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茱丽叶和茱丽叶
这是影展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故事复杂。茱丽叶和茱丽叶,是同一个女人。也许我们需要意识到她复杂的两面性,生活要像名字一样重复。
一个不是很要紧的男人,亲吻了茱丽叶之后,问她和她丈夫是怎么分手的。这个后来再也没有出现的男人这样解释自己的问题:他不是一定要问,只是感到疑惑,男人怎么肯离开像她这样的女人。
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男人也退场了。但是,这个问题,茱丽叶的问题,答案其实在故事开始就交待过了,茱丽叶的丈夫保罗,在他们婚礼结束后驾车去蜜月旅行的时候,遭遇车祸去世。这是六年前的事情。
如果保罗没有去世,保罗仍然在工作。茱丽叶会在他工作时去探望他,让他惊喜,他们可以一起接待朋友、照看孩子,幸福的家庭生活。而且保罗会嫉妒:有一个陌生男人打电话找茱丽叶,好像他和她关系暧昧,非常熟悉。然而茱丽叶不知道他是谁。
萨伏依旅馆12号房间里住着英俊的摄影师,为了弄清楚他是谁,茱丽叶打开了他的房门。投影机里有她的裸体图片,而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抛开茱丽叶的迷惑以及电影被这种迷惑所控制的剪辑节奏,也许可能讲清楚摄影师的遭遇:路过此地的摄影师因为预定机票认识了茱丽叶,她对他的好奇和跟踪引起了他的兴趣。摄影师因为爱上茱丽叶留下来,他相信她爱他,因为她迷惑的表情和不能抗拒的她的身体——但是她抗拒了,她拿出一把长长的剪刀刺入他的身体,还镇定自若地将他推入海中,毁尸灭迹。
回忆一下对这个男人最初的一瞥,婚礼结束时,茱丽叶抛出婚纱头巾,有个男人接住它。就是他。
六年过去了,茱丽叶还沉浸在对保罗无止境的思念当中,拒绝保罗的母亲要她好好考虑自己生活的事情,拒绝同事的邀请。她不肯承认保罗已经去世的事实。
同样不肯承认这一点的是保罗的父亲。当茱丽叶来看他们的时候,总是待在自己房间里的老人告诉茱丽叶,保罗又带着儿子马克来看他了,马克能够读诗给他听,并且懂得带着情感阅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母亲在一边用忧伤的眼神看着他们。
六年后某个夜晚,总是会到来的夜晚,茱丽叶独自驾车回家,在一个正在清理的车祸现场被拦下来,等待。相似的场景仿佛是又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茱丽叶再度启动汽车的时候,驶入了一场雾中。
另一个非现实的场景,茱丽叶回到家,门打不开,有人来开门,是她不认识的老妇人,但这是她家所在的楼层。深夜了,惟一亮着灯的是顶楼,有女佣人出门,茱丽叶趁机溜进去。茱丽叶,是你吗?保罗的声音,而且保罗还转过来,看着茱丽叶藏身的方向。
梦寐开始的时候不仅仅对于观众,对于茱丽叶来说也是梦寐。她被迷惑了,然后她才使人迷惑。虽然茱丽叶感到迷惑,然而,保罗,还有儿子马克,对她来说越来越成为清楚的生活,极其具体。摄影师的出现,她对他逐渐深入的认识既唤起了她对保罗的想象,又成为她与保罗的障碍。她与保罗的幸福是需要捍卫的日常,抵抗了日复一日的时间侵蚀,还需要抵抗茱丽叶自身的反抗,显而易见,在对保罗的情感中,她的身体需要是被深刻压制的。在弄清楚这个似曾相识的男人究竟是谁的过程中,茱丽叶经历着自身情感与欲望的双重压力。
也许是爱得太深,所以难以自拔。保罗母亲来到精神病院,看望茱丽叶,她感到悲哀,她说这不是因为保罗的父亲再也不肯走出房间的缘故,而是为了茱丽叶:他们已经老了,已经享受过人生。而她还年轻。
年轻的茱丽叶独自在窗边的书桌上给保罗的父亲写信。她说很好,她现在感觉很好。
塞拉菲诺
这是一部典型的意大利风俗喜剧片。
塞拉菲诺是一个快乐的农民。他不认识字,这应该没什么,因为他生活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字的环境中。他被征集到军队中,然后又被送回来,这是因为按照他的逻辑他不断地犯错误要不断被关禁闭。
塞拉菲诺重新回来,重新被叔叔雇去山上放羊。他喜欢这样的生活:白天和其他几个男人在一起,夜晚回来找他的情妇,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妓女。但是他发现他的表妹回来了,他的兴趣发生转移,他开始追逐表妹,当然是农民式的,这不会因为表妹识字而有所改变,塞拉菲诺就是直截了当地骚扰表妹,甚至连求欢前的必要程序——比如他知道带着奶酪去找情妇——都省略了。他没有按表妹要求的那样说爱她,但他还是藏进她的房间,顺利将她诱骗到手。
塞拉菲诺就是这样一个人,粗鲁、自由、不肯接受约束。但是夜晚回到姑姑房间里他还是小声问姑姑,如果他糊涂地结婚了,姑姑是否肯给他一个房间?没有听到回答,塞拉菲诺喃喃自语也就睡着了。
塞拉菲诺就这样成了姑姑去世时在场的人,这个消息传播出去,立刻将所有亲戚都引来了,他们一阵忙乱之后陷入更深的忙乱:要找到遗嘱,得知财产归属。塞拉菲诺踢了表妹一脚,将她踹进衣箱里。塞拉菲诺在几乎要上当受骗签字放弃财产前一秒钟,被告知姑姑已经将所有财产遗留给他。
塞拉菲诺成为富翁之后花钱如流水,他买了一辆美国汽车,把汽车开到山村里,还买了无数礼物,烟花爆竹,这些人们都看到了,而且分享了;他还替别人付钱买眼镜、配假牙,为姑姑做了450次弥撒,这些是人们在法庭上对法官倾诉的。但是爱财如命的叔叔还是如愿以偿变成他的监护人,为了解决最后一个漏洞——如果塞拉菲诺结婚,监护人要变成他的妻子——他们还设计把塞拉菲诺和表妹送到教堂里。
塞拉菲诺对牧师的问题总是不能准确地说“是”,牧师不肯敷衍了事的结果,是朋友们将妓女放在塞拉菲诺旁边,而塞拉菲诺恰恰在这一次顺利回答了问题。无论如何,他们还是结婚了,然后他们告别,因为塞拉菲诺要和朋友们上山去放羊。妻子站在路口问,他走后,她可以做什么呢?爱做什么就什么,无论如何,现在没有人能够把你赶走了。塞拉菲诺说。他就这样彻底地嘲笑了那些守财奴亲戚们顶礼膜拜的财富,毫不在意。
塞拉菲诺大概热爱的只是他所理解的自由。故事里全是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这些贫困、快乐、粗鲁的人群,不加掩饰甚至有点夸张的被展示出来,把影片的幽默感拓展到极至。
芳心别乡
是的,现在,我们要去博洛尼亚了。谁在那里?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博洛尼亚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一个书呆子,被他爸爸遣送到这个“热情奔放的”城市来寻找合适的对象结婚。在那里他的室友企图撮合他和一个年纪很不小的盲女,未遂,所以室友听说这书呆子真正落入情网,说,“只要不是一个瞎子就好”。
但是很不幸,书呆子爱上的正是一个瞎子,不过是一个妩媚动人、而且显然极其精于谈情说爱的盲女,所以他立刻变成一个全天候的志愿者陪伴左右。恋爱中的人呆头呆脑是情有可原的,原来博洛尼亚真是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城市……但是周围人的反应全是不乐观的:女孩的父亲忠告他养不起她;男方的父母欢喜地赶来又沮丧地离开。
事情终于像别人预言的那样没有什么结果,因为女孩恢复了视力,嫁给了她的医生。年轻人无奈回家继承父业变成一个裁缝, 再也不提起他在博洛尼亚的学校里讲过的那些极少有人听说过的诗人。有一天他替一位偶然到来的夫人缝被拉裂的衣服,在她离开之前,念了一句一那么抒情,还有点哀怨的诗,她听见这个声音,转过头来,看见他。看见他而已。
古老的城市,古板的人,许许多多的时光流淌过的城市,许许多多的人来往的地方。故事说的是差不多一百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是这些时间和漫长的历史比起来有点微弱。街道和房屋,大约还是令人心安地变化不大。我们旁观着热情的起落,经过影像中的博洛尼亚。
儿子的房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英俊的父亲,美丽的母亲,儿子和女儿。父亲是心理医生。母亲在博物馆工作。孩子们都热爱运动。最初他们为一件事情烦恼,安德鲁被怀疑与同学一起偷走学校的一枚贵重化石。
这真是小小的烦恼,不值一提。因为很快他们失去了儿子,他跳水失事。悲伤笼罩了整个家庭。影响了父母。他们之间出现裂痕。
后来他们收到一封信,一封情书,是去年在外宿营的时候,安德鲁认识的女孩阿莱娜,她说她的信写得没有他那么好,为了写这封信,她去了图书馆看许多著名的女人所写的情书。可是,安德鲁,她说,她们都比不上我爱你。
应该是父亲回信,但是他写了又划掉,他不知道怎么告诉女孩安德鲁已经去世了。母亲打了电话,她说想去看她,但是大约吓着女孩了。
儿子几乎没有在他的房间里出现过。除了在阿莱娜的照片里。阿莱娜旅行经过此地时拜访了这个家庭。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和一个年龄稍大些的男孩一起搭便车看世界。
父亲打算结束心理医生的职业。他有点自责。出事那天,他去看一个病人,没有坚持要儿子和自己去跑步。
已经很晚了,父亲和母亲开着车,把阿莱娜和她的旅伴一直送到边境,本来是放在某个加油站就可以……
天亮了,旅行,分别,太阳升起,隔着清晨的雾气,阳光仿佛有点虚弱,但仍然是安慰。
讲述故事的镜头一直和故事中的人们保持距离,非常节制,除了歇斯底里的病人。母亲偶尔激动。他们那么软弱,那么软弱。如何解释生命的遭遇,尤其是,关于永远失去一个重要的亲人这样的痛苦遭遇?
豹
在乌利希·格雷戈尔看来,从拍摄《豹》起,鲁奇诺·维斯康蒂的主题又回到了意大利“复兴”独立运动的年代。这是一部享有盛名的史诗长片,讲述的是贵族与上等人的生活,在历史和社会的冲突背景中。电影根据迪·拉姆佩都萨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中萨利纳亲王法布里奇可能是维斯康蒂的自画像:他本人也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作为新现实主义先驱与大师,他是惟一没有迎合电影市场行情和外部压力去制作商业片的人,在罗西尼都只好去拍电影教学片的同时,维斯康蒂没有让步,他始终坚持早期影片中的主题。
《豹》里法布里奇面对一个变化的时代,他怀着感伤,说出这样的话:“我属于正在下台的阶级……我不抱幻想,也不会欺骗自己,一切都已经晚了。二千五百年来一直处于殖民统治的西西里人需要长眠、死亡和安定。我们曾经是狮和豹,代替我们的将是狼和羊。”他的感伤多少有点销蚀了他的坚定和力量。不顾自己女儿康瑟塔的心情,安排野心勃勃的侄子唐克雷蒂与另一女子安杰丽卡订婚,法布里奇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与安杰丽卡的父亲卡洛杰罗讨价还价。他排列了唐克雷蒂的,也是他自己的显赫家族的光荣来历,并且获得了回应,卡洛杰罗念出嫁妆里一串夸张的数字。
维斯康蒂并不掩饰对暴发户的轻蔑,卡洛杰罗作为他们的代表在影片中承担了被取笑对象的任务。他大约还认为这些人对贵族生活是无限向往的,在法布里奇和康瑟塔分别表示对盛大舞会的厌倦的时候,初入社交场的安杰丽卡却无比兴奋。
理解法布里奇要比尊敬他容易一些,他也在精打细算,和卡洛杰罗的交手是在成全唐克雷蒂,但是四十多年后的现在,这不构成尊敬的足够理由。没落中的贵族,普鲁斯特式的惆怅(而且他是维斯康蒂特别心仪的作家),使得男一号的威武形象多少打了一点折扣:男一号在访谈中说到维斯康蒂曾经认为他的名字像是牛仔,怎么能变成贵族。甚至关于情感法布里奇都哀怨了数次:说他和夫人生了七个孩子,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她的肚脐;说情窦初开的女儿使四十五岁的他感到苍老;说安杰丽卡的邀舞使他重新感到年轻。但是一场贵族的象征资本与暴发户的经济资本之间交换就叫他精疲力竭了。所有这些相关的感伤加在一起,也不能构成古典悲剧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因为即便是法布里奇这样的贵族,也还在斤斤计较,尤其是在面对卡洛杰罗的高价收购,他根本没有抵抗,甚至还迎合,这阻碍了人们对他的尊敬。
美丽的安杰丽卡,在故事中获得所有方面赞美的女子,直到故事进行了三分之一才被郑重地推荐出场。在电影后面部分冗长得令观众感到疲惫的舞会中,她是兴致勃勃的焦点,快乐无忧,拥有爱情和许许多多注意力,拥有未来。
五十年前的宽银幕电影,具有久远时光般的昏黄色调令人疲倦。故事结构非常工整,典型的顺叙,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思想。战争场面是集体主义的,一方对一方,没有英雄的个人。冗长的舞会,多处被人津津乐道,繁华拥挤的舞厅和餐厅,盛装的男男女女。数不清的蜡烛照亮的宫殿,精美的地毯。被挑中的美丽的教堂其实位于许多现代建筑中,为了理想的氛围,维斯康蒂使用了布景墙将所有的现代建筑都挡了起来。
年轻的阿兰·德龙,当年他那么年轻,那么年轻,好像因为年轻的缘故,他的帅气有点收不住的张狂,多少显得轻浮。像女主角一样,美极了,无论他们在一起,还是分开。
值得一提的还有音乐,法布里奇与安杰丽卡共舞的那一曲华尔兹,来源于威尔第的作品,是托斯卡尼尼改编的。多少旁证着维斯康蒂的阵容。此片获196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这是影展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故事复杂。茱丽叶和茱丽叶,是同一个女人。也许我们需要意识到她复杂的两面性,生活要像名字一样重复。
一个不是很要紧的男人,亲吻了茱丽叶之后,问她和她丈夫是怎么分手的。这个后来再也没有出现的男人这样解释自己的问题:他不是一定要问,只是感到疑惑,男人怎么肯离开像她这样的女人。
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男人也退场了。但是,这个问题,茱丽叶的问题,答案其实在故事开始就交待过了,茱丽叶的丈夫保罗,在他们婚礼结束后驾车去蜜月旅行的时候,遭遇车祸去世。这是六年前的事情。
如果保罗没有去世,保罗仍然在工作。茱丽叶会在他工作时去探望他,让他惊喜,他们可以一起接待朋友、照看孩子,幸福的家庭生活。而且保罗会嫉妒:有一个陌生男人打电话找茱丽叶,好像他和她关系暧昧,非常熟悉。然而茱丽叶不知道他是谁。
萨伏依旅馆12号房间里住着英俊的摄影师,为了弄清楚他是谁,茱丽叶打开了他的房门。投影机里有她的裸体图片,而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抛开茱丽叶的迷惑以及电影被这种迷惑所控制的剪辑节奏,也许可能讲清楚摄影师的遭遇:路过此地的摄影师因为预定机票认识了茱丽叶,她对他的好奇和跟踪引起了他的兴趣。摄影师因为爱上茱丽叶留下来,他相信她爱他,因为她迷惑的表情和不能抗拒的她的身体——但是她抗拒了,她拿出一把长长的剪刀刺入他的身体,还镇定自若地将他推入海中,毁尸灭迹。
回忆一下对这个男人最初的一瞥,婚礼结束时,茱丽叶抛出婚纱头巾,有个男人接住它。就是他。
六年过去了,茱丽叶还沉浸在对保罗无止境的思念当中,拒绝保罗的母亲要她好好考虑自己生活的事情,拒绝同事的邀请。她不肯承认保罗已经去世的事实。
同样不肯承认这一点的是保罗的父亲。当茱丽叶来看他们的时候,总是待在自己房间里的老人告诉茱丽叶,保罗又带着儿子马克来看他了,马克能够读诗给他听,并且懂得带着情感阅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母亲在一边用忧伤的眼神看着他们。
六年后某个夜晚,总是会到来的夜晚,茱丽叶独自驾车回家,在一个正在清理的车祸现场被拦下来,等待。相似的场景仿佛是又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茱丽叶再度启动汽车的时候,驶入了一场雾中。
另一个非现实的场景,茱丽叶回到家,门打不开,有人来开门,是她不认识的老妇人,但这是她家所在的楼层。深夜了,惟一亮着灯的是顶楼,有女佣人出门,茱丽叶趁机溜进去。茱丽叶,是你吗?保罗的声音,而且保罗还转过来,看着茱丽叶藏身的方向。
梦寐开始的时候不仅仅对于观众,对于茱丽叶来说也是梦寐。她被迷惑了,然后她才使人迷惑。虽然茱丽叶感到迷惑,然而,保罗,还有儿子马克,对她来说越来越成为清楚的生活,极其具体。摄影师的出现,她对他逐渐深入的认识既唤起了她对保罗的想象,又成为她与保罗的障碍。她与保罗的幸福是需要捍卫的日常,抵抗了日复一日的时间侵蚀,还需要抵抗茱丽叶自身的反抗,显而易见,在对保罗的情感中,她的身体需要是被深刻压制的。在弄清楚这个似曾相识的男人究竟是谁的过程中,茱丽叶经历着自身情感与欲望的双重压力。
也许是爱得太深,所以难以自拔。保罗母亲来到精神病院,看望茱丽叶,她感到悲哀,她说这不是因为保罗的父亲再也不肯走出房间的缘故,而是为了茱丽叶:他们已经老了,已经享受过人生。而她还年轻。
年轻的茱丽叶独自在窗边的书桌上给保罗的父亲写信。她说很好,她现在感觉很好。
塞拉菲诺
这是一部典型的意大利风俗喜剧片。
塞拉菲诺是一个快乐的农民。他不认识字,这应该没什么,因为他生活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字的环境中。他被征集到军队中,然后又被送回来,这是因为按照他的逻辑他不断地犯错误要不断被关禁闭。
塞拉菲诺重新回来,重新被叔叔雇去山上放羊。他喜欢这样的生活:白天和其他几个男人在一起,夜晚回来找他的情妇,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妓女。但是他发现他的表妹回来了,他的兴趣发生转移,他开始追逐表妹,当然是农民式的,这不会因为表妹识字而有所改变,塞拉菲诺就是直截了当地骚扰表妹,甚至连求欢前的必要程序——比如他知道带着奶酪去找情妇——都省略了。他没有按表妹要求的那样说爱她,但他还是藏进她的房间,顺利将她诱骗到手。
塞拉菲诺就是这样一个人,粗鲁、自由、不肯接受约束。但是夜晚回到姑姑房间里他还是小声问姑姑,如果他糊涂地结婚了,姑姑是否肯给他一个房间?没有听到回答,塞拉菲诺喃喃自语也就睡着了。
塞拉菲诺就这样成了姑姑去世时在场的人,这个消息传播出去,立刻将所有亲戚都引来了,他们一阵忙乱之后陷入更深的忙乱:要找到遗嘱,得知财产归属。塞拉菲诺踢了表妹一脚,将她踹进衣箱里。塞拉菲诺在几乎要上当受骗签字放弃财产前一秒钟,被告知姑姑已经将所有财产遗留给他。
塞拉菲诺成为富翁之后花钱如流水,他买了一辆美国汽车,把汽车开到山村里,还买了无数礼物,烟花爆竹,这些人们都看到了,而且分享了;他还替别人付钱买眼镜、配假牙,为姑姑做了450次弥撒,这些是人们在法庭上对法官倾诉的。但是爱财如命的叔叔还是如愿以偿变成他的监护人,为了解决最后一个漏洞——如果塞拉菲诺结婚,监护人要变成他的妻子——他们还设计把塞拉菲诺和表妹送到教堂里。
塞拉菲诺对牧师的问题总是不能准确地说“是”,牧师不肯敷衍了事的结果,是朋友们将妓女放在塞拉菲诺旁边,而塞拉菲诺恰恰在这一次顺利回答了问题。无论如何,他们还是结婚了,然后他们告别,因为塞拉菲诺要和朋友们上山去放羊。妻子站在路口问,他走后,她可以做什么呢?爱做什么就什么,无论如何,现在没有人能够把你赶走了。塞拉菲诺说。他就这样彻底地嘲笑了那些守财奴亲戚们顶礼膜拜的财富,毫不在意。
塞拉菲诺大概热爱的只是他所理解的自由。故事里全是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这些贫困、快乐、粗鲁的人群,不加掩饰甚至有点夸张的被展示出来,把影片的幽默感拓展到极至。
芳心别乡
是的,现在,我们要去博洛尼亚了。谁在那里?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博洛尼亚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一个书呆子,被他爸爸遣送到这个“热情奔放的”城市来寻找合适的对象结婚。在那里他的室友企图撮合他和一个年纪很不小的盲女,未遂,所以室友听说这书呆子真正落入情网,说,“只要不是一个瞎子就好”。
但是很不幸,书呆子爱上的正是一个瞎子,不过是一个妩媚动人、而且显然极其精于谈情说爱的盲女,所以他立刻变成一个全天候的志愿者陪伴左右。恋爱中的人呆头呆脑是情有可原的,原来博洛尼亚真是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城市……但是周围人的反应全是不乐观的:女孩的父亲忠告他养不起她;男方的父母欢喜地赶来又沮丧地离开。
事情终于像别人预言的那样没有什么结果,因为女孩恢复了视力,嫁给了她的医生。年轻人无奈回家继承父业变成一个裁缝, 再也不提起他在博洛尼亚的学校里讲过的那些极少有人听说过的诗人。有一天他替一位偶然到来的夫人缝被拉裂的衣服,在她离开之前,念了一句一那么抒情,还有点哀怨的诗,她听见这个声音,转过头来,看见他。看见他而已。
古老的城市,古板的人,许许多多的时光流淌过的城市,许许多多的人来往的地方。故事说的是差不多一百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是这些时间和漫长的历史比起来有点微弱。街道和房屋,大约还是令人心安地变化不大。我们旁观着热情的起落,经过影像中的博洛尼亚。
儿子的房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英俊的父亲,美丽的母亲,儿子和女儿。父亲是心理医生。母亲在博物馆工作。孩子们都热爱运动。最初他们为一件事情烦恼,安德鲁被怀疑与同学一起偷走学校的一枚贵重化石。
这真是小小的烦恼,不值一提。因为很快他们失去了儿子,他跳水失事。悲伤笼罩了整个家庭。影响了父母。他们之间出现裂痕。
后来他们收到一封信,一封情书,是去年在外宿营的时候,安德鲁认识的女孩阿莱娜,她说她的信写得没有他那么好,为了写这封信,她去了图书馆看许多著名的女人所写的情书。可是,安德鲁,她说,她们都比不上我爱你。
应该是父亲回信,但是他写了又划掉,他不知道怎么告诉女孩安德鲁已经去世了。母亲打了电话,她说想去看她,但是大约吓着女孩了。
儿子几乎没有在他的房间里出现过。除了在阿莱娜的照片里。阿莱娜旅行经过此地时拜访了这个家庭。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和一个年龄稍大些的男孩一起搭便车看世界。
父亲打算结束心理医生的职业。他有点自责。出事那天,他去看一个病人,没有坚持要儿子和自己去跑步。
已经很晚了,父亲和母亲开着车,把阿莱娜和她的旅伴一直送到边境,本来是放在某个加油站就可以……
天亮了,旅行,分别,太阳升起,隔着清晨的雾气,阳光仿佛有点虚弱,但仍然是安慰。
讲述故事的镜头一直和故事中的人们保持距离,非常节制,除了歇斯底里的病人。母亲偶尔激动。他们那么软弱,那么软弱。如何解释生命的遭遇,尤其是,关于永远失去一个重要的亲人这样的痛苦遭遇?
豹
在乌利希·格雷戈尔看来,从拍摄《豹》起,鲁奇诺·维斯康蒂的主题又回到了意大利“复兴”独立运动的年代。这是一部享有盛名的史诗长片,讲述的是贵族与上等人的生活,在历史和社会的冲突背景中。电影根据迪·拉姆佩都萨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中萨利纳亲王法布里奇可能是维斯康蒂的自画像:他本人也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作为新现实主义先驱与大师,他是惟一没有迎合电影市场行情和外部压力去制作商业片的人,在罗西尼都只好去拍电影教学片的同时,维斯康蒂没有让步,他始终坚持早期影片中的主题。
《豹》里法布里奇面对一个变化的时代,他怀着感伤,说出这样的话:“我属于正在下台的阶级……我不抱幻想,也不会欺骗自己,一切都已经晚了。二千五百年来一直处于殖民统治的西西里人需要长眠、死亡和安定。我们曾经是狮和豹,代替我们的将是狼和羊。”他的感伤多少有点销蚀了他的坚定和力量。不顾自己女儿康瑟塔的心情,安排野心勃勃的侄子唐克雷蒂与另一女子安杰丽卡订婚,法布里奇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与安杰丽卡的父亲卡洛杰罗讨价还价。他排列了唐克雷蒂的,也是他自己的显赫家族的光荣来历,并且获得了回应,卡洛杰罗念出嫁妆里一串夸张的数字。
维斯康蒂并不掩饰对暴发户的轻蔑,卡洛杰罗作为他们的代表在影片中承担了被取笑对象的任务。他大约还认为这些人对贵族生活是无限向往的,在法布里奇和康瑟塔分别表示对盛大舞会的厌倦的时候,初入社交场的安杰丽卡却无比兴奋。
理解法布里奇要比尊敬他容易一些,他也在精打细算,和卡洛杰罗的交手是在成全唐克雷蒂,但是四十多年后的现在,这不构成尊敬的足够理由。没落中的贵族,普鲁斯特式的惆怅(而且他是维斯康蒂特别心仪的作家),使得男一号的威武形象多少打了一点折扣:男一号在访谈中说到维斯康蒂曾经认为他的名字像是牛仔,怎么能变成贵族。甚至关于情感法布里奇都哀怨了数次:说他和夫人生了七个孩子,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她的肚脐;说情窦初开的女儿使四十五岁的他感到苍老;说安杰丽卡的邀舞使他重新感到年轻。但是一场贵族的象征资本与暴发户的经济资本之间交换就叫他精疲力竭了。所有这些相关的感伤加在一起,也不能构成古典悲剧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因为即便是法布里奇这样的贵族,也还在斤斤计较,尤其是在面对卡洛杰罗的高价收购,他根本没有抵抗,甚至还迎合,这阻碍了人们对他的尊敬。
美丽的安杰丽卡,在故事中获得所有方面赞美的女子,直到故事进行了三分之一才被郑重地推荐出场。在电影后面部分冗长得令观众感到疲惫的舞会中,她是兴致勃勃的焦点,快乐无忧,拥有爱情和许许多多注意力,拥有未来。
五十年前的宽银幕电影,具有久远时光般的昏黄色调令人疲倦。故事结构非常工整,典型的顺叙,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思想。战争场面是集体主义的,一方对一方,没有英雄的个人。冗长的舞会,多处被人津津乐道,繁华拥挤的舞厅和餐厅,盛装的男男女女。数不清的蜡烛照亮的宫殿,精美的地毯。被挑中的美丽的教堂其实位于许多现代建筑中,为了理想的氛围,维斯康蒂使用了布景墙将所有的现代建筑都挡了起来。
年轻的阿兰·德龙,当年他那么年轻,那么年轻,好像因为年轻的缘故,他的帅气有点收不住的张狂,多少显得轻浮。像女主角一样,美极了,无论他们在一起,还是分开。
值得一提的还有音乐,法布里奇与安杰丽卡共舞的那一曲华尔兹,来源于威尔第的作品,是托斯卡尼尼改编的。多少旁证着维斯康蒂的阵容。此片获196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