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患者基质胶原Ⅰ、Ⅲ代谢异常的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憩室病与结肠组织中基质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14例憩室组患者和14例对照组患者结肠组织中基质胶原的总量并分别测定基质胶原Ⅰ、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13的含量.结果两组基质胶原总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31,P》0.05).憩室组结肠组织基质胶原Ⅰ含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6±0.31)p·μm2和(1.61±0.34)p·μm2,两组比较,t=2.216,P《0.05.而憩室组结肠组织基质胶原Ⅲ含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2±0.33)p·μm2和(1.41±0.39)p·μm2,两组比较,t=2.075,P《0.05.基质胶原Ⅰ/Ⅲ的比值憩室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3±0.25和1.14±0.28,两组比较,t=2.793,P《0.01.MMP-1憩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0.91)p·μm2和(6.11±0.94)p·μ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58,P《0.05).两组间MMP-13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87,P》0.05);但MMP-13并非在所有的病例中都表达,憩室组的表达率为57.14%(8/14),对照组表达率为21.43%(3/14),两组表达率比较,X2=4.87,P《0.01.结论憩室病患者结肠组织中基质胶原Ⅰ/Ⅲ比值的降低是导致憩室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MMP-1和MMP-13的异常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疗效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行TCRE资料完整的220例DUB患者,随访手术疗效,并对术中切除的子宫肌条及术后症状复发患者切除的子宫标本,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内膜肌层的破坏深度及切除子宫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114个月,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4.5%(208/220),其中闭经为25.
目的 在生物瓣支架上种植并静态培养自体内皮细胞(ECs),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为下一步脉动流培养并最终体外构建同种生物组织工程瓣(TEHV)提供材料基础.方法生物瓣支架选择经液氮保存的成人主动脉带瓣管道,用0.1% SDS脱去表面的ECs;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ECs作为种子细胞,高密度(>105 cell/cm2)种植于瓣膜支架上静态培养20d,扫描电镜观察、摄片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1b亚型感染者E2区的高变区1(HVR1)和高变区2(HVR2)、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真核翻译启动因子磷酸化同源区域(PePHD)及其邻近区域的基因序列与干扰素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地区24例HCV1b慢性感染者在α干扰素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的血清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2区的HVR1、HVR2、PePHD及其邻近区域的基因并进行测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