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 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
【机 构】
:
210009,南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10009,南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科,210009,南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科,210009,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 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ouomlclear cells,MNC)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和IL-2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HBsAg-TT结合物,该结合物诱导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免疫HBsAg及乙肝疫苗组高,主要以IgG2a抗体为主,且分泌IFN-γ和IL-2的淋巴细胞数也显著增加.结论 用该方法 制备的HBsAg-TY结合疫苗,不仅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还可诱导以TH1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
其他文献
效应CD4+T细胞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化途径和生物学功能分为不同的细胞亚群,包括TH1亚群、TH2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子Treg)亚群。
目的 研究山西汉族小儿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20例病理为非IgA MsPGN的小儿肾病综合征HLA-DRB1基因特异性,从而确定该病的HLA分型.结果 20例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非IgA MsPGN患儿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
腰果中的Ana o 3蛋白是腰果的主要过敏原,本研究从腰果中克隆出Ana o 3的基因并表达了该蛋白质。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差异≥8%或者S区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其分为A、B、C、D、E、F等基因型.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东南亚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以B和C基因型为主.在我国,北方地区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1].全国很多省份和城市都已有HBV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报道.基因型检测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温志立等[2]在国内最先应用的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经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办,海南省医学会和海南省临床微生物检测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于2008年9月19日-2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海南省卫生厅隋枝叶副厅长、海南省科协陈民副主席、海南省医学会云露秘书长,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戚中田、前任主任委员钱渊、候任主任委员姚智,以及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泛素蛋白酶体是近来备受关注的调节机体蛋白质降解与功能的重要系统,其在细胞分化、抗原提呈、细胞凋亡、热休克反应、蛋白质的翻译转录和免疫介导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各30例及健康对照者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属人体正常菌群.随介人性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现成为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刚果红黏附试验和刚果红-阿利新蓝联合染色,对采自临床的CNS标本进行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检测,以胞外多糖毒力指标作为确定CNS致病性的一个可能性依据,可为医院有效控制CNS感染提供实验基础。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b)阴性,HCV-RNA阳性血清建立体外感染肝细胞模型.方法 HCV Ab阴性,HCV-RNA阳性的窗口期血清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内HCV核酸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细胞与病毒共同培养7~45 d,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θ(PKCθ)信号转导途径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CD62L)中的凋控作用.方法 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培养6~8 d,获得富含γδT细胞的结核分枝杆菌活化T细胞(MtbAT),作为γδT细胞来源,分别加佛波醇酯(PMA)、PMA+离子霉素(IMN)培养3、6、12、24 h,或用培养8 d的MtbAT细胞分别加入Mt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