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对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八个班级209名同学的调研,初步掌握了学前教育系的学风现状。调研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状态与效率、在学习氛围营造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通过对这些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掘出学前教育系学风建设中的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对当前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下一步工作的推进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撰写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为使本报告更为科学合理,报告形成前,在同学间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调研,调研方式非常灵活、灵便,主要是简略设计了四个调研问题,分别是:1、请列出三条你学习的主要动力。2、请简要说明在怎样的情况下,你的学习状态最好,学习效率最高??3、你是否起到过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作用。4、班级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时,你是缔造者,参与者或是破坏者?调研对象分别是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的六个班级,包括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九班和十班,其中三班和四班是公认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纪律非常突出的班级,五班和六班属于中游偏上的班级,九班和十班是三校生班级,得到的评价比较靠后。通过对高中班级和三校生班级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分析出两者在学习动力及学习目的上的差别与不同,从而为我们有针对性的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前提条件。此外,还对2011级的四班和八班进行了调研,用以分析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的是否有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二、学前教育系班风学风调研
调研的八个班级总人数为260人,其中参与调研的有209人,调研中有关学习动力这一问题,有的同学提出“父母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有的同学提出“为了给弟弟妹妹树立个好榜样”;?有的同学提出“为了下一代着想”;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家人亲情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A类。有的同学提出“为了找到分好工作,有个好前程”;有人提出“为了以后赚大钱,有个好未来,嫁个好老公”;?也有提出“为获得奖学金”等,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实用实利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B类。有的同学提出“为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也有的同学提出“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能有尊严的活着”;还有同学提出“为了让自己更完美,更有能力,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等等”;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实现自我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C类。将一些较为个别的答案,统一归入其他类里,列为D类。A类答案共有135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65%;B类答案共有184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8%;C类答案共有79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38%;D类答案共有42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20%。
三、调研结果分析和形成分析报告
(一)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为了获得直接现实的利益,应对未来的需要,这符合人性的特点,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对待。为此,工作中我们应该敢于和善于“利诱”学生,坚定学生的这种思想。通过开展实例分析为主的专项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做现场报告,以及开展主题班会集中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确信好好学习就能奋斗出好未来,消极懈怠必然是自酿苦酒。
鉴于有过半的学生将父母和亲人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要求工作中我们善于打“亲情牌”!我们应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不能总是在学生出现负面问题时才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而是在学生有所提高,有所成长,取得成绩,获得奖励时,及时主动的将这类情况通知给学生的父母和家人,调动起学生和家人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的继续进步。在沟通学生父母和家人时,我们应追求沟通形式的多样化,除电话沟通外,可以考虑邮寄贺卡、邮寄喜报、电子邮件等多种实现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供费用邀请优秀学生父母和家人来学校参观,见证学生的获奖全过程。
C类学生的比例达到38%,说明已有不少同学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人格的塑造,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以及实现自我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做的是坚定和深化这部分同学的认识,同时积极寻求方法和途径扩大这类同学的比率,将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发掘出来,呈现给广大学生。
D类比例达到20%,这类同学的回答较为个别和杂乱,可以作为一种动向和趋势的分析,也可以结合到其他类别里,增加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关于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的回答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10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51%。2、认为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郁时,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54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26%。3、认为个人状态好时,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3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7%。4、认为在对知识有兴趣、对学习有愿望的时候,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1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5、一些较个别的答案,如在逼迫下、考试前、听歌时等情况下,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31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5%。
从数据的上可以看出,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应该一如既往的将重心放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建设上,确保安静卫生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重视起学生的个人状态和学习兴趣,尽可能的给予积极的调整和引导。对于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中的其他影响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就是否带动过其他同学学习的问题,回答“有”的同学共有14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70%。回答“没有”的同学共有63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30%。在回答班级积极学习氛围的缔造者、参与者或是破坏者这个问题时,共有31名同学回答是“缔造者”,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5%;共有178名同学回答是“参与者”,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5%;没有一名同学回答是破坏者。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有过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愿望和经历,百分之百的同学认为自己是班级积极学习氛围的缔造者或参与者,而不是破坏者。这些都是树立端正学风和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障。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的这种进步思想和向上意识,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着力于将这种正面的思想意识转变为同学们的实际行动,进而推动整个学前教育系的学风建设与发展。
此外,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还注意到,2011级的学生和三校生在学习动力这一问题作答的时候,更倾向和侧重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在B类答案中,所占的比率更大。而2012级普通高中生在回答学习动力这一问题,在C类答案中,所占的比率更大。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到侧重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顺琴等. 论可持续学习观对大学生发展的指引,[J]. 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期
[2] 付裕坤, 高专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点论——以北华大学师范分院为例,[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 王毅,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 北京交通大学,2011
一、撰写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为使本报告更为科学合理,报告形成前,在同学间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调研,调研方式非常灵活、灵便,主要是简略设计了四个调研问题,分别是:1、请列出三条你学习的主要动力。2、请简要说明在怎样的情况下,你的学习状态最好,学习效率最高??3、你是否起到过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作用。4、班级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时,你是缔造者,参与者或是破坏者?调研对象分别是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的六个班级,包括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九班和十班,其中三班和四班是公认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纪律非常突出的班级,五班和六班属于中游偏上的班级,九班和十班是三校生班级,得到的评价比较靠后。通过对高中班级和三校生班级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分析出两者在学习动力及学习目的上的差别与不同,从而为我们有针对性的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前提条件。此外,还对2011级的四班和八班进行了调研,用以分析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的是否有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二、学前教育系班风学风调研
调研的八个班级总人数为260人,其中参与调研的有209人,调研中有关学习动力这一问题,有的同学提出“父母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有的同学提出“为了给弟弟妹妹树立个好榜样”;?有的同学提出“为了下一代着想”;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家人亲情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A类。有的同学提出“为了找到分好工作,有个好前程”;有人提出“为了以后赚大钱,有个好未来,嫁个好老公”;?也有提出“为获得奖学金”等,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实用实利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B类。有的同学提出“为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也有的同学提出“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能有尊严的活着”;还有同学提出“为了让自己更完美,更有能力,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等等”;将上述类似答案统一归入以实现自我为学习动力这一类里,列为C类。将一些较为个别的答案,统一归入其他类里,列为D类。A类答案共有135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65%;B类答案共有184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8%;C类答案共有79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38%;D类答案共有42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20%。
三、调研结果分析和形成分析报告
(一)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为了获得直接现实的利益,应对未来的需要,这符合人性的特点,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对待。为此,工作中我们应该敢于和善于“利诱”学生,坚定学生的这种思想。通过开展实例分析为主的专项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做现场报告,以及开展主题班会集中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确信好好学习就能奋斗出好未来,消极懈怠必然是自酿苦酒。
鉴于有过半的学生将父母和亲人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要求工作中我们善于打“亲情牌”!我们应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不能总是在学生出现负面问题时才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而是在学生有所提高,有所成长,取得成绩,获得奖励时,及时主动的将这类情况通知给学生的父母和家人,调动起学生和家人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的继续进步。在沟通学生父母和家人时,我们应追求沟通形式的多样化,除电话沟通外,可以考虑邮寄贺卡、邮寄喜报、电子邮件等多种实现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供费用邀请优秀学生父母和家人来学校参观,见证学生的获奖全过程。
C类学生的比例达到38%,说明已有不少同学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人格的塑造,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以及实现自我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做的是坚定和深化这部分同学的认识,同时积极寻求方法和途径扩大这类同学的比率,将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发掘出来,呈现给广大学生。
D类比例达到20%,这类同学的回答较为个别和杂乱,可以作为一种动向和趋势的分析,也可以结合到其他类别里,增加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关于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的回答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10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51%。2、认为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郁时,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54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26%。3、认为个人状态好时,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3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7%。4、认为在对知识有兴趣、对学习有愿望的时候,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1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5、一些较个别的答案,如在逼迫下、考试前、听歌时等情况下,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共有31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5%。
从数据的上可以看出,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应该一如既往的将重心放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建设上,确保安静卫生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重视起学生的个人状态和学习兴趣,尽可能的给予积极的调整和引导。对于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中的其他影响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就是否带动过其他同学学习的问题,回答“有”的同学共有146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70%。回答“没有”的同学共有63人,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30%。在回答班级积极学习氛围的缔造者、参与者或是破坏者这个问题时,共有31名同学回答是“缔造者”,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15%;共有178名同学回答是“参与者”,约占参与调研总人数的85%;没有一名同学回答是破坏者。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有过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愿望和经历,百分之百的同学认为自己是班级积极学习氛围的缔造者或参与者,而不是破坏者。这些都是树立端正学风和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障。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的这种进步思想和向上意识,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着力于将这种正面的思想意识转变为同学们的实际行动,进而推动整个学前教育系的学风建设与发展。
此外,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还注意到,2011级的学生和三校生在学习动力这一问题作答的时候,更倾向和侧重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在B类答案中,所占的比率更大。而2012级普通高中生在回答学习动力这一问题,在C类答案中,所占的比率更大。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到侧重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顺琴等. 论可持续学习观对大学生发展的指引,[J]. 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期
[2] 付裕坤, 高专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点论——以北华大学师范分院为例,[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 王毅,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 北京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