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 丹不夺赤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骨气?骨气是一个人的骨,是隐藏在膝盖中的傲气。骨气是一个人的根,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志气。一个有骨气的人,从他的内在里散发出一种让人敬畏的气质,有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讲气节的民族。
  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突出特点是紧扣“一点四面”原则。“一点”,即引导考生立德树人,继承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面”,即在选题中体现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核心价值四个方面。“骨气”作为“立德”的应有之义在备考方面具有极大价值,笔者精心设计了经典事例、社会热点、观点阐述、名言四个素材板块,并结合素材的实际运用给考生提供备考指导。
  素材指路
  一、经典事例篇
  牺牲在“三绞处决法”之下的李大钊
  1927年4月28日下午,北京。在绞刑架下,在杀人的刑台上,李大钊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了他对死亡和对反动派最大的蔑视,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嘲笑那些杀害他的匪徒“好像热锅里的游鱼一样,还想昏头晕脑地来演丑戏”。他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愚蠢的敌人第一次把李大钊绞昏了,又放下来,仍然劝他“悔过”。李大钊同志苏醒过来,愤恨地说:“你们把我绞死,我的灵魂不死,革命不死!”
  敌人又第二次把他绞了上去,然后又把他放下,还是劝他“悔过”。李大钊慢慢地睁开眼睛,冷笑一声说:“力求速办!”
  敌人的妄想完全破灭了,这才第三次把他绞上去。李大钊同志终于为共产主义、为革命献出了他只有三十九岁的宝贵生命!
  李大钊牺牲后,脖颈上勒有三道深深的血痕。刽子手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残忍地绞死了李大钊同志。
  素材运用示例: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总是把自己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自己和国家而奋斗,这种联系催生了他们心底的铮铮骨气。李大钊正是这样硬气的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而在失败后面对敌人的三次绞刑始终不改信仰。人们常说,时穷节乃见,今天的中国人应向李大钊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心只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孙天帅——“不跪的中国人”
  孙天帅,现任大河报行政区读者服务中心主任,曾经在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工作。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有一次,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
  一百二十多名工人迫于无奈,在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人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不跪你就滚蛋!”“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孙天帅,这位“不跪的中国人”,从此成了千千万万打工族传颂的英雄,被亿万同胞所称道。
  素材运用示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为追求金钱的人也还不少,他们为了金钱什么也不要,心甘情愿做钱的奴隶。但也有像孙天帅这样的人,当金钱、人格和国家尊严发生冲突时,能够响亮地作出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是不会给你们下跪的!”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里,多少热血青年,爱国志士,为了国家,为了正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苏武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销烟,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方志敏清贫一生,名垂史册……他们的英名是中华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代代相傳,光大至今。
  马一浮:“我在,但我不见你!”
  马一浮,中国现代思想家、理学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传芳自任东南五省联军统帅,驻扎杭州。有一次,他慕名前来拜访马一浮。马一浮不肯会见。家人鉴于孙传芳的权势,觉得不必搞得太僵,便打圆场说:“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你不在家?”马一浮断然说:“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弄得孙传芳只好悻悻而返。
  抗战期间,马一浮在重庆办起复兴书院。有一年,孔祥熙的母亲去世,丧事办得极为铺张,一些附庸风雅的权贵还想要马一浮写一篇歌功颂德的墓志铭。他们先是派了一名副官找到马一浮,毫不客气地说:“孔部长的太夫人去世,请你写一篇墓志铭,要赶快写成。”
  马一浮客气地回绝:“老朽已经年迈,久不执笔写文章了,请回复孔部长,恕难从命。”来人怏怏而归。过了几天,一位秘书又被派来。他说话客气多了,先是颂扬马老的道德、文章,然后说明来意,说孔部长对母亲如何孝顺,恳请您老写一篇墓志铭。
  马一浮久不吭声,来人又说:“孔部长绝不会让您老白写的,准备送您黄金若干两。”马一浮听说金钱交易,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我虽一介寒儒,但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请回去复命吧!”秘书也是无功而返。
  素材运用示例:要做正直的人,应该做正直的事。现代理学大师马一浮,是个有风骨的文人。当年,孔祥熙的母亲去世,孔派人找到他,请他替其母亲写一篇歌颂功德的墓志铭。他客气地回绝:“老朽已经年迈,久不执笔写文章了,请回复孔部长,恕难从命。”来人怏怏而归。孔祥熙并不死心,再派人向他请求,并许以黄金若干两为酬劳。这次,他听说是金钱交易,顿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我虽一介寒儒,但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请回吧!”来人只得悻悻而返。事实往往是,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那就成了他正直开始沦陷的起点。所以,正直的人,从来就懂得防微杜渐。
  二、社会热点篇   《夺冠》:王者之师归来
  2020年9月25日,万众期待的《夺冠》热血上映,冲锋国庆档。影片以女排姑娘們耳熟能详的热血征程,致敬几代功勋,高度再现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35年风雨历程,女排姑娘们有过高光也有过低谷,伴随伤痛也有过彷徨。郎平教练临危受命,女排姑娘们咬牙坚持,在失败中累积经验,在挫折中努力成长,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遭遇历史强队巴西,女排姑娘们一分一分追咬,凭借不放弃和打不死的顽强精神,逆风翻盘,爆冷逆袭,奥运夺冠成功,重返世界之巅!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女排姑娘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这是女排姑娘历史上第五次夺取世界杯冠军,也是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女排精神让世界赞叹!
  作家郭喜林总结“女排精神”道:中国女排精神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排运动员像炼钢工人一样,经过千锤百炼锻打出来的民族精神,而绝不仅仅是中国女排精神;中国女排精神是经过中国的精心培养和教育,并经过风霜雨雪的严峻考验之后,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脊梁和民族精英。女排运动员们不是弱不经风的女子,而是顶天立地的女汉子,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威震雄风。在她们身上,既有女人的柔美,又有男子汉身上坚硬无比的骨气,因此,中国女排才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素材运用示例: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儿,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大阪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三、观点篇
  骨气是做人的根本和力量源泉
  骨气,是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是做人的根本和力量源泉。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土耳其人有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更高大。“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撑起二者壮举的,就是骨气二字。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是骨气;田横死不受汉封,部下五百壮士投水殉主,是骨气;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不事匈奴,是骨气;项羽兵败自刎不过江东,是骨气;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是骨气;“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更是有骨气的生动写照。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即使有生命之虞,骨气绝不可少;无论诱惑如何致命,即使梦寐以求千载难逢,骨气绝不可丢。人生在世,应当有骨气,必须有骨气。有了骨气,人品有高度、人格有硬度,才是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有了骨气,就有一种气势和气场,腐蚀近不了身、诱惑入不了心。有了骨气,才能无私无畏、无欲无求、无拘无束,才会有一身铮铮铁骨,站得直、立得正。有骨气的人,活得有尊严、有气质,既让人敬畏敬仰,又让人敬重敬佩。骨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应有品格。(选摘自求是网)
  因为有骨气,中国才有应对惊涛骇浪的底气
  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这骨气,是关闭离汉通道的果断,是白衣为甲、逆行而上的勇毅,是连续作战、舍生忘死的无畏;这骨气,是党员冲锋在前、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的担当和风骨;这骨气,是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这骨气,是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因为有骨气,中国才有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
  (选摘自人民网)
  四、名言篇
  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7.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吴晗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能因此双倍叠加……最近,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产品“考古盲盒”火了。  这款考古盲盒有个特别的名字:“失传的宝物”。乍一看,它就像个不起眼的“土疙瘩”,其实是设计者们提取了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把“宝物”包了起来。这些土壤和外面的石膏截然不同,购买者甚至可
书信,作为一种古老的交流方式,具有较为稳定的格式,在表情达意方面表现出独特艺术魅力。这一形式,在当前的高考考场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考生借以展示自己个性才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1.书信体作文的格式  几经变化后,书信写作格式已經固定下来,按照目前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冒号后不再写字。  正文的主体部分,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河北省曲周县,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四十几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材料
世界上没有心安的人。  我想,不光中国人心不安,全世界的人都是心不安的。发达国家的人民很富裕,但他们也有烦恼,也会感到焦躁。大家只不过烦恼和焦躁的内容不一样。  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不断变化。有了欲望,人就难得心安。欲望小,人的心里可能会更踏实一点;欲望太大,内心就要焦躁得多。有人发出“中国人心安何处”的疑问,那是因为,今天的国人,内心深处的欲望确实是空前膨胀的,每一个人都在欲望中生活。想要心安,唯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或许你会说,历史都是过去,遍地黄金的日子过去了,低垂的果子已经没了,“风口”都是父辈们的。不可否认,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攀升的房价,是面透镜,會放大焦虑,会矮化梦想。但反过来看,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350”,日记本里何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别说人人都有“麦克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上一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融”既有融化、消溶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  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着“融”这个关键词,“融”有动词和形容词
曾瞥见床脚有一块亮亮的光斑,在黑暗中无声地引诱。我这种懒人是不轻易下床的,但居然在辗转多时后仍无法入眠:是不是我之前丢失的项链?一遍遍描摹光斑的形状,竟愈发觉得相似,最终还是打开床头灯下床去——到底只是一块硬币而已。  人在黑暗中对光有病态的执念和渴望,这或许是生理趋向。但我们往往在执念中注入主观的期待,使其成为偏执。而我们是否又对这种偏执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呢?  我们在平凡甚至枯燥
最近,活跃在视频中的“美食博主”李子柒有了新身份,她在广西柳州建螺蛳粉工厂当老板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建了螺螄粉厂,就意味着她要跳出在镜头前展示手艺活的舒适圈,亲力亲为,投身到产品研发、品质把控等实体事务运营中去。  事实上,根据相关数据,李子柒已经年收入过亿元。按一般逻辑,她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可以享受生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她不应该给自己找麻烦,不应该野心太大。不只李子柒,几乎每个
庚子开年疫情传,海量信息共解读。2020年高考来袭,如何选择鲜活、理性、有思想、正能量的抗疫素材,官媒时评文应是论述文写作的备考首选,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发文,既尊重事实代表了社会良心,又秉持操守奏响了时代强音。所以,按主题分类、整合,“盘活”好抗疫素材,借鉴官媒时评文,并有意识地提升临考写作思维,这将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极好对策。  备考对策一:求多·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拿到高考作文题,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