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3~35岁,身高155~170 cm,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进入第一产程后进行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经L3,4行连续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R组注入首剂量罗哌卡因(0.6 mg/ml)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2 mg/ml罗哌卡因;S组注入首剂量舒芬太尼(1.6 μg/ml)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2 μg/ml舒芬太尼;RS组注入首剂量罗哌卡因0.3 mg/ml +舒芬太尼0.8 μg/ml混合液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1 mg/ml罗哌卡因+0.1 μg/ml舒芬太尼。3组镇痛泵参数设置:背景输注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PCA剂量5 ml,总容量100 ml。3组注入首剂量后30 min时连接镇痛泵,产后2 h停药。维持VAS评分≤3分。于镇痛前、注入首剂量后5、10和30 min时记录VAS评分。于镇痛前、镇痛0~30 min、30~60 min、90~120 min时段和第二产程记录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产妇恶心呕吐、瘙痒、侧切、器械助产、剖宫产、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情况和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出生后1、5、10 min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3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Apgar评分均≥7分。与镇痛前比较,R组镇痛0~30 min时宫缩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P<0.05),S组和RS组镇痛各时段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S组和RS组注入首剂量后5、10 min时VAS评分升高,镇痛0~30 min时宫缩间隔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S组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或0.01);与S组比较,RS组瘙痒发生率降低(P<0.01),各时点VAS评分、各时段宫缩间隔时间和宫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位胸腔镜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60例,年龄18~32岁,性别不限,BMI 19~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高碳酸血症组(H组)。2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低水平PEEP(5 cmH2O)的通气策略,维持PaCO2 3
本院自2012年1月1日起对所有普胸手术病人采用优化麻醉管理方案:常规心电图联合有创动脉压监测、建立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HR<40次/min)时立即干预并及时心脏按压。查询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优化麻醉管理前)15 212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查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5日(优化麻醉管理后)17 078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收集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病人一
目的探讨糖尿病孕鼠七氟醚麻醉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雌鼠40只,雄鼠5只,体重200~250 g,孕7 d时随机取20只孕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取未制备模型的孕20 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取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孕20 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七氟醚组(DS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剖宫产子代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孕龄20 d,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异丙酚2.0 mg/kg组(P2组)、异丙酚4.0 mg/kg组(P4组)和异丙酚8.0 mg/kg组(P8组)。P2组、P4组和P8组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异丙酚,翻正反射消失30 min时行剖宫产术,C组于相应时点采用脱颈法处死孕鼠,然后立即取出
目的比较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口腔-颌面肿瘤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7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5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术。S组麻醉诱导:吸入8%七氟醚
期刊
目的探讨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硬膜外置管术成功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5岁,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普通导管组(Ⅰ组)和加强型导管组(Ⅱ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组分别置入相应硬膜外导管。发生置管困难、导管误入血管或置管时异感即为硬膜外置管术失败。记录硬膜外置管术失败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
目的探讨妊娠因素对患者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T线)与脊柱对应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科及妇科住院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妊娠组(P组)和非妊娠组(NP组)。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床呈垂直位,双手抱膝使双下肢股骨线与脊柱呈约90°角。确定两侧髂嵴最高点,用钢丝硬膜外导管做一连线即T线,再沿上侧(非卧侧)髂嵴最高点做与地面的垂线即T′线,行超声检查,记录T线、T′线与棘突和棘突间隙的对应位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