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8例患者延期愈合。3例切口裂开,经扩创、换药、重新逢合后愈合。1例腹壁窦道,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结论 对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或者血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血肿;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虽然不常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会引发一些医疗纠纷。因此,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诊治及预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标准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岁至62岁之间,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妇科手术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8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如下描述: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持续发热、切口红肿、化脓、血肿以及形成窦道等症状,血常规WBC检查结果>=10×109/L,同时取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为阳性。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8例患者延期愈合。3例切口裂开,经扩创、换药、重新逢合后愈合。1例腹壁窦道,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切口炎症、坏死等症状,属于手术后切口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属于早期感染,则可以对切口消毒后给予95%的酒精进行覆盖处理或者给予大黄及芒硝局部外敷。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局部存在小的硬结,同时出现明显的血肿现象,在明确患者不存在青霉素过敏的前提下,可以给予青霉素进行局部的封闭。同时给予红外线缺口局部照射。如果患者腹壁切口有明显的化脓现象,并且在切口处抽及脓液,立即进行缝线拆除、伤口换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抽出的脓液须做药敏试验。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换药时,可以使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然后用庆大霉素纱条进行伤口的填塞,同时视情况可以进行创口的适当扩大以引流脓液。
3.2 腹部切口血肿的治疗
根据临床经历,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腹部切口血肿发现在腹部的横切口手术患者中,以筋膜下居多。主要原因是:腹部横切口向两侧进行牵拉时,可能会对腹壁下的动脉以及一些分支造成损伤;损伤的血管在手术中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彻底止血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回缩,手术后更不易发现;肌层以及腹膜之间的组织间隙比较疏松,极易造成大量出血。
由于腹壁筋膜下血肿发病比较慢,不容易发觉,通常是一旦发现就已经形成血块,且位置比较高,采用临床的针刺抽吸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太好。医务人员可以视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是行切皮片引流。同时,医务人员在术后要定期询问患者腹部的症状,尤其观察患者腹部切口周围的情况,进行规范化血常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 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肥胖的患者,在手术中要尽量少用电刀,切口位置要正确。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剖宫产患者而言,选择子宫下段的横切口出血较少、张力也小,而且还比较容易缝合,但一定要把握好横切口位置,如果太高,可能会因为切口下缘的厚度相差较多而造成对合不良。
其次,医务人员如果发现切口出现撕裂性出血时,需要定位退缩血管,并进行及时的缝扎止血,避免血肿。但不可盲目缝扎,避免缝合太密而造成供血不足,影响切口的愈合。
另外,医务人员在术中为患者分离腹直肌时,尽量让分离面与腹膜层相贴近,避免对肌层血管造成损伤。对腹部肌层进行牵拉时应该仔细观察出血点,尽量不用电凝止血,可以选择缝扎止血。当然手术良好的麻醉也可以减少腹直肌损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石喜之,王济峡,周涵.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3(7) : 602 -603.
[2]陈萍, 陈伟, 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1-132.
[3]马桂栋, 龚时鹏. 余艳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相关因素分析[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9,25(8):1006-1008.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血肿;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虽然不常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会引发一些医疗纠纷。因此,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诊治及预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标准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岁至62岁之间,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妇科手术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8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如下描述: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持续发热、切口红肿、化脓、血肿以及形成窦道等症状,血常规WBC检查结果>=10×109/L,同时取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为阳性。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8例患者延期愈合。3例切口裂开,经扩创、换药、重新逢合后愈合。1例腹壁窦道,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切口炎症、坏死等症状,属于手术后切口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属于早期感染,则可以对切口消毒后给予95%的酒精进行覆盖处理或者给予大黄及芒硝局部外敷。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局部存在小的硬结,同时出现明显的血肿现象,在明确患者不存在青霉素过敏的前提下,可以给予青霉素进行局部的封闭。同时给予红外线缺口局部照射。如果患者腹壁切口有明显的化脓现象,并且在切口处抽及脓液,立即进行缝线拆除、伤口换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抽出的脓液须做药敏试验。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换药时,可以使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然后用庆大霉素纱条进行伤口的填塞,同时视情况可以进行创口的适当扩大以引流脓液。
3.2 腹部切口血肿的治疗
根据临床经历,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腹部切口血肿发现在腹部的横切口手术患者中,以筋膜下居多。主要原因是:腹部横切口向两侧进行牵拉时,可能会对腹壁下的动脉以及一些分支造成损伤;损伤的血管在手术中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彻底止血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回缩,手术后更不易发现;肌层以及腹膜之间的组织间隙比较疏松,极易造成大量出血。
由于腹壁筋膜下血肿发病比较慢,不容易发觉,通常是一旦发现就已经形成血块,且位置比较高,采用临床的针刺抽吸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太好。医务人员可以视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是行切皮片引流。同时,医务人员在术后要定期询问患者腹部的症状,尤其观察患者腹部切口周围的情况,进行规范化血常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 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肥胖的患者,在手术中要尽量少用电刀,切口位置要正确。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剖宫产患者而言,选择子宫下段的横切口出血较少、张力也小,而且还比较容易缝合,但一定要把握好横切口位置,如果太高,可能会因为切口下缘的厚度相差较多而造成对合不良。
其次,医务人员如果发现切口出现撕裂性出血时,需要定位退缩血管,并进行及时的缝扎止血,避免血肿。但不可盲目缝扎,避免缝合太密而造成供血不足,影响切口的愈合。
另外,医务人员在术中为患者分离腹直肌时,尽量让分离面与腹膜层相贴近,避免对肌层血管造成损伤。对腹部肌层进行牵拉时应该仔细观察出血点,尽量不用电凝止血,可以选择缝扎止血。当然手术良好的麻醉也可以减少腹直肌损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石喜之,王济峡,周涵.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3(7) : 602 -603.
[2]陈萍, 陈伟, 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1-132.
[3]马桂栋, 龚时鹏. 余艳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相关因素分析[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9,25(8):100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