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双重影响,人们在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一系列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生存环境的恶化等许多严峻问题。因此,我们应当赋予科技人道主义精神,防止科技和人的异化,从而让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关键词:人的科技化;科技的人性化;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和矛盾着的。人与科技的关系也不例外。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变史,从相当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化史。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可以让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其深远影响。如何处理好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科技的内涵
要了解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关系,首先要清楚这种事物的内涵。科技即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我们要用辨证统一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首先科学与技术的性质不同。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相处时应遵循怎样的规律才能使双方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本质的探索。这种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通常是一种理论的阐述,并用以来指导实践。它的呈现方式为知识的传授。技术是在人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找到的最为简便的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技巧的应用,其呈现的方式是物态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个别具体化上升为抽象概括化的过程,技术活动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将普遍抽象的原理落实到具体个别的实物上的过程。科学是由物质转化为精神的结果,技术是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结果。其次科学与技术作用于人类生产实践的方式不同。科学作为知识形态对生产力的作用是间接的,而技术作为物质形态则可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这同样适用于人类其他的实践方式,科学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技术这一中介。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与技术也一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使得两者相互联系的一面逐渐成为它们关系的主导,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一体化之中。首先科学离不开技术,因为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如科学的内容里包含许多关于技术的研究:技术的科学、发展和应用的具体研究;另一方面实践也可以为研究提供方向。如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为科学的研究提供角度与方向。其次,技术也同样依赖科学,技术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和发明,技术中包含着科学成分,技术实践活动的结果也需要沉淀下来,整理随之成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关于技术的知识体系,以此来不断丰富着科学的内容,这说明技术也变得日益科学化。尤其进入知识时代,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趋势愈发明显,以至于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众很难区分开来。于是,我们喜欢将其统称为“科技”。
二、人与科技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经历了由古代的自在统一、中世纪时期的初步分离、文艺时期时的基本相融、近代的走向对立等几个阶段。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在近代,自然科学在才开始慢慢具有科学的形态。可见科技总是在与人的矛盾关系中推动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
(一)科技的人性本质
科技的目的是服务于人造福于人的,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动力。
首先,人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有人才有科技。人是科学技术的认识者、使用者、创造者。从根本上说,科技是由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人是主体而科技是客体。客体受主体本质上的影响所以科技也具有人的属性,科学本质上是“人的科学”。其次,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它既是人猿揖别的分水岭,也是人类生存的文化根据,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的进化、文化的繁荣与人性的不断丰富,没有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技术是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基础和灵魂,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技术的发展规定和改变着人的其他属性。由此可见,在人与科技这对矛盾中,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依赖于对方的存在,任何一方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方的发展。
(二)科技的异化
“异化”一般是指把有利于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反过来支配自己的东西。近些年来,科技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对自然的异化:全球性的自然生态环境急速恶化,包括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土地退化、森林锐减、大量物种灭绝,工厂林立水污染加剧,废物成灾,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一种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工自然物。第二,科技对社会的异化:核武器导致国际关系危机,网上银行诈骗、手机窃听等高科技犯罪导致国内关系危机。第三,科技对人的异化: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导致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严重,网络上信心量过大、鱼龙混珠导致人的自我丧失和情感危机加深等。总之,当代科技异化及其现实表现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渗透到方方面面。
三、科技人化的解决途径
科技本身是中立性质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的异化导致了异化的技术。因此要想克服科技异化,使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科技为对象的交往活动中在尊重科学规律、熟练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与科技和谐相处。
首先,一切科学规律都来自于人类对外部自然的真理性认识。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源于自然界又受自然界的约束。然而,由于人类具有能动意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改造自然界,所以,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来为人类提供便利。为避免这种初衷遭到异化变质,或者说为了防止人类被科学技术所奴役,我们必须把科技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赋予科技“人道主义”精神,使它具一定的价值。从而更有助于实现人与科技的和谐相处。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既指物质上的第一生产力,也指精神上的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都起着第一位的关键作用。科技理性对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变革“德观念的更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的科学世界观的不断形成和完善等方面。科学技术在本质上还是塑造价值观的革命性力量。科学的重大发现往往导致旧的道德规范及其价值体系的解体,形成新的道德观念,并从而塑造新的价值体系。
人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关系,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和谐统一关系中的人与科技不存在生存意义上的或价值论意义上的严重对立,但却充满着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和斗争。在任何时期,人类为了生存与进步都要进行科技研究,从而利用科技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样科技就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个反作用。正是如此,人与科技的和谐关系只能存在于永不停息的矛盾运动之中,并通过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活动表现出来。因此,人的科技化和科技的人性化的双向运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实途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万茜.试议技术的本质[J].徐州: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1673-1603.
[2]张媛媛.马克思视域中人与科技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山西师大学报,2014(11).
[3]孙莎莎.科学技术的人学阐释[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人的科技化;科技的人性化;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和矛盾着的。人与科技的关系也不例外。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变史,从相当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化史。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可以让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其深远影响。如何处理好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科技的内涵
要了解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关系,首先要清楚这种事物的内涵。科技即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我们要用辨证统一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首先科学与技术的性质不同。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相处时应遵循怎样的规律才能使双方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本质的探索。这种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通常是一种理论的阐述,并用以来指导实践。它的呈现方式为知识的传授。技术是在人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找到的最为简便的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技巧的应用,其呈现的方式是物态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个别具体化上升为抽象概括化的过程,技术活动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将普遍抽象的原理落实到具体个别的实物上的过程。科学是由物质转化为精神的结果,技术是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结果。其次科学与技术作用于人类生产实践的方式不同。科学作为知识形态对生产力的作用是间接的,而技术作为物质形态则可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这同样适用于人类其他的实践方式,科学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技术这一中介。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与技术也一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使得两者相互联系的一面逐渐成为它们关系的主导,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一体化之中。首先科学离不开技术,因为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如科学的内容里包含许多关于技术的研究:技术的科学、发展和应用的具体研究;另一方面实践也可以为研究提供方向。如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为科学的研究提供角度与方向。其次,技术也同样依赖科学,技术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和发明,技术中包含着科学成分,技术实践活动的结果也需要沉淀下来,整理随之成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关于技术的知识体系,以此来不断丰富着科学的内容,这说明技术也变得日益科学化。尤其进入知识时代,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趋势愈发明显,以至于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众很难区分开来。于是,我们喜欢将其统称为“科技”。
二、人与科技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经历了由古代的自在统一、中世纪时期的初步分离、文艺时期时的基本相融、近代的走向对立等几个阶段。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在近代,自然科学在才开始慢慢具有科学的形态。可见科技总是在与人的矛盾关系中推动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
(一)科技的人性本质
科技的目的是服务于人造福于人的,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动力。
首先,人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有人才有科技。人是科学技术的认识者、使用者、创造者。从根本上说,科技是由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人是主体而科技是客体。客体受主体本质上的影响所以科技也具有人的属性,科学本质上是“人的科学”。其次,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它既是人猿揖别的分水岭,也是人类生存的文化根据,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的进化、文化的繁荣与人性的不断丰富,没有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技术是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基础和灵魂,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技术的发展规定和改变着人的其他属性。由此可见,在人与科技这对矛盾中,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依赖于对方的存在,任何一方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方的发展。
(二)科技的异化
“异化”一般是指把有利于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反过来支配自己的东西。近些年来,科技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对自然的异化:全球性的自然生态环境急速恶化,包括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土地退化、森林锐减、大量物种灭绝,工厂林立水污染加剧,废物成灾,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一种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工自然物。第二,科技对社会的异化:核武器导致国际关系危机,网上银行诈骗、手机窃听等高科技犯罪导致国内关系危机。第三,科技对人的异化: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导致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严重,网络上信心量过大、鱼龙混珠导致人的自我丧失和情感危机加深等。总之,当代科技异化及其现实表现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渗透到方方面面。
三、科技人化的解决途径
科技本身是中立性质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的异化导致了异化的技术。因此要想克服科技异化,使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科技为对象的交往活动中在尊重科学规律、熟练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与科技和谐相处。
首先,一切科学规律都来自于人类对外部自然的真理性认识。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源于自然界又受自然界的约束。然而,由于人类具有能动意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改造自然界,所以,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来为人类提供便利。为避免这种初衷遭到异化变质,或者说为了防止人类被科学技术所奴役,我们必须把科技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赋予科技“人道主义”精神,使它具一定的价值。从而更有助于实现人与科技的和谐相处。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既指物质上的第一生产力,也指精神上的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都起着第一位的关键作用。科技理性对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变革“德观念的更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的科学世界观的不断形成和完善等方面。科学技术在本质上还是塑造价值观的革命性力量。科学的重大发现往往导致旧的道德规范及其价值体系的解体,形成新的道德观念,并从而塑造新的价值体系。
人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关系,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和谐统一关系中的人与科技不存在生存意义上的或价值论意义上的严重对立,但却充满着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和斗争。在任何时期,人类为了生存与进步都要进行科技研究,从而利用科技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样科技就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个反作用。正是如此,人与科技的和谐关系只能存在于永不停息的矛盾运动之中,并通过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活动表现出来。因此,人的科技化和科技的人性化的双向运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实途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万茜.试议技术的本质[J].徐州: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1673-1603.
[2]张媛媛.马克思视域中人与科技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山西师大学报,2014(11).
[3]孙莎莎.科学技术的人学阐释[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