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的最大特点就是新颖性,独特性,突破中国人物画陈旧的程式,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创新出题材新、意境新、技法新和形式新的作品。
【关键词】 创新;中国人物画;新的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出现最早的画种,是中国绘画的起点,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早在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画》等帛画都是以人物为主的绘画作品。
其中,魏晋是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是唐宋人物画隆盛的先身,战国以来的“高古游丝描”在晋代人物画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此时笔墨技法日渐完备,题材和风格异彩纷呈。盛唐出现了以画宗教人物为主的“画圣”吴道子,他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性人物。
五代是人物画发展的过渡时期,真正发备大全的是两宋。两宋以后,人物画的笔墨由原来绚烂的重色厚染逐渐走向以水墨为主,南宋在意笔水墨画方面出现了以梁楷为代表的简笔人物。虽传世作品不多,但这种风格打开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元代的人物画笔墨基本上是格守旧发,人物画家为数甚少,大多数人物画家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而流于市井。明清两代,人物画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多被世人视为艺匠。明中期的崔子中,把晋唐传统和民间艺术相糅合,开辟一条“宁绌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晚清海派崛起,任伯年注重对人物的写生,强化造型,把不同层次的衣服、脸、手和须发用不同的墨色勾画,墨色层次分明,为日益衰落的人物画注入一线生机。
20世纪初,西方素描观念日益被引入中国人物画的写生中,使人物画的造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而引起了中国人物画笔墨的重大改革,徐悲鸿、蒋兆和是此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在逐渐变化,中国人物画这一古老的画种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危机,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挖掘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我们应深入到生活中去,收集新鲜生动的素材,同时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经验和营养,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突破除旧的程式,发展民族优秀传统,创造出题材新、意境新、技法和形式借新的作品。对于新的题材,应该酝酿新的意境,对于传统题材,也要发现其新的情调,不能总是重复前人已有的格局和样式,要表现新的题材和新的意境,传统的技法和样式也不可能完全适用,迫使我们在创造中对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但是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已发展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技法和形式,创新又不能完全失去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要有一个逐步的渐变的过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
一、要有饱满的创作激情
中国人物画的创新,要求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要热爱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以新鲜事物的敏感去发现美好的题材,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艺术情趣,随时随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新鲜的题材,并记录其感受。总之,艺术创作要有感而发,不能装腔作势,没有溶入自己感情的作品,只能是平庸的作品。
二、要精心构思,酝酿深的意境
意境是画的灵魂,构思和酝酿意境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好比是沙子,艺术却是黄金,中间有一个筛选、淘制的过程;生活好比是原粮,艺术却是美酒,中间需要经过发醇酝酿的阶段,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创作之间有严格质变的飞跃。好的作品以诗的意境感染观念,打动人心,所以构思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课题,要经常练习构思,提高艺术构思能力,构思可以和构图结合进行,脑子中应同时孕育几个题材,反复构思、构图、成熟一个制作一个,构思不成熟决不急于制作。
三、反复地锤炼构图
有了好的意境,还要有新的构图。构图来自生活,突出人物特点,近看和细看有强烈的效果;对角线构图,打破平稳,有虚实,易生动。
马西光在构图形式上就很有创新。比如:他在《戏牛图》中,以“内切圆弧线”构图发,强化运动的速度于节奏,从而体现了牦牛的倔强与牧者的智勇,具有强烈的西部情调与特色。
一幅成功的作品,应以远观效果吸引观念。不要在一开始构图阶段就趋局部形象,多在构图上下功夫,一定要确保小的构图中大的关系和精彩的部分不要走样。
四、笔墨的运用和发展
笔墨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的核心,丢弃了笔墨也就失去了中国画的特点,但是笔墨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创作中为适应表现新的题材,新的意境,必须创新的笔墨技法,运用和发挥用笔墨的多变化,为创作服务。
五、色调的处理
色调表现感情,富丽的色调更能表现时代感、现代感,要随情赋彩,随意赋彩。钟增亚先生就是中西技术结合的代表人物,在《春思》图中,他以暖色调子为主,用白色和白色中略带粉绿来塑造女人的肤色和衣服。石头和树干以墨色为主,黑白对比,衬托出石头和树干的苍劲。底色是湖蓝、青莲和白色调成的暖色调。由此形成了黑、白、灰的强烈对比,画面比较亮,赋有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味道。
六、注意明暗的对比,虚实变化
学习素描的明暗对比手法,对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十分有用。画要活,也要做眼,有虚实则活,有对比则活,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则活。一张画要有光点,亮点,闪光点,也要有虚处——大块虚处、小块虚处,则活矣。一张画要突出人,以景托;要突出脸,以黑托白,或以繁托简。
成白一先生创作的《欧阳海》,站在画的面前,可感觉到火车呼啸着冲向画面,也与英雄欧阳海迎面推马振臂狂呼屹立如山的雄姿构成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作者虚掉了火车,着力渲染欧阳海的血肉之驱。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语言,获取了浪漫主义的效果,凸现了一代英雄的真实而高大的形象。
七、特技的运用
学习中国人物画应以传统的笔墨技法为主,但是为了表现题材和意境需要,辅助一些特技,是可取的方法。
在《灰色》中,崔进国先生将天空用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技法画出了天上的云朵,下面则用油画的技法画出了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前面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画出了少年少女青春的形象,这样三种相结合,不但突出了画面的虚实和层次感,更突破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技法。
总之,创新需在生活中创新,一切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应源于生活,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中国人物艺术的新花。
【关键词】 创新;中国人物画;新的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出现最早的画种,是中国绘画的起点,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早在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画》等帛画都是以人物为主的绘画作品。
其中,魏晋是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是唐宋人物画隆盛的先身,战国以来的“高古游丝描”在晋代人物画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此时笔墨技法日渐完备,题材和风格异彩纷呈。盛唐出现了以画宗教人物为主的“画圣”吴道子,他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性人物。
五代是人物画发展的过渡时期,真正发备大全的是两宋。两宋以后,人物画的笔墨由原来绚烂的重色厚染逐渐走向以水墨为主,南宋在意笔水墨画方面出现了以梁楷为代表的简笔人物。虽传世作品不多,但这种风格打开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元代的人物画笔墨基本上是格守旧发,人物画家为数甚少,大多数人物画家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而流于市井。明清两代,人物画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多被世人视为艺匠。明中期的崔子中,把晋唐传统和民间艺术相糅合,开辟一条“宁绌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晚清海派崛起,任伯年注重对人物的写生,强化造型,把不同层次的衣服、脸、手和须发用不同的墨色勾画,墨色层次分明,为日益衰落的人物画注入一线生机。
20世纪初,西方素描观念日益被引入中国人物画的写生中,使人物画的造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而引起了中国人物画笔墨的重大改革,徐悲鸿、蒋兆和是此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在逐渐变化,中国人物画这一古老的画种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危机,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挖掘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我们应深入到生活中去,收集新鲜生动的素材,同时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经验和营养,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突破除旧的程式,发展民族优秀传统,创造出题材新、意境新、技法和形式借新的作品。对于新的题材,应该酝酿新的意境,对于传统题材,也要发现其新的情调,不能总是重复前人已有的格局和样式,要表现新的题材和新的意境,传统的技法和样式也不可能完全适用,迫使我们在创造中对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但是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已发展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技法和形式,创新又不能完全失去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要有一个逐步的渐变的过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
一、要有饱满的创作激情
中国人物画的创新,要求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要热爱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以新鲜事物的敏感去发现美好的题材,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艺术情趣,随时随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新鲜的题材,并记录其感受。总之,艺术创作要有感而发,不能装腔作势,没有溶入自己感情的作品,只能是平庸的作品。
二、要精心构思,酝酿深的意境
意境是画的灵魂,构思和酝酿意境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好比是沙子,艺术却是黄金,中间有一个筛选、淘制的过程;生活好比是原粮,艺术却是美酒,中间需要经过发醇酝酿的阶段,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创作之间有严格质变的飞跃。好的作品以诗的意境感染观念,打动人心,所以构思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课题,要经常练习构思,提高艺术构思能力,构思可以和构图结合进行,脑子中应同时孕育几个题材,反复构思、构图、成熟一个制作一个,构思不成熟决不急于制作。
三、反复地锤炼构图
有了好的意境,还要有新的构图。构图来自生活,突出人物特点,近看和细看有强烈的效果;对角线构图,打破平稳,有虚实,易生动。
马西光在构图形式上就很有创新。比如:他在《戏牛图》中,以“内切圆弧线”构图发,强化运动的速度于节奏,从而体现了牦牛的倔强与牧者的智勇,具有强烈的西部情调与特色。
一幅成功的作品,应以远观效果吸引观念。不要在一开始构图阶段就趋局部形象,多在构图上下功夫,一定要确保小的构图中大的关系和精彩的部分不要走样。
四、笔墨的运用和发展
笔墨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的核心,丢弃了笔墨也就失去了中国画的特点,但是笔墨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创作中为适应表现新的题材,新的意境,必须创新的笔墨技法,运用和发挥用笔墨的多变化,为创作服务。
五、色调的处理
色调表现感情,富丽的色调更能表现时代感、现代感,要随情赋彩,随意赋彩。钟增亚先生就是中西技术结合的代表人物,在《春思》图中,他以暖色调子为主,用白色和白色中略带粉绿来塑造女人的肤色和衣服。石头和树干以墨色为主,黑白对比,衬托出石头和树干的苍劲。底色是湖蓝、青莲和白色调成的暖色调。由此形成了黑、白、灰的强烈对比,画面比较亮,赋有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味道。
六、注意明暗的对比,虚实变化
学习素描的明暗对比手法,对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十分有用。画要活,也要做眼,有虚实则活,有对比则活,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则活。一张画要有光点,亮点,闪光点,也要有虚处——大块虚处、小块虚处,则活矣。一张画要突出人,以景托;要突出脸,以黑托白,或以繁托简。
成白一先生创作的《欧阳海》,站在画的面前,可感觉到火车呼啸着冲向画面,也与英雄欧阳海迎面推马振臂狂呼屹立如山的雄姿构成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作者虚掉了火车,着力渲染欧阳海的血肉之驱。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语言,获取了浪漫主义的效果,凸现了一代英雄的真实而高大的形象。
七、特技的运用
学习中国人物画应以传统的笔墨技法为主,但是为了表现题材和意境需要,辅助一些特技,是可取的方法。
在《灰色》中,崔进国先生将天空用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技法画出了天上的云朵,下面则用油画的技法画出了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前面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画出了少年少女青春的形象,这样三种相结合,不但突出了画面的虚实和层次感,更突破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技法。
总之,创新需在生活中创新,一切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应源于生活,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中国人物艺术的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