当中,以玉米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从最初的2500亩发展到的103.36万亩,平均亩产700kg,比对照(半膜覆盖)亩产500kg,亩增产200kg,五年累计实施210万亩,总增产粮食41万t,总增加收入5.2亿元。通过示范推广,总结提出适宜我州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措施:一是播前准备;二是适期播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措施
临夏州位于甘肃省中部以南,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人口为194.6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1.55万人,占88%,总耕地面积214.8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1.86万亩,山旱地133.0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人均耕地1.1亩。旱作区年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下,主要集中在7、8、9月,历年平均蒸发量1382mm,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d,日照时数2467.5h。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等农作物。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耕作区,耕地少、山旱地面积大,干旱少雨、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一直是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全州春旱和初夏旱发生的频率增高,旱灾程度加重,范围扩大,为了克服旱灾对全州农业产生的严重影响,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迅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简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地表起大小垄,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
2005年我州首次从省上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广河县南部干旱山区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2006年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广河县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00亩,平均亩产707.25kg,比半膜玉米亩产511.75kg,亩增产195.5kg,增产38.2%,亩增收300元左右,总增收入近75万元(市场价1.5元/kg),旱作区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带来的实惠和效益;2007年在广河县、东乡县、永靖县、临夏县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8万亩,平均亩产727.58kg,比半膜玉米亩产583.55kg亩增产144.03kg,亩增产值215.61元;2008年扩大到全州七县一市,共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6.1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722.49kg,比半膜覆盖玉米平均亩产560.39kg亩增产162.10kg,增产29.9%,玉米、马铃薯共增产8.14万t,增加了相当于一个大县的粮食产量,增加收入1.22亿元,推广区农民户均增收1350元左右,人均增收270元左右;2009年全州各县(市)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8.67万亩,其中秋季覆膜7.5万亩,顶凌覆膜47.5万亩,播前覆膜13.67万亩,玉米一跃成为我州第一大粮食作物,推广工作覆盖全州8县(市)的78个乡镇,452个行政村,3343个自然村,12.38万户、60.97万人口,分别占全州乡镇的62.9%,行政村的39.3%,自然村的30%,农户的35%,农村人口的35%,比半膜覆盖平均亩增产200kg,增产粮食13万吨,相当于两个中等县的粮食产量,可增加经济收入(不计秸杆)2亿多元,推广区户均增收1538元,人均增收319元。2010年全州计划完成100万亩,其中秋覆膜26万亩,已完成 103.36万亩,按去年同比增长速度,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亿多元。
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五年来全州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经验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沟技术集覆盖抑蒸、集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总结出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严格选地,精细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15度以下的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30cm,耕后要及时耙耱;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深达到18~20cm,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
(2)划行施肥起垄。①划行: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幅宽限110cm。用木材或钢筋制作的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的划行器划行,首先在地边划一边线,沿边线35cm处划边线,然后一小一大间隔划完全田。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幅宽限110cm。用划行器(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沿地边35cm处划边线,然后小行40cm,大行70cm,一小一大间隔划完全田。②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应加大肥料施用量。一般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若计划采用一膜两用,由于免耕施肥困难,头年农肥施用量应增加到7000kg以上),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尿素25~30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肥15~20kg,硫酸锌2~3kg或亩施玉米专用肥80kg,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③起垄:川台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幅宽100~110cm,每隔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并将种肥撒入沟内,起垄覆膜须连续作业,防止土壤风干造成水分散失。
(3)土壤消毒。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壟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kg喷施。每喷完1次覆盖后再喷一带,以提高药效。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对水50kg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4)覆膜。①秋季覆膜: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防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但地膜在田间保留的时间长,要加强冬季管护,可用秸秆覆盖护膜。②顶凌覆膜:早春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起垄覆膜,阻止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方法:用宽120cm、厚度0.008~0.01mm的地膜,在平整好的垄面上展开,靠边线的一边取膜下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每隔1m左右从膜边下取土原地固定,两幅膜边在大垄中间相接,膜与膜不重叠,并用土压实,依次类推铺完全田。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
(5)打孔。覆膜一周左右,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沟内每隔50米米处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
(6)选用良种。一般海拔2000m以下的区域,选择豫玉22、承单20号、沈单16号、富农1号、金穗1号、酒试20、金穗4号、金穗5号、金穗8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200m的地区,选用金穗3号、金穗7号、利玛28、酒单4号、农大3315等中早熟品种;海拔2200~2400m的区域选用利玛59、新玉10号等极早熟品种。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防治瘤黑粉等病害。
2.适期播种
(1)时间。当地表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即一般在4月中下旬。
(2)播种。用玉米点播器按适宜的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内,每穴下籽2~3粒,播深3~5cm,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吊苗、粉籽现象发生,并用细砂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等蔬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3)合理密植。年降雨量300~350mm的地区以3000~3500株为宜,株距为35~40cm;年降雨量350~450mm的地区以3500~4000株为宜,株距为30~35cm;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地区以4000~4500株为宜,株距为27~30cm。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玉米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破土引苗、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坚持“三叶间、五叶定”的原则。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看,及时打钗。
(2)中期管理(拔节-抽雄)。玉米拔节后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促进茎秆粗壮墩实。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进入大喇叭口期,即展开叶片达到10-12片时,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kg。
(3)后期管理(抽雄-成熟)。玉米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一般以每亩追施尿素5kg为宜。
(4)适时收获、秋耕。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
[关键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措施
临夏州位于甘肃省中部以南,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人口为194.6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1.55万人,占88%,总耕地面积214.8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1.86万亩,山旱地133.0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人均耕地1.1亩。旱作区年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下,主要集中在7、8、9月,历年平均蒸发量1382mm,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d,日照时数2467.5h。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等农作物。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耕作区,耕地少、山旱地面积大,干旱少雨、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一直是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全州春旱和初夏旱发生的频率增高,旱灾程度加重,范围扩大,为了克服旱灾对全州农业产生的严重影响,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迅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简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地表起大小垄,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
2005年我州首次从省上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广河县南部干旱山区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2006年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广河县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00亩,平均亩产707.25kg,比半膜玉米亩产511.75kg,亩增产195.5kg,增产38.2%,亩增收300元左右,总增收入近75万元(市场价1.5元/kg),旱作区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带来的实惠和效益;2007年在广河县、东乡县、永靖县、临夏县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8万亩,平均亩产727.58kg,比半膜玉米亩产583.55kg亩增产144.03kg,亩增产值215.61元;2008年扩大到全州七县一市,共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6.1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722.49kg,比半膜覆盖玉米平均亩产560.39kg亩增产162.10kg,增产29.9%,玉米、马铃薯共增产8.14万t,增加了相当于一个大县的粮食产量,增加收入1.22亿元,推广区农民户均增收1350元左右,人均增收270元左右;2009年全州各县(市)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8.67万亩,其中秋季覆膜7.5万亩,顶凌覆膜47.5万亩,播前覆膜13.67万亩,玉米一跃成为我州第一大粮食作物,推广工作覆盖全州8县(市)的78个乡镇,452个行政村,3343个自然村,12.38万户、60.97万人口,分别占全州乡镇的62.9%,行政村的39.3%,自然村的30%,农户的35%,农村人口的35%,比半膜覆盖平均亩增产200kg,增产粮食13万吨,相当于两个中等县的粮食产量,可增加经济收入(不计秸杆)2亿多元,推广区户均增收1538元,人均增收319元。2010年全州计划完成100万亩,其中秋覆膜26万亩,已完成 103.36万亩,按去年同比增长速度,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亿多元。
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五年来全州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经验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沟技术集覆盖抑蒸、集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总结出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严格选地,精细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15度以下的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30cm,耕后要及时耙耱;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深达到18~20cm,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
(2)划行施肥起垄。①划行: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幅宽限110cm。用木材或钢筋制作的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的划行器划行,首先在地边划一边线,沿边线35cm处划边线,然后一小一大间隔划完全田。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幅宽限110cm。用划行器(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沿地边35cm处划边线,然后小行40cm,大行70cm,一小一大间隔划完全田。②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应加大肥料施用量。一般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若计划采用一膜两用,由于免耕施肥困难,头年农肥施用量应增加到7000kg以上),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尿素25~30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肥15~20kg,硫酸锌2~3kg或亩施玉米专用肥80kg,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③起垄:川台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幅宽100~110cm,每隔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并将种肥撒入沟内,起垄覆膜须连续作业,防止土壤风干造成水分散失。
(3)土壤消毒。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壟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kg喷施。每喷完1次覆盖后再喷一带,以提高药效。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对水50kg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4)覆膜。①秋季覆膜: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防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但地膜在田间保留的时间长,要加强冬季管护,可用秸秆覆盖护膜。②顶凌覆膜:早春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起垄覆膜,阻止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方法:用宽120cm、厚度0.008~0.01mm的地膜,在平整好的垄面上展开,靠边线的一边取膜下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每隔1m左右从膜边下取土原地固定,两幅膜边在大垄中间相接,膜与膜不重叠,并用土压实,依次类推铺完全田。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
(5)打孔。覆膜一周左右,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沟内每隔50米米处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
(6)选用良种。一般海拔2000m以下的区域,选择豫玉22、承单20号、沈单16号、富农1号、金穗1号、酒试20、金穗4号、金穗5号、金穗8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200m的地区,选用金穗3号、金穗7号、利玛28、酒单4号、农大3315等中早熟品种;海拔2200~2400m的区域选用利玛59、新玉10号等极早熟品种。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防治瘤黑粉等病害。
2.适期播种
(1)时间。当地表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即一般在4月中下旬。
(2)播种。用玉米点播器按适宜的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内,每穴下籽2~3粒,播深3~5cm,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吊苗、粉籽现象发生,并用细砂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等蔬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3)合理密植。年降雨量300~350mm的地区以3000~3500株为宜,株距为35~40cm;年降雨量350~450mm的地区以3500~4000株为宜,株距为30~35cm;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地区以4000~4500株为宜,株距为27~30cm。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玉米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破土引苗、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坚持“三叶间、五叶定”的原则。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看,及时打钗。
(2)中期管理(拔节-抽雄)。玉米拔节后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促进茎秆粗壮墩实。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进入大喇叭口期,即展开叶片达到10-12片时,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kg。
(3)后期管理(抽雄-成熟)。玉米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一般以每亩追施尿素5kg为宜。
(4)适时收获、秋耕。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