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蔷薇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了三年的蔷薇,终于开花了,但那几簇直径不到三厘米的白色带绒毛的小花,和想象中的“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密叶翠帷重,秾花红锦张”完全不一样。
  晓薇联想到这三年的新生活,取来剪刀,将花儿剪的七零八落。
  晓薇大学毕业后,第一天到单位报到,在人事处正巧遇到处长晓临。她毫无征兆地感到心跳加快,脸色绯红一片,大脑也像缺了血。晓临问她几句,她都没听清。
  晓临长得真帅!深深凹陷的大眼,浓密的黑发根根直立,脸部线条冷峻,1米78左右的身高,正是晓薇心中的白马王子型。
  赶巧人事处缺人,晓临就把晓薇留下,做一些人事报表之类的简单工作。晓临经常加班,晓薇呢,没家没业的,人又懂事,就经常帮他买饭。
  一天,晓临又加班,晓薇问他想吃什么,晓临就说:“别买了,总麻烦你实在不好意思,你要是不着急就等我一会儿,我把手头这个报告写完,请你吃西餐。”
  两人的关系在一年中,并没有越雷池一步。怪就怪有天晓临喝醉了酒,他醉眼蒙眬、口齿不清地对晓薇说:“晓薇,谁要是能娶到你,真是天大的福气。你嫂子虽然长得漂亮,也很贤惠,但太不像女人了……”
  女人就是女人,怎么还不像女人?晓薇并没听懂晓临话里的意思。但听晓临说谁娶到她是天大的福气,内心就产生了憧憬,“晓临哥,那你娶我好了。”
  她有意无意地把衬衫的第二颗纽扣解开,勾着晓临对眼前的山峦波光,看了一眼又一眼。
  三年前,她终于抢来名分,和晓临结了婚。
  结婚的时候,晓薇在淘宝上买了十棵三年生藤本大花蔷薇苗,五棵蓝色的,五棵紫色的。晓薇想象着,她怀抱着小晓薇或小晓临在院子里赏花的情景,不禁美美地笑了好半天。
  那时候,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
  一次逛完街回来,晓临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看晓薇煲百合汤,“你嫂子从来不用我陪她逛街,也不问衣服好看不好看,更不会花上几个小时煲汤。”
  晓薇一怔,瞪了他一眼。晓临才发现说错话,尴尬地闭了嘴。晓薇也没言语,转身回卧室去了。
  结婚周年那天,晓薇下午请了假,准备了好多晓临爱吃的菜,还买了巧克力蛋糕。晓临回家后,一看晓薇都准备好了,从酒柜里拿出一瓶三十年的法国葡萄酒。
  两人高高兴兴落了座,酒打开了,蛋糕也切了,晓薇开了口:“老公,你给我买什么礼物了?”
  “买什么礼物?”晓临没抬头,夹了一口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晓薇用筷子打了他筷子一下,“就知道吃,今天是結婚周年,人家忙了一天,你给我买什么礼物了?”
  晓临抱歉道:“薇,对不起,我没买什么礼物。和她结婚十多年,从来也没买过什么礼物啊。”
  “你什么意思啊?!她是她,我是我,哪有结婚周年男人不给女人买礼物的?!”晓薇气得把筷子啪地拍到了桌上。
  “好好好,是我不对,是我不好,明天给你补行了吧?”
  “这是补的事儿吗?你心里根本就没我……”晓薇哭了起来。
  晓临越哄她越哭,一气之下,摔门走了。
  从那以后,晓薇发现晓临不愿意陪她逛街了,也不愿意听她说,“上天注定,你就是我的男人了。”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两个人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晓薇跟晓临说:“结婚这么久了,你的工资卡应该给我,这样可以有规划地理财。”
  晓临一听,噌地跳了起来,“晓薇,你什么意思?家里每月的开销基本都是我花的吧?”
  “我没什么意思啊,你打听打听,哪家的男人不把工资卡给女人,你是不是偷偷给你前妻和孩子花钱?”
  “你现在真是越来越不讲理了。我和她结婚十几年,她从来没找我要过工资卡。我真后悔!”
  “你后悔?你还后悔?我嫁你的时候还是姑娘,你离婚的时候净身出户,婚房的钱都是我家出的,你住的是我的房子。”
  两人大吵之后,晓临开始不爱回家。晓薇有些后悔,跟晓临道歉,可晓临提出了离婚,说他们实在不适合在一起过日子,他不想耽误她,她还年轻。
  一天晚上,晓薇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憋屈,拨通了晓临的电话。
  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少女的声音:“你别再给我爸打电话了,我爸正在和我妈谈恋爱呢!”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从晓薇头顶浇到脚下,她盯着缠绕在小院栏杆上蔷薇的暗影,怎么也没想明白,明明都是蔷薇,怎么就这么不一样?
其他文献
早先,老家的房子就跟羊拉粪蛋一样,稀稀拉拉,杂乱无序,胡同也七歪八拐,宽窄不齐。村西南角还残留着一截四五米高的圩墙。翻过圩墙,是一大片老坟地。  老坟地东角,有两间土屋,里面住着一个叫有生的中年人,是个疯子。若论辈分我该称他为五爷,可我怕他,一直远远躲着,从没喊过他。  村中人离世,自然要挖墓穴。一旦被有生瞧见,他就要发上一阵疯,嗷嗷地哀号着扑上前,死劲抢夺人家手中的铁锹。人们费力将他拖走,他又乘
期刊
小镇在萍乡东,很古,石板小巷,粉墙黛瓦,还有戏楼,带着一种翰墨气息。这些,都在岁月里静默着。  在岁月里静默的,还有傩面具。  前年,也就是2016年的春日里,柳丝刚拉长,王叔家就来了个客人,是镇书记。王叔见了,笑着让座,泡茶。他知道,书记来这儿,没别的事,一定是谈傩面具的事,他希望自己重操祖业。  萍乡傩面具,天下闻名。  萍乡傩面具,小镇为最。  至于小镇傩面具的雕刻,自然首推王叔了。王叔祖上
期刊
流沙村改为开发区后,所有老房子拆光,人搬进了芳园小区。  荣家那棵老槐树仍长在那片暂时空白的老宅基地上,枝繁叶茂的树下有个石礅,荣宝良每天来这儿闲坐。  这天异常炎热,老槐树下有好大一片阴凉,荣宝良带来趄椅,抻开,趄下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夢中的夜晚黢黑,身后总是有脚步声,他回下头,看见一位走动的、光闪闪的骷髅,不由大叫:“鬼!鬼啊!”  恰好老伴李冬梅来送午饭,见状奚落他一句:“死心眼儿,活
期刊
村东头有一棵百年的大樟树,大樟树下有一间低矮的破房子。破房子四处漏风,正中一座土筑的大火炉,黑娃叫它“烘炉”。炉的右边架着一个风箱,风箱来回一拉,炉膛内火苗直蹿。炉的左边是一个永远装满水的大缸,还有大锤、小锤、铁钳、铁砧、木柴,这就是黑娃的全部,这就是黑娃的铁匠铺。  黑娃是个孤儿。黑娃是村里的老铁匠李老头捡回来的娃。黑娃从小就跟着李老头打铁,李老头自然就是黑娃的师父。  黑娃的日子天天一个模样。
期刊
过了正月初六,石一砚的饭局少了。  他把东方术托他介绍小姑娘的事儿,早就忘了。年已不惑,丢三落四,已经成为常态。石一砚为了记住某件事,就在手机的记事本里写上,某月某日谁谁谁结婚;某点,到教育局某科开会……还是忘。  初十晚上,有一个重要饭局。石一砚喝多了,都是熟人,心里不设防。回家躺在床上,感觉天花板有些旋转。他闭目,想让身子停止旋转,做不到。口渴,他起来,摇晃着到了客厅,倒杯凉水,一口灌下去。一
期刊
堂 叔  堂叔在大伯的引导下,参加了闽粤赣边纵。  他原来当然也是个挑担的,在部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机枪手,著名的“白石顶战斗”中,他一个长点射,击毙了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副营长,致使这一路敌人仓惶败退。  剿匪战斗结束后,县城举行祝捷大会,万人空巷,人山人海哪。战利品、枪支就堆了三大卡车。为首的一辆,车顶架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趴在那里的机枪手,不是别人,正是俺堂叔。他表情严肃,有熟人叫,没有听见;
期刊
李栓柱领着孙子在小区里溜达,看到假山后面多了一棵树,粗壮结实的树干很像一位壮年汉子在日光下被晒得起了汗碱的脊背;树干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了杈,一枝旁逸斜出,仿佛舞者甩出的一臂,一枝稍微弯曲一些,似乎在生长时被外力拧巴了一下,但突然崛然向上,形成了一臂托天的奇异造型。  李栓柱越看越觉得这棵树眼熟,很像一年前他在老家卖掉的那棵,只是树头上的枝梢都被锯掉了,仅剩下光秃秃几个枝杈,身上还挂着水管与瓶子,像
期刊
美子打电话说,老家学校的那幢“民主楼”要拆了,其實这个教学楼早在2005年就已属危房不再使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拆掉重建。  说过好些次再去看看,但终是未能成行,而今,它将要不在了。我马不停蹄地请假、买车票,无论如何,我得回去看看这童年的“老朋友”,还有我曾期待出现的人。  站在曾经熟悉、如今却有些许陌生的土地,我的心兀然紧张起来,那一幅幅昔日的图景在眼前闪闪而过。  那棵玉兰树上的花事依然
期刊
她不止一次想到去远行。  坐火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去哪里?做什么?她不清楚。只是无法摆脱这个固执的念头。  今天是5月20号,一个浪漫花开的日子。她弄了几样小菜,一瓶红酒,两个酒杯。青椒白菜,西红柿鸡蛋,一盘清蒸鳜鱼,时鲜的香椿拌辣椒面透着油光煞是诱人。两只盛饭的细瓷碗已准备就绪,热腾腾的米饭还在锅里,可以想象打开锅盖时满房间扑鼻的香气。  她拨了一个电话,无人接听。打开微信页面,信息也还没
期刊
曹操讨伐江南,子恒和子健相随。子健嗜酒,忙里偷闲到西子湖畔品酒,不经意间,一名女子翩若惊鸿,从十六岁的子健眼前掠过。子健下楼急追,那女子已融入西湖春色的杨柳之中。柳色中女子的回眸一笑,令子健魂牵梦萦。四处寻访,得知此女子为江南大户人家之女,名唤甄宓。  战事猛烈,烟火中,子健再遇难民中的甄宓,江南暑热,子健汗泪俱下。四目交投,竟无言语,许久,子健说,娘子只管向西,可避开家兄刀刃。甄宓下跪,从胸前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