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CTP)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80例临床诊断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平扫、CTP技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脑部CT平扫、CTP检查结果 ,比较CTP图像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对侧区、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参数。结果 80例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脑部CT平扫后,共检出38例早期低密度病灶, 42例无明显异常。
【基金项目】
:
深圳市坪山区卫生健康系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14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CTP)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80例临床诊断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平扫、CTP技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脑部CT平扫、CTP检查结果 ,比较CTP图像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对侧区、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参数。结果 80例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脑部CT平扫后,共检出38例早期低密度病灶, 42例无明显异常。80例患者CTP检查发现, 8例无缺血半暗带,无明显异常,随访1年后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2例脑灌注有异常状况,经图像工作站配套软件分析后发现,39例有红色梗死区和黄色缺血半暗带区, 33例仅小部分黄色异染区或无典型黄色缺血半暗带,随访1年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9例患者接受CTP检查图像有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进一步分析其参数指标显示,其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MTT)(9.51±0.21)s长于对侧区的(4.51±0.65)s,脑血容量(CBV)(1.68±0.31)ml/100 g、脑血流量(CBF)(5.31±0.42)ml/(100 g·min)低于对侧区的(3.12±0.23)ml/100 g、(51.35±1.32)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MTT(7.61±0.51)s长于对侧区(4.51±0.65)s, CBF(31.21±1.36)ml/(100 g·min)低于对侧区的(51.35±1.32)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半暗带区和对侧区的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MTT(9.51±0.21)s长于缺血半暗带区的(7.61±0.51)s, CBV(1.68±0.31)ml/100 g、CBF(5.31±0.42)ml/(100 g·min)低于缺血半暗带区的(3.11±0.21)ml/100 g、(31.21±1.36)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检查图像显示,治疗后梗死区MTT、CBV、CBF分别为(4.31±1.01)s、(3.18±0.45)ml/100 g、(50.32±1.21)ml/(100 g·min),缺血半暗带区分别为(4.61±1.02)s、(3.15±0.37)ml/100 g、(50.65±1.37)ml/(100 g·min),对侧区分别为(4.51±0.65)s、(3.12±0.23)ml/100 g、(51.35±1.32)ml/(100 g·min)。缺血半暗带区、梗死区与对侧区MTT、CBV、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梗死区MTT短于本区治疗前,CBV、CBF高于本区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MTT短于本区治疗前, CBF高于本区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采用CTP技术检查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评估患者颅内CTA、侧支循环状况、脑血流灌注成像状况,为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信息依据,确保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满意度及敬业度,能够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提升员工的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协同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前,大部分企业都能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概念混淆、执行偏差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绩效管理的效用大打折扣。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从
地震是导致现代城市建筑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不仅导致建筑物产生大量变形,还极易引起次生火灾,进一步加重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受到的损害。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可以发挥钢管和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使再生混凝土的充分利用得以实现,利于建筑业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关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其轴压、偏压、抗震性能和耐火性能等方面,而对其在震损后的耐火性能研究不足,按我国
地震是影响我国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会导致各种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倒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满足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需求,本课题组提出一种铝合金屈曲约束支撑-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以下简称“ALB-CFST-CFRP”),该种结构体系由铝合金屈曲约束支撑、钢梁和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混凝土柱组成,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支撑装配方便等优点。本文对其抗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规模工程建设导致建筑垃圾不断产生。为了解决建筑行业消耗大量天然资源能源以及建筑垃圾严重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再生混凝土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相比于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性质较差,需要对再生骨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强化,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而使再生混凝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本文通过酸溶液和水泥浆对再生骨料进行化学强化,研究两种强化方式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性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大量采油废水产生,其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性质相对复杂,属于难降解工业废水。大量污染物随废水进入环境,将会影响生态系统循环,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危害人类健康。虽然部分油田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回注水使用,但由于油藏回注能力有限以及地层条件限制,要求采油废水实现达标外排,即出水水质满足COD<50mg/L、石油类污染物<1mg/L、BOD5<10mg/L。本试验将电催化氧化与浸没式陶瓷膜
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对水资源环境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关注地下水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时空下均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作为我国粮仓和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人工施肥与工业运营等人为因素致使其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研究表明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较为广泛,倘若长期饮用高浓度硝酸盐水则有致癌致疾的风险。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中的吸附法则显现出对硝酸盐去除的经济有效性,若在制备吸附剂的过程中引入纳米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材料被应用于河坝护坡、道路边坡、基础路面等工程。同时考虑到利用建筑物的拆除及改造工程等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将这些作为再生骨料加入到植生混凝土中,研究植生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本文主要针对植生再生混凝土,利用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不同水胶比、再生骨料取代率、骨料粒径、矿粉掺量这四种因素,在分别经历12次、24次、36次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质量、相对动弹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饮用水水源受到破坏,水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的一大问题。地下水资源具有不易受到污染,开采容易等优点,但如果受到污染则修复困难。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地下水型水源地,科学设立饮用水水源井保护区,从源头上防治地下水源污染是防治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的最有效手段。2007年前,水源地保护区无科学有效的划分依据,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科学合理的调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