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俗学界逐渐兴起了民间故事研究的浪潮。日本民俗学的创始人柳田国男认为:民间故事的传承和民众的心理、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将民间故事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二战时,美国心理学派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分析在日本学界引起了关注,在二战后几十年中,日本人的自我、心灵和人格成为讨论的重要话题,日本的心理学界对此尤为关注。精神科医生土居健郎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和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并称为战后日本文化论的代表作。土居健郎生于1920年,从东京大学毕业之际恰逢二战结束,是日本著名的临床心理学专家,曾赴美国留学,后又多次赴西方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曾经历了西方社会的文化洗礼。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就是一部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比较东西方文化进行自我剖析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发掘出日本人内心的深处所存在的普遍意识。土居认为日本社会中根据内与外、罪恶感与耻辱心、人情与义理等观念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源自依赖心理。二战后的十几年中,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冲击着传统的日本社会结构,战胜国的文化输入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和观念,导致支撑日本社会彼此依赖的人际关系日趋崩溃瓦解;而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的不适,继而出现了各种精神病症。
到战后的五十年,日本已从二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二十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传统和西方思想的撞击更为激烈。经历过二战战争中教育人民的神话故事、神国必胜和军国主义所鼓吹的大同世界和战后美国欧洲传播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此时,日本对自我的定位显得更迷茫,更加渴求认识自己、确认自己。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成书于80年代的著作《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则进一步试图解释这一问题。河合隼雄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职,也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出生于1928年的他,一心向往西方文化,于1959年赴美,1962年前往瑞士专攻荣格心理学。
受到柳田国男等人的民俗学研究的影响,河合隼雄将民间故事分析和荣格心理学结合在一起,以求对本国文化根基进行探寻。《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中写道:“日本在面对激烈的现代化合国际化冲击下,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希望从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中找回属于日本人自己的心灵,了解自己。”和土居健郎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一样,《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是在接触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之后,对本国的文化和国民性格进行的心理学探究。不同的是,土居的书著于1970年前后,二战的影响犹在,此书除了反思日本人的心理问题根源还以图纠正西方社会,尤其是《菊与刀》一书中对日本的误解,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河合的书著于1982年,不再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以图在接受西方文化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做出超越选择的更好应对方式,为日本找到更好的新出路。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理清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寻找到日本的心灵与自我。
河合隼雄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一书通过分析日本民间故事,比较东西方神话传说,去揭示日本与欧洲社会文化结构的差异,探寻日本人文化心理结构及其深层心理的普遍意义。 河合认为,人类的潜意识中拥有一些普遍的东西,也就是人类的普遍性格,但是,不同文化和社会下的人群又会呈现不同的性格,这是因社会、个人或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表层意识结构的差异。世界上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很多都有着相似的情节,可以用故事中现实与非现实的空间结构来解析人的心理结构,划分出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层面,解读出不同文化的所属性格。
西方民间故事往往是描述英雄的诞生的过程,表现的其实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分离、自我的存在的确立的过程。西方是父权文化为主的社会,因此西方人的自我是父权意识(patriarchal consciousness)的体现。父权意识注重完整性,完整性的特点是靠排除缺点和邪恶来实现,故西方民间故事中常塑造出完美的男性英雄形象,不平凡的诞生,打败怪物,拯救世界。但精神世界中,为了调和和弥补男性气质,西方的民间故事几乎都需要结婚的情节,安排一位女性的出现,与英雄结合。
日本则正好相反,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故事以女性为主题,如竹姬、山姥、鹤妻等;而一些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的女性也往往对故事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如黄莺之家隐身而去的女性,浦岛太郎中的龟姬等。另外,与西方故事不同,日本民间故事不强调结婚情节。这就是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父权意识相反,母权意识(matriarchal consciousness)则是想要支配意识的强烈潜意识,它以整体性为目的,接受一切,同时也必须接受完整性,容忍内部的矛盾。河合认为日本人的自我比较接近于母权意识,但又不完全是母权意识,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指的不是女性的意识,而是日本人男女共有的心理。女性意识不允许父权,母权的明确对立,与潜意识与一定联系,相似于日本人的意识,不分男女。但日本社会又是一个父权制度社会,很多时候人们放弃女性视角,因此,对于民间故事而言,用女性形象来表达自我具有心理补偿作用。
日本用女性意识来表达自己,亲和、包容,并且完整性与整体性兼顾——顺从、忍耐却又自主。“对于日本人来说,自我是多重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多样变化的世界。”战后,日本受西方世界控制和影响,而此时,日本正经历着强大并逐渐摆脱西方自立的过程,需要在世界中确认自己。在河合眼中,日本人用女性意识表达自我有着超越西方的优越性,女性意识的亲和包容性,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将人和自然完全对立,不似西方工业社会一般一味强调征服自然,这种多重自我的存在有利于对付多样变化的世界。在本书中,且不论“女性意识”是否只是理想化的塑造,但不难看出,河合所寻找的正是80年代日本完全摆脱二战阴影蓬勃发展时期所渴望的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日]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小妹 译.商务印书馆,2006
[2][日]河合隼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M].范作申 译.三联书店,2007:223
作者简介:
莫珏宇(1986~),云南宜良人,法学硕士,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到战后的五十年,日本已从二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二十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传统和西方思想的撞击更为激烈。经历过二战战争中教育人民的神话故事、神国必胜和军国主义所鼓吹的大同世界和战后美国欧洲传播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此时,日本对自我的定位显得更迷茫,更加渴求认识自己、确认自己。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成书于80年代的著作《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则进一步试图解释这一问题。河合隼雄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职,也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出生于1928年的他,一心向往西方文化,于1959年赴美,1962年前往瑞士专攻荣格心理学。
受到柳田国男等人的民俗学研究的影响,河合隼雄将民间故事分析和荣格心理学结合在一起,以求对本国文化根基进行探寻。《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中写道:“日本在面对激烈的现代化合国际化冲击下,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希望从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中找回属于日本人自己的心灵,了解自己。”和土居健郎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一样,《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是在接触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之后,对本国的文化和国民性格进行的心理学探究。不同的是,土居的书著于1970年前后,二战的影响犹在,此书除了反思日本人的心理问题根源还以图纠正西方社会,尤其是《菊与刀》一书中对日本的误解,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河合的书著于1982年,不再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以图在接受西方文化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做出超越选择的更好应对方式,为日本找到更好的新出路。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理清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寻找到日本的心灵与自我。
河合隼雄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一书通过分析日本民间故事,比较东西方神话传说,去揭示日本与欧洲社会文化结构的差异,探寻日本人文化心理结构及其深层心理的普遍意义。 河合认为,人类的潜意识中拥有一些普遍的东西,也就是人类的普遍性格,但是,不同文化和社会下的人群又会呈现不同的性格,这是因社会、个人或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表层意识结构的差异。世界上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很多都有着相似的情节,可以用故事中现实与非现实的空间结构来解析人的心理结构,划分出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层面,解读出不同文化的所属性格。
西方民间故事往往是描述英雄的诞生的过程,表现的其实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分离、自我的存在的确立的过程。西方是父权文化为主的社会,因此西方人的自我是父权意识(patriarchal consciousness)的体现。父权意识注重完整性,完整性的特点是靠排除缺点和邪恶来实现,故西方民间故事中常塑造出完美的男性英雄形象,不平凡的诞生,打败怪物,拯救世界。但精神世界中,为了调和和弥补男性气质,西方的民间故事几乎都需要结婚的情节,安排一位女性的出现,与英雄结合。
日本则正好相反,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故事以女性为主题,如竹姬、山姥、鹤妻等;而一些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的女性也往往对故事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如黄莺之家隐身而去的女性,浦岛太郎中的龟姬等。另外,与西方故事不同,日本民间故事不强调结婚情节。这就是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父权意识相反,母权意识(matriarchal consciousness)则是想要支配意识的强烈潜意识,它以整体性为目的,接受一切,同时也必须接受完整性,容忍内部的矛盾。河合认为日本人的自我比较接近于母权意识,但又不完全是母权意识,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指的不是女性的意识,而是日本人男女共有的心理。女性意识不允许父权,母权的明确对立,与潜意识与一定联系,相似于日本人的意识,不分男女。但日本社会又是一个父权制度社会,很多时候人们放弃女性视角,因此,对于民间故事而言,用女性形象来表达自我具有心理补偿作用。
日本用女性意识来表达自己,亲和、包容,并且完整性与整体性兼顾——顺从、忍耐却又自主。“对于日本人来说,自我是多重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多样变化的世界。”战后,日本受西方世界控制和影响,而此时,日本正经历着强大并逐渐摆脱西方自立的过程,需要在世界中确认自己。在河合眼中,日本人用女性意识表达自我有着超越西方的优越性,女性意识的亲和包容性,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将人和自然完全对立,不似西方工业社会一般一味强调征服自然,这种多重自我的存在有利于对付多样变化的世界。在本书中,且不论“女性意识”是否只是理想化的塑造,但不难看出,河合所寻找的正是80年代日本完全摆脱二战阴影蓬勃发展时期所渴望的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日]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小妹 译.商务印书馆,2006
[2][日]河合隼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M].范作申 译.三联书店,2007:223
作者简介:
莫珏宇(1986~),云南宜良人,法学硕士,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研究方向为民族学。