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山丘型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 分步实施控制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重点采取查找病人病牛和查灭钉螺,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②监测巩固期(1989-2000年)在前期措施基础上,增加居民血清学监测,强化有螺点的处理.③净化期(2001-2009年)对原疫区和毗邻的非疫区查螺由常规方案的有阳性钉螺的地区每年查螺1~2次、连续5年无发现钉螺的地方每3年查螺1次改为即使没有发现钉螺都坚持每年查螺1次以上,通过增加查螺次数加大钉螺发现率;查螺框距由常规的一般环境10~20m一框改为5~10m一框,复杂环境框距由常规的5~10m改为3m,缩短查螺框距保证查螺质量;一旦发现钉螺,把常规药物灭螺连续3年改为连续灭螺5年.结果 在1983-2009年26年中根据不同的防治阶段特点,每年坚持查螺查病.其中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总计查螺面积13 684 583m2(其中疫区5 048 541m2,非疫区查螺面积8 636042m2),确定有螺面积425 773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551人,耕牛感染415头,野鼠阳性率6.71%,家犬阳性率11.76%,灭螺面积累计为2 846 877m2.巩固监测期(1989-2000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10 259 772m2,其中1989年发现残存螺点60m2,钉螺平均密度14.3只/市尺2,经解剖无阳性;2000年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 240m2,钉螺密度4~5只/市尺2,解剖无阳性.对发现的2个残存螺点累计灭螺8次,对学生进行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 740 434m2,未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0%,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期(2001-2009年)对疫区和非疫区反复查螺12次,其中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 492 616m2,未发现钉螺,非疫区累计查螺面积6 508 223m2,未发现钉螺,疫区居民血检2 179人,抗体阳性率0.32%,阳性者粪检全部为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对非疫区居民血检1 312人,阳性率0.23%,对阳性者粪检全部阴性,对流动人口血检407人,抗体阳性率1.72%,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卵.结论 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地形环境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血防成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