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床板结对宽轨枕轨道动力性能的影响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大秦(大同—秦皇岛)铁路隧道内宽轨枕轨道的道床刚度调研结果,利用移动加载车测试了路基和隧道区段宽轨枕轨道结构的轨道刚度;测试了大黑山隧道进口处宽轨枕轨道结构的运行稳定性参数、轨道部件受力、轨道横向变形、轨道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学指标,并与铺设Ⅲ型枕的直线路基区段和半径为500 m的曲线路基区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大秦铁路隧道内宽轨枕轨道经30多年的服役后,道床脏污板结引起道床刚度及轨道刚度明显增加且离散不均,运行稳定性参数、轨道部件受力、轨道横向变形、轨道振动加速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宽轨枕轨道正常服役已受到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铁路桥梁活动摇轴支座病害成因,结合既有桥梁支撑和维持铁路运营条件要求,在制造、施工便利、确保安全及使用性能改善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新型活动摇轴支座更换损坏的活动摇轴支座。其结构形式简单、转角灵活,且能有效防止支座倾覆,安装更加方便,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更换工期,安全耐用。
成都—兰州铁路云屯堡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严重大变形,其特征是围岩变形量大、初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受地下水的影响严重。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大变形主要受应力扩容型机制、结构变形型机制、地下水软化型机制等的综合作用。采用圆形结构断面,增加预留变形量,并采取长短锚杆结合、双层型钢拱架、长锁脚锚管、径向注浆等控制措施予以整治,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明显。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是影响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设备因素外,追踪间隔时间也受列车运行时空轨迹影响。以足够小的到达和区间追踪间隔作为严格约束,以最短区间运行时分为目标,提出了准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时空轨迹优化模型,为在列车最优时空轨迹基础上分析追踪间隔时间影响因素及压缩措施提供支撑。以上海虹桥站为例,进行数值计算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有效性;分析了后行列车进站信号再开放过程和线路条件对追踪间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列车时空轨迹优化,以很小的区间运行时分代价实现追踪间隔时间压缩,实验场景中
将注浆层视为厚壁圆筒结构,考虑注浆层呈上厚下薄状分布,推导了围岩与注浆层综合抗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以青岛地铁2号线海安路站—高雄路站TBM施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析注浆层与围岩共同约束作用下风化程度不同地层管片受力规律并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围岩风化程度不同,注浆层对管片所受地层约束作用的影响也不同,中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层会增强地层对管片的约束作用,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层则会削弱地层对管片的约束作用;考虑注浆层对约束作用的影响时管片弯矩模拟计算值更接近现场实测值,验证了所推导的计算公式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室检测、现场测试的方法分析了南京地铁22种扣件的使用情况、主要病害、主要性能、适用地段及优缺点。结果表明:设计缺陷引起的病害为尼龙套管失效、波浪形弹性垫板压溃和开裂,施工不规范引起的病害为潘德罗弹条折断、减振器破坏,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病害主要为轨下弹性垫板压溃、黏结垫板橡胶开裂剥离,养护不及时引起的病害为波磨地段的扣件弹条折断;车辆荷载作用下DTⅦ2型扣件轨距扩大量过大,易造成轨距块异常磨耗;服役9~14年的轨下弹性垫板静刚度全部不满足设计要求,40%的板下弹性垫板静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针对国内铁路日常养护维修计划对实际道床状态信息缺乏了解的问题,基于400 MHz频率天线采用车载探地雷达技术对一既有线碎石道床进行检测。该道床病害分为道床脏污、道床翻浆冒泥,通过分析道床病害的沿线分布情况,筛选出道床病害累计长度占比较高的区段,并按照从高到低以5%的梯度区间进行细分统计,获取道床状态不同水平的车站区间数量、病害长度及其累计数据,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实际线路道床状态信息,为科学、合理制定道床清筛或养护维修计划提供依据。
针对现有超高陡边坡加固用脚手架在搭设高度上的不足及功能的局限性,设计了分级、分离式工字钢悬挑脚手架。首先介绍了悬挑脚手架的结构设计以及直立边坡段、危岩段的特殊设计,然后通过数值模拟验算了脚手架的安全性,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脚手架的稳定性。经在渝怀铁路武隆段一超高陡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该脚手架能承受施工荷载和风荷载,结构整体稳定,安全可靠。
为研究地铁车辆悬挂参数与减振轨道扣件参数的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地铁车辆不同一系悬挂刚度与扣件刚度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扣件刚度下,一系纵向定位刚度与扣件刚度、一系横向定位刚度与扣件刚度的最佳参数匹配有所不同;一系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较大会导致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较差,轮轨相互作用较强;扣件系统对轨道的约束能力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强,导致轮轨相互作用较强。综合考虑曲线通过时地铁车辆与轨道的耦合动力学性能,建议
为揭示岩爆与声发射现象之间的关系,以莱州花岗岩为例采用应变岩爆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室内岩爆试验。对实时采集的声发射信号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主频主要分布在中低频、中频、中高频这3个频带;声发射信号的振幅和能量试验初期和中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大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用于隧道岩爆预测。
以银川—西安高速铁路贾塬隧道穿越地层接触带为工程背景,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下隧道围岩位移、初期支护与围岩间的接触压力、钢拱架应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现场监控测量数据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红黏土与砂岩夹泥岩接触带地层时,拱顶和拱肩处的围岩变形及支护受力较大;三种开挖工法中,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围岩位移限制效果最好,支护受力更加均匀;钢拱架间距相比初期支护厚度对围岩位移和结构受力的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