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泊肟酯颗粒剂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头孢泊肟酯颗粒剂在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估。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年龄1~12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0±1.8)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1.6)岁。2组患儿同时给予5 g/L小儿盐酸麻黄碱滴鼻(连续使用时间<7 d),1~2滴/次,3次/d。治疗组口服头孢泊肟酯颗粒剂5 mg/kg,2次/d;对照组口服头孢羟氨苄颗粒10 mg/kg,3次/d,疗程均为10 d,对有耳漏耳流脓的患儿,加用30 g/L过氧化氢耳浴治疗。观察患儿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评分值变化,计算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百分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同时,对有耳流脓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计算细菌清除率。密切观察有无皮疹、恶心呕吐、腹泻休克等不良反应,并准确记录其反应程度、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

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8/60例)和81.7%(49/60例),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54/60例)和96.7%(58/60例),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6,P<0.05)。治疗组2例出现恶心、腹泻的胃肠道反应,给予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用药后3例出现厌食、呕吐和稀便,便常规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停药并适当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

头孢泊肟酯颗粒剂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诊断要点结合中国新版脑血管病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11,在关注各主要脑血管病类型的症状和体征基础上,强调影像学检查在确诊中的作用;细化了各类型脑血管病的病因学诊断依据,涵括了临床常见脑血管病的各主要类型,共给出11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并按照病变部位、病理学和病因学分型做了重要亚型的进一步细分,对部分特殊类型的临床过程,也提出了诊断要点。是我国历年来最具体、全面而精确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从而使脑组织产生缺血或出血性损害。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前存在脑小血管病将增加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风险。文中从脑小血管病不同影像分型角度对脑小血管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静脉溶栓治
近年来虽然早产儿管理手段不断成熟,但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仍是呼吸系统重要疾病。自2006年以来,来自欧洲许多国家的新生儿专家每3年一次回顾最新文献,就RDS或有RDS风险的早产儿的防治达成共识,旨在改善欧洲新生儿预后。本指南对截止到2018年初发表的文献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后,对先后发表的4版指南进行更新,提出了最新建议。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符合RMPP诊断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根据镜下表现分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组和非塑型性支气管炎组,并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所见和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RMPP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季节、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MP的感染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4 271例,采用快速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并利用针对MP 16S rRNA及串联重复位点Mpn16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
健康人呼气中即含有一氧化氮。生理状态下,鼻呼气一氧化氮主要由鼻窦产生,少量产生于鼻腔黏膜,口呼气一氧化氮主要来自于肺泡和支气管,当气道发生疾病时,则可影响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浓度。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鼻呼气一氧化氮的测定在儿童上气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定量、无创、简单、安全等特点。现就鼻呼气一氧化氮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儿童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以静息状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运动诱发低氧血症为特征。多数ILD的肺功能异常具有共同特征,但无特异性。肺功能检查对诊断疑似IL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确诊ILD病例,肺功能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演变。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但目前对于LISA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前用药及对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仍存争议,现就LISA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痉挛型双瘫CP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将符合标准的患儿纳入到本研究。按年龄、性别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将研究对象按照0~2岁、>2~4岁2个年龄段分级)水平分层,采用抽签法进行层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康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