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很多老师在劳动与技术课上,让学生尝试合作学习,但效果总不太理想。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劳动与技术的课堂的合作氛围不浓:有的学生将自己游离于合作之外,成了课堂的旁观;有的学生则个人主义,什么都要自己来,将喜欢的项目一人独揽,影响了小组的团结与和谐。长此以往,课堂合作就会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中引领学生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笔者研究的一项课题,现提出出下看法:
一、未雨绸缪,合作意识的预热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不少内容都要事先有材料准备,而且这些准备工作本身就是让学生进行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如何协作,如何建立小组,进行分工。比如学习"如何安全用电"这块内容时,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了解,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分组,每人查找不同的资料,有的负责向老师与家长请教,有的负责网上搜索,有的则负责去借书。所以,教师对课前准备的要求完全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前奏,让学生通过分工安排,体谅他人的难处,勇于为别人服务。这种为他人着想,为集体出力的思想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合作意识的预热。
二、小组编排,合作方式的选择
1."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一般来说,文化课的小组编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多。笔者以为,当异质的四个人一组活动时,优秀学生往往是主角,差生只能是配角,或者就是在一边旁观下,根本无法进入。在劳动技术课的分组中,这样的组合只能让优更更优,而差生更差:主持活动由组长负责,外出活动中组长也会嫌差生这儿慢、那儿差,等不及了,就由组长一人代劳了。对于差生来说,就会因此而变得自卑与退缩。
笔者尝试过"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即根据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同一组中,这样就使组内成员的差距缩小了,相互间的埋怨少了,互助就更有力量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教师的指导可以将重点落在水平较差的组上,有利指导的针对性。当然评价时,教师也应具体小组具体对待,给水平差的组一个合理的要求与定位,不搞一刀切。
2.人数划定,组合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伙伴,那些下课常常在一起的学校"非正式群体",他们彼此都比较了解,平时摩擦少,理解多。技能上本来就知道谁有什么特长,谁能解决什么任务。这样的组合最大的好处是组内的凝聚力极高,任务完成也快。不会出现临时组合的"插不上手",或者小组内搞分裂的局面。
三、创设氛围,合作激情的唤醒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与帮助者,更是学生的合作者与朋友。教师应该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大胆交往。
首先,在合作活动开始前,师可以通过"折筷子"的实例让每个孩子了解合作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就自然有了良好的合作态度,懂得借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了。
其次,要制定合作的规则。一个人发言时,其它人尽量不要插嘴,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等他讲完了,则要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言时,可以按排一个人做记录,记下他发言的要点;当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意外原因而失败时,要给以足够的鼓励而不是责难。
四、重视过程,合作能力的训练
新課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教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各种设计思路,通过综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求异思考,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富于创新意识的,充满探究乐趣的过程。
如在学习音乐盒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件会发声的玩具。教师提供了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如何使这件作品体现出一些新意,而又能使自己组的同学有能力完成它?
(2)你认为完成这个作品应该有哪几个阶段?
(3)我们组的成员如何分工,使任务完成更快更好?
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暗示学生注意找到有新意的好方法。结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辆会叫的小汽车,是用牙膏盒做的,而且电路的连接上,竟然使用了太阳能的模板,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五、良性评价,合作动力的巩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与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交往与评价他人,也学会倾听他人的评价。
如在学习了花卉盆栽知识,掌握了花卉盆栽技巧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建设我家的绿色小天地》为标题的实践活动,在合作中,学生开展了互相评价,现摘录如下:
生:我喜欢陈思雨小组的"西湖初晴",那一棵棵小树正像西湖边的垂柳,给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感觉。
生:我觉得李进明小组的"沙漠绿洲"很美。茫茫沙漠中仙人掌姿态独特,带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但这觉得这个绿洲是不是太少了,可否再加一些呢?
生:你听我解释吗,那小小的绿洲是我们特意设计的,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大家再不保护环境的话,这个小小的绿洲也会消失了呀!
生:我觉得"诗情画意"也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有桥,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给人一种生活的气息。
……
上述评价过程中,既有对他人作品的赞美与点评,也有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有对小组的他评,也有对自己组的自评;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在评价中增进了合作的动机,得到不断成长。
六、课堂延伸,合作喜悦的共享
劳动技术教育不是为劳动而劳动,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才。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在注重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外的有机联系,让他们一起分享到合作与交往的乐趣。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洗涤日常用品这一家政课的内容后,学生知道了如何洗衣服,如何洗餐具等常识,学习了相关技能。于是我就尝试让学生用上课学的内容来打(转下页)
一、未雨绸缪,合作意识的预热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不少内容都要事先有材料准备,而且这些准备工作本身就是让学生进行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如何协作,如何建立小组,进行分工。比如学习"如何安全用电"这块内容时,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了解,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分组,每人查找不同的资料,有的负责向老师与家长请教,有的负责网上搜索,有的则负责去借书。所以,教师对课前准备的要求完全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前奏,让学生通过分工安排,体谅他人的难处,勇于为别人服务。这种为他人着想,为集体出力的思想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合作意识的预热。
二、小组编排,合作方式的选择
1."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一般来说,文化课的小组编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多。笔者以为,当异质的四个人一组活动时,优秀学生往往是主角,差生只能是配角,或者就是在一边旁观下,根本无法进入。在劳动技术课的分组中,这样的组合只能让优更更优,而差生更差:主持活动由组长负责,外出活动中组长也会嫌差生这儿慢、那儿差,等不及了,就由组长一人代劳了。对于差生来说,就会因此而变得自卑与退缩。
笔者尝试过"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即根据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同一组中,这样就使组内成员的差距缩小了,相互间的埋怨少了,互助就更有力量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教师的指导可以将重点落在水平较差的组上,有利指导的针对性。当然评价时,教师也应具体小组具体对待,给水平差的组一个合理的要求与定位,不搞一刀切。
2.人数划定,组合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伙伴,那些下课常常在一起的学校"非正式群体",他们彼此都比较了解,平时摩擦少,理解多。技能上本来就知道谁有什么特长,谁能解决什么任务。这样的组合最大的好处是组内的凝聚力极高,任务完成也快。不会出现临时组合的"插不上手",或者小组内搞分裂的局面。
三、创设氛围,合作激情的唤醒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与帮助者,更是学生的合作者与朋友。教师应该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大胆交往。
首先,在合作活动开始前,师可以通过"折筷子"的实例让每个孩子了解合作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就自然有了良好的合作态度,懂得借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了。
其次,要制定合作的规则。一个人发言时,其它人尽量不要插嘴,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等他讲完了,则要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言时,可以按排一个人做记录,记下他发言的要点;当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意外原因而失败时,要给以足够的鼓励而不是责难。
四、重视过程,合作能力的训练
新課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教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各种设计思路,通过综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求异思考,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富于创新意识的,充满探究乐趣的过程。
如在学习音乐盒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件会发声的玩具。教师提供了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如何使这件作品体现出一些新意,而又能使自己组的同学有能力完成它?
(2)你认为完成这个作品应该有哪几个阶段?
(3)我们组的成员如何分工,使任务完成更快更好?
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暗示学生注意找到有新意的好方法。结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辆会叫的小汽车,是用牙膏盒做的,而且电路的连接上,竟然使用了太阳能的模板,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五、良性评价,合作动力的巩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与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交往与评价他人,也学会倾听他人的评价。
如在学习了花卉盆栽知识,掌握了花卉盆栽技巧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建设我家的绿色小天地》为标题的实践活动,在合作中,学生开展了互相评价,现摘录如下:
生:我喜欢陈思雨小组的"西湖初晴",那一棵棵小树正像西湖边的垂柳,给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感觉。
生:我觉得李进明小组的"沙漠绿洲"很美。茫茫沙漠中仙人掌姿态独特,带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但这觉得这个绿洲是不是太少了,可否再加一些呢?
生:你听我解释吗,那小小的绿洲是我们特意设计的,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大家再不保护环境的话,这个小小的绿洲也会消失了呀!
生:我觉得"诗情画意"也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有桥,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给人一种生活的气息。
……
上述评价过程中,既有对他人作品的赞美与点评,也有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有对小组的他评,也有对自己组的自评;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在评价中增进了合作的动机,得到不断成长。
六、课堂延伸,合作喜悦的共享
劳动技术教育不是为劳动而劳动,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才。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在注重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外的有机联系,让他们一起分享到合作与交往的乐趣。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洗涤日常用品这一家政课的内容后,学生知道了如何洗衣服,如何洗餐具等常识,学习了相关技能。于是我就尝试让学生用上课学的内容来打(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